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
         

开封

发布时间: 2019-10-10 21:58:59 | 来源: 开封网 | 作者: 王兰兰 | 责任编辑: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特色项目启封故园谭豫增摄

流淌千年的汴河,沟通江淮,是为大运河的主干。其东西横贯东京(开封)城,“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如今,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喧嚣已经流逝在时代的变迁中,但以汴河为代表的大运河所产生的灿烂文化,在古都开封这座城市中积淀下了深厚的底蕴。对于开封而言,它仍是不断前进的文化之基,是开封文化旅游发展的力量之源。

开封作为运河城镇的杰出代表,在大运河沿线的历史古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为开封运河资源提供了展露峥嵘的机会,为加快构筑文化高地,促进开封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复兴打开了另一扇门。

科学规划突出保护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昔日的大运河,不仅留给开封以舟楫之便,其勇于开拓的精神、开放的理念、开创的能力和包容的胸怀,也使开封得以成为水运的中枢,铸就了曾经的繁华。开封人一直对大运河心存感激。因此,当新时代的号角吹响,开封勇敢地站了出来,担当起复兴运河文化的重任。

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科长李建新告诉记者,开封市自2005年开始,就成立了大运河开封段文化遗产调查队,制订了大运河开封段文化遗产的考古调查工作方案。2007年至2009年开展了连续的田野调查、勘探、试掘工作。通过工作,基本上查清了运河故道的位置、走向、地表现状、埋藏情况等基本信息,初步确定了大运河开封段一些重要区段的坐标位置,在大运河开封段长90多公里的区域内,发现了大运河与今惠济河重合的区段路线、唐屯运河桥、彭寨运河河堤等重要遗存,找到了斗门、粮仓等遗存的区位线索,普查出了一部分与运河有关的古村落、古寺庙、古道路、古墓葬等,并梳理了运河故道沿线的古地名等。2009年,我市完成了《开封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11年9月28日经开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这为开封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标志着开封市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该规划把汴河故道开封段遗址、州桥遗址、北宋东京城遗址(包括铁塔、繁塔、延庆观等)、相国寺、开封城墙、朱仙镇古建筑群等列为开封段运河遗产,并使其全部列入了河南省申遗保护规划。

如今,开封在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保护、开发等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不仅开展了大运河开封段文化遗产考古调查,还完善了“城摞城”遗址展示内容、启动了开封城墙东墙和北墙保护维修工程以及州桥和汴河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古为今用合理布局

千年前的北宋,每当初春,东京汴梁城东南角繁台之上,绿柳飘拂,桃李争春。市民担酒携食而来,繁塔之顶看皇都春景,塔下寺院烧香拜佛,繁台之上饮酒赋诗,赏花观草,意趣盎然。

为了再现当年盛景,依据大运河开封段文物遗存的资源禀赋,结合开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我市建立了大运河开封段文化项目项目库,拟重点推出三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项目,分别为:汴河堤—朱仙镇遗产带保护利用项目、州桥—相国寺运河遗产区保护利用项目、繁塔—东水门遗产区保护利用项目。

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调研员吴海峰介绍,繁塔-东水门遗产区古城遗存规格较高,遗址区内有现存完好的繁塔、古汴河遗址、东水门遗址、沿汴河分布的粮仓遗址,虹桥遗址、宋外城城郭遗址,是展示运河沿线隋唐漕运节点城市、宋代漕运终点城市、北宋都城的理想区域。该项目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在宋代东水门至虹桥间恢复历史风貌,再现北宋汴京城繁华盛景;按照河南省大运河保护规划,在东水门遗址建设大运河河南段运河博物馆,高水准的整改提升现有的繁塔、禹王台景区,打造《清明上河图》的现实升级版。

吴海峰说,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城市,开封运河遗产的保护展示和文化带建设以体现开封风格、开封特色,“找回汴梁,重塑古都”为特色,按照国家“展示中华文明的新名片、彰显文化自信的地标性工程、中华文脉的重要标志”的目标定位,开封市以宋文化集中展示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先行示范区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总体文化定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相继编制完成了《开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开封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15~2020)》《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规划》等,开展了一系列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提升、文物保护工程。

“运河遗产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形成运河遗产保护和开封文化发展相协调的良好态势,为打造独一无二的‘全城一景’文化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吴海峰说。

强化传承连接未来

在2017年12月31日举行的中国文化产业学院奖跨年直播盛典上,朱仙镇启封故园入选“2017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特色项目”。这是我市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发展、谋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结果。

7月28日正午时分,记者来到位于朱仙镇的启封故园,眼前看到的是故事中的古城、美景和家园。就像许多历史遗存一样,在失去原先的功能之后,实际上已经转化为一种文化上的符号,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观赏风景,更是在回味历史。

斗转星移、岁月更迭,开封随着大运河的变迁变化着、成长着。从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繁荣昌盛的北宋都城,到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园林城市,近年来,开封市擦亮“千年运河”标志性文化符号,讲好开封运河文化故事,大力实施运河文脉保护传承工程,加强北宋东京城遗址、开封城墙、相国寺等运河遗产保护修缮,实施州桥—相国寺、汴河堤—朱仙镇、繁塔—东水门三大遗产区保护利用项目,以点带面系统展示开封运河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和民俗文化,打造运河系列文化产业、文化符号,再现千年运河历史风貌。依托自贸区便利条件,拓展对外合作空间,形成“一带一路”和大运河文化带在开封市贯通融合的新格局,通过要素集聚、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品牌培育,增强运河文化对开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努力将开封打造成全球运河文化旅游名城。

吴海峰表示,我市大力实施运河文脉传承工程,加强对大运河文化带开封段历史文化遗存的探测、挖掘、保护和利用。积极修复重要文化景观,深入研究阐释运河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发展脉络,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系统展示运河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和民俗文化,以汴河故道为轴线,再现千年运河历史风貌,讲好运河文化故事,为擦亮国家标志性文化符号,将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展示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做出贡献。

万里古道连南北,千帆争舸浪花飞,百万商贾尽流连,十全美景运河绘。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千年汴河,在开封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她为开封这座城市打下了古老的文化印记,又将再次以合适的路径与现代城市重新连接。

社会力量参与运河遗产保护

千年大运河,锦绣贯古今。在我市,还活跃着来自社会各界的文化志愿者,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保护、去宣传、去传承开封运河文化,汇成一股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基因的民间力量。

第二届开封文化奖章获得者,曾任开封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主持编制《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开封文物保护专家组资深成员的宋喜信对大运河(开封段)的研究从未停止。他在近期发表的《再探开封地下古州桥》学术文章中指出,古“州桥”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这一“消失了的文化”现象中最具独特价值的文物,因为,它直接淤埋地下,尘封500多年一成不变,故最具完整性和原真性。因此对古“州桥”进一步发掘开发极其有必要,如果进一步考古发掘,证明前宋﹑后明两代古“州桥”有关联传承的迹象,必将成为中国“大运河世遗”项目中一个难得的亮点。

清明上河图研究会顾问宋平告诉记者,研究会对开封大运河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梳理,发现了龙兴寺与龙兴仓﹑东窑务﹑仓垣亭、水南寺等很多有价值的相关线索,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我们翻阅大量的资料,跟专家一起走访了历史遗迹,发现还有好多文化内涵未被了解,值得进一步守护和使用。”宋平说。

推荐阅读
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举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以下简称“诗歌大会”)在杭州举行。本届诗歌大会将以1+8+1的形式呈现,即通过开幕式、八大系列活动、闭幕晚会串联起整场活动。
大运河沿线41城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淮安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41座城市的16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亮相,展现不同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与魅力。
山东启动“非遗月” 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2月6日晚在济南举行。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江苏的5省12个城市同台展演非遗项目,交流非遗文化。
北京运河文化带六问之五:运河号子是非遗? 从2006年到2014年,国务院先后公布4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先后确认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