北京
         

北京:担起大运河文化带“龙头”之责

发布时间: 2019-10-10 17:27:06 | 来源: 人民网-北京频道 | 作者: 董兆瑞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大运河北京段全长82公里,横跨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区,沿线文物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既是明清北京城连接西北部园林的纽带,也是古代中国连接南北方的大动脉,现在还是连接北京中心城与副中心的项链,地位重要。

  被例入世界遗产点的西城区澄清上闸(万宁桥)。人民网 董兆瑞 摄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时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2017年7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就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调研时指出,传承保护好大运河文化带,是中华文明传承延续的一件大事、好事。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责无旁贷,应当作出应有贡献,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玉河二期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大运河源头将建遗址公园、“一支塔影认通州”的燃灯佛塔主体修复、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北京正在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带的丰富内涵,通过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700岁玉河“醒了” 京城再现水穿街巷盛世美景

  京城700岁玉河修复,重现水穿街巷盛世美景。人民网 董兆瑞 摄

玉河是哪条河?即便是地道的“老北京”,多半也回答不上来。这条河道位于北京的核心区域,是元代连接海子(今什刹海)与通惠河的主要河段。700多年前,元朝水利专家郭守敬修通了这条河道,让大运河的北端得以延伸到皇城里来。

但是,这条穿越了元、明、清三代的古老河道,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衰败。1956年,河道被彻底填埋,上面陆续盖起了房子,彻底变成了居民区,河道的痕迹全无。玉河这个名字在逐渐被遗忘的同时,也消失在北京地图中。

直到2002年,北京市颁布《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玉河成为拟恢复的河道工程之一。2007年,玉河改造工程正式立项。同年4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开始一期考古挖掘。在历时一年多的发掘过程中,清理出元、明、清时期的河道及堤岸,东不压桥、玉河庵东配殿等一批重要的遗迹;出土有玉河庵碑、银锭锁等大批文物。东不压桥遗址、驳岸遗存等,按其出土原状向公众展示。在万宁桥下方,两只镇水石兽俯卧在堤岸两侧,北岸那只为存世不多的元代文物。2013年,700多岁的“玉河北段故道”终于重见天日。

  万宁桥下方的元代镇水兽。人民网 董兆瑞 摄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在58个遗产点中,北京共有4处,其中就包括在2007年考古挖掘过程中重现的玉河古河道及澄清中闸(东不压桥)。其余2处遗产点为通惠河通州段河道及西城区澄清上闸(万宁桥)。

同年,玉河二期南段保护工程启动,从平安大街到北河沿大街,全长600余米。2017年8月,玉河二期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沿岸绿化更加细致,并增设了百余米长的运河文化长廊,重现了700多年前“水穿街巷”的盛世美景。

大运河源头建设遗址公园 将恢复“龙泉漱玉”景观

说起“大运河”源头,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通惠河。其实不然,经过印证,大运河文化带的源头,将定位于昌平区白浮泉。

按照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将加强三条文化带整体保护利用。其中,大运河文化带将以元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为保护重点,以元代白浮泉引水沿线、通惠河、坝河和白河(今北运河)为保护主线。

700多年前,元朝水利专家郭守敬经过多年详细勘测,自白浮泉引水汇至昆明湖,导入积水潭,最后经玉河至通惠河。也因此,白浮泉被认定是元代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水源,其遗址在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北京市正在抓紧编制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规划,遗址中的都龙王庙、九龙池等重点文物修缮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去年9月,占地规模初定5.6平方公里的大运河源头白浮泉遗址公园已启动征集设计方案。

遗址公园建成后将有望恢复“龙泉漱玉”景观。元代郭守敬为引水济漕,引昌平龙山白浮泉,并在源头处修建了九龙池,泉水自青石雕刻的九个龙头流水口喷涌而出,得“龙泉漱玉”之誉,是燕平八景之一。

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加速推进 “一支塔影认通州”景象重现

  近600岁的通州八里桥将“退休”,拟建公园复原清朝石道。人民网 董兆瑞 摄

今年3月,《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和《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经北京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目前,按照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安排部署,北京正在抓紧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相关建设工作。

大运河文化带的重点文物腾退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除了白浮泉遗址腾退、万寿寺周边腾退、龙山度假村文物保护等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之外,新八里桥建设项目的前期审批、方案优选、资金落实等工作目前已完成,正在开展立项评审工作;另外,已制定醇亲王府、庆王府、会贤堂等什刹海周边文物建筑群腾退项目清单、腾退进度计划及腾退后的文物修缮计划。

有“一支塔影认通州”之美称的燃灯佛塔与远处正在崛起的通州运河商务区。人民网 董兆瑞 摄

通州作为京杭大运河孕育的一座历史名镇,是大运河北端璀璨明珠,向称京门,水陆要会,为都城之左辅雄藩,经济命脉,为首都建设、繁荣、稳定曾发挥重要作用。通州区境内大运河历史遗存众多,意义重大。目前,通州古城核心区保护进展顺利,形成了《通州区“三庙一塔”景区及周边区域规划方案》(初稿),启动了古城核心区、张家湾古镇、桥闸码头总体保护等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有“一支塔影认通州”之美称的燃灯佛塔的主体修复工程,启动了对通运桥、晾鹰台等文物的修缮工作;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序推进,遗址博物馆建设需求意向书的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大运河沿线标识系统统一工作持续推进,已经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项目承办单位。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大运河北京段纵贯千年,横跨六区,在北京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大运河为北京这座城市打下了古老的文化印记,又将再次以合适的路径与现代城市重新连接。如今,这条古老的运河正在走上“复兴之路”。

推荐阅读
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举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以下简称“诗歌大会”)在杭州举行。本届诗歌大会将以1+8+1的形式呈现,即通过开幕式、八大系列活动、闭幕晚会串联起整场活动。
大运河沿线41城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淮安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41座城市的16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亮相,展现不同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与魅力。
山东启动“非遗月” 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2月6日晚在济南举行。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江苏的5省12个城市同台展演非遗项目,交流非遗文化。
北京运河文化带六问之五:运河号子是非遗? 从2006年到2014年,国务院先后公布4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先后确认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专题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