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
         

德州

发布时间: 2019-10-10 17:30:21 | 来源: 中国网综合消息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大运河德州段的现状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随着岁月的流逝,地处德州的由夏津、武城和市区段组成的卫运河和南运河,现在的河道虽基本保持在三级航道,但河道水源匮乏,污染严重。由于卫运河河底高程高、夏津、武城段所产污水进不了河床,现有污水来源主要是上游的工业污水,估计年排污量在9460万m3左右,水质呈黄黑色,泡沫较多,味道刺鼻,属有机物污染,用于农业灌溉后,可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甚至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今天运河早已成为主要的防汛、排污干渠,上游污水和市区部分城市污水、雨水汇集后,经运河排入下游,仅在下游缺水时,每年承担一、二次输水任务。

运河市区段位于运河经济开发区东西方向中间部位,总体上是南北走向,南起三干渠,北至省界,全长约10600米,局部呈现九曲十八变的“龙形”走势,河堤约80米,河底宽约30米,运河二堤时断时续,连绵不断,二堤内分布宽窄不一,面积不等的滩地,子堤或二堤外分布了回龙观遗址、日伪时期修建的炮楼遗存,现代漕运时期有码头,以及德州电机厂,筑路机械厂等十余家单位和5个村居用地。

2002年初,德州市委、市政府、大作京杭运河的文章,以运河市区段为依托,大力发展京沪铁路以西的经济和社会事务,成立了德州商贸开发区,进一步明确了商贸区的行政区划和管理职能,并在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运河为市级文化旅游绿地公园。2006年4月,经省政府正式批准商贸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更名为山东省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

近几年来,运河经济开发区围绕运河生态观光带建设,着力打造运河风景区的绿化和绿色生态园,使其成为整个生态观光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是运河风景区。北起天衢路北500米,南至金荷园,全长5200米。

二是运河公园。运河公园以运河为轴,分为东西两区建设,总占地305亩,水面170亩。公园东区设计理念是“博承运河文化,充蕴现代气息”,公园西区总体构思是“应运而生,凭河而兴”。

运河公园东区一期工程,占地面积36亩,拆迁面积3万平方米,水面5.4万平方米,拆迁建设总投资近4000万元。该公园总体看起来像一个“宝葫芦”,葫芦口朝向运河,寓意公园“起自运河,回报运河”,中心地带建设了运河走向流水景观图,周围雕刻着6幅与运河有关的优美风景,分别有北京通州的燃灯佛舍利塔、天津杨柳青文昌阁、微山湖、扬州的大明古寺、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可以说再现了古运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三是千亩金荷园。占地1000亩,投资5000万元。该项目位于京杭大运河河畔,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的生态观光旅游项目。该项目是下一步组织实施运河大开发的一个前奏,不仅是一个生态园、效益园、富民园,而且还是一个餐饮园、娱乐园、垂钓园、观光园。以金荷园作为运河开发的一个节点,与即将建设的原始森林公园、纵贯全区东西走向的运河公园首尾相接,完善提高中的华能公园相互呼应,链接成带,真正将西部建成一个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具有古运河文化气息的现代化新区。 三、大运河德州段的开发规划构思

德州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被认为是“大运河浇灌出来的一座古城”,如今生活在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的550万人民,在中共德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评比中列第73位,以建成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经济文化区域中心为目标,规划建设市区运河、岔河、减河三条“玉带”,实现水系互连互通,力争到“十一五”末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功能完善、人居环境最佳和具有创业吸引力的现代化城市。

早在1998年,德州市城市规划设计室,就编制了运河风景区规划。2003年,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运河风景区详细规划,此方案由上海日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日本)设计,2005年,德州市政府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下属的林凡·王影艺术工作室对运河风景区进行了艺术创意和规划。

<  1  2  


推荐阅读
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举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以下简称“诗歌大会”)在杭州举行。本届诗歌大会将以1+8+1的形式呈现,即通过开幕式、八大系列活动、闭幕晚会串联起整场活动。
大运河沿线41城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淮安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41座城市的16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亮相,展现不同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与魅力。
山东启动“非遗月” 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2月6日晚在济南举行。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江苏的5省12个城市同台展演非遗项目,交流非遗文化。
北京运河文化带六问之五:运河号子是非遗? 从2006年到2014年,国务院先后公布4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先后确认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专题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