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
         

衡水市守护蓝天碧水 建设美丽宜居生态文明城

发布时间: 2019-10-10 17:30:00 | 来源: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满目的绿树……行走在衡水市区,如画的景色宜人,清新的空气拂面,令人忍不住赞叹:衡水的生态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不仅是群众的共同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9日,从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壮丽70年·美丽新衡水——生态衡水”篇主题媒体见面会暨集中采访活动中获悉,2017至2018年,我市连续两年空气质量改善率、优良天增加数均居全省第一;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8年度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较大的10个地级市中,我市排名第一,是国务院通报的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全市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为90%,水质优良比例为60%,衡水湖水质稳定达到三类;近3年年均造林30万亩以上,全市造林绿化总面积达到5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

而这得益于,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之路,举全市之力守护蓝天碧水,建设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美丽宜居的生态文明城。


治理河湖


倾力打造“衡水清”


远处湖天相接,水鸟翱翔;近处芦苇葱郁,荷叶田田……乘船畅游在碧波荡漾的衡水湖中,凉风阵阵,心情格外舒畅。

在城市中央坐拥75平方公里的大湖,是衡水作为北方城市最大的生态优势。为将衡水湖这张“生态名片”擦得更亮、叫得更响,我市倾力守护这“一盆清水”。

搬迁周边413家企业、作坊,拆除60万平方米沿湖各类建筑,封堵所有入湖排污口,更换燃油船为电动或燃气动力船,一次性全部取缔1.38万亩网箱、拦网,收割蒲草20万平方米、清除淤泥80万立方米,撒放鲢鱼苗及虾苗约8100万尾,种植1000亩狐尾藻,在环湖周边增加生态涵养林1万亩,实施引黄、引卫等跨流域调水工程……一系列有力举措,使衡水湖水环境明显改善,水质由曾经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大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4600个/立方厘米,鸟类由保护区刚建立时的286种增加到323种。衡水湖真正成为衡水的绿肺、鸟类的天堂。

今年3月1日起,我市取得立法权后的首部地方性法规《衡水湖水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针对保护区域、管理体系、水质、水位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规范。“对环境极其敏感,比大熊猫还珍贵的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衡水湖一次就发现308只,而全球不超过1000只。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衡水湖生态价值的珍贵。”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总工程师、研究员李宏凯介绍,下一步,我市在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同时,将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中对生态有重要影响的32个村庄1.8万人进行生态搬迁,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衡水湖的影响。

衡水境内主要有“一湖九河一渠”。为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我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一河一长、一湖一长,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分级负责、分段管理。

在冀州区张宜子村,衡水湖畔树立的一块湖长公示牌上,清楚写着各级湖长姓名、电话、职责、治理目标等信息。“某段河湖治理归谁负责,效果好不好,一看公示牌就明了。”市水利局河湖长制综合科袁永涛介绍,目前,我市共有河湖长4000余名,以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为主要任务,对所负责河流依法整治保护,重点清理河湖管理范围内存在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河湖“四乱”问题819个,已销号684个,销号率84%,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提升。

据了解,京杭大运河故城段实行河湖长制后,71名河湖长分级负责,各部门联动管理,今年以来清理整治59处河道,水环境改善十分明显,周边群众纷纷叫好。

此外,我市还大力实施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市区胡堂排干、迎宾河、班曹店排干、闸西干渠水系生态修复,改善河道水质,消除黑臭水体,打造水质良好、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循环水系。



打出组合拳



全力守护“衡水蓝”


“打赢蓝天保卫战,科技先行。我们搭建的智慧环保平台,融合了空气质量监测网、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监管交办系统和决策分析系统,24小时专人值守,发现问题随时交办。”在市生态环境局信息中心,主任王文通指着“两网两系统”电子屏介绍。在这块电子屏上,衡水各检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数据一目了然。

线上“天眼”实时把控环境信息,线下则及时处理现场污染。日前,该平台发出警报:衡水某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空气质量指数偏高。执法人员接报后立即赶往现场,并很快反馈:监测点东侧有工厂和居民生活垃圾,已要求企业和附近工厂、居民协调清理。企业很快派人进行了清扫降尘。“今年,我们又对接了机动车污染监管平台、机动车遥感监测平台、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并与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了数据共享应用,努力构建全要素的生态环境大数据。”王文通说。

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市精准施策,打出“组合拳”。2017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十余轮次拉网式排查,累计整治群体规模大、单体规模小、污染严重的“散乱污”企业5526家。其中,对小化工、小铸造、小镀锌等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关停取缔;对有治理价值的企业,通过补办手续、完善设施、整合搬迁实现改造提升。此外,对全市4762家涉气工业企业实行“一厂一策”精细化减排,重污染天气仅对涉气工序停限产,并确定23家减排标杆企业。

我市是传统燃煤采暖地区,冬季取暖燃煤总量大、强度高、方式落后,是导致雾霾频发、重污染天气多的重要因素。为此,主城区实现热电联供全覆盖,各县城建成区集中供热率达到90%以上,农村发展气代煤、电代煤67.8万户。此外,推进燃煤大户衡水电厂的深度治理,2018年实现主城区散煤清零、全市域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清零。

过去我市PM10浓度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PM10的主要来源是扬尘。为全力推动扬尘治理,我市将主城区道路清扫保洁范围由50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常态化开展道路积尘走航监测;所有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施工现场100%湿法作业等“八个百分百”,全部安装视频监控和PM10在线监测设备;所有渣土车全部替换为封闭式车辆,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

在治理机动车污染方面,建设了12条绕城通道,实现了重型货车不入城;2018年11月1日起,国Ⅰ、国Ⅱ排放标准车辆禁止进入主城区;划定区域禁止使用高排放移动机械;全市安装了24套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监督货运车辆尾气排放;累计淘汰老旧车7272辆,推广新能源车4175辆,实现了全市黄标车清零,主城区公交车、出租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车和清洁能源车;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实行秋冬季公交车免费乘坐政策,鼓励群众绿色出行。


为力保“衡水蓝”,我市铁腕执法,累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852件,罚款1.77亿元。同时,聘请260名环境义务监督员,设立15万元举报奖励资金,鼓励群众参与环保。2018年,受理有效环境信访举报案件3950件,反馈率办结率均达100%。


森林围城


倾心打造“衡水绿”


绿色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妆容,也体现着城市的品位和内涵。

沿着中湖大道一路向南行驶,一草一木绿意浓,一园一景迷人眼,道路两旁的花卉苗木林犹如两条绿色长龙蜿蜒伸向远方。走在路西的海棠花溪主题游园木栈道上,仿佛置身于长长的画廊之中,累了,坐下小憩,可以尽情地欣赏周边生动的美景。“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的海棠花开时,淡粉的娇媚可人,雪白的素雅洁净,与绿地内的连翘、郁李相映,游客可体验‘海棠笑迎客,留步看花溪’的美丽景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桃城分局林业科付敬敬说,这里不仅吸引了周边居民来此休闲娱乐,也引得摄影爱好者和游客们纷至沓来。

中湖大道是我市打造的标志性景观大道和绿色景观长廊。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目标,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引领,大规模、高质量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着力打造了环湖环城绿化、绿美廊道建设、林业园区建设、县城村庄绿化、大运河绿化等精品绿化重点工程。

衡水湖及桃城区、冀州区、滨湖新区、高新区是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核心区和关键地区,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和“绿化、美化、香化”总要求,大力开展了森林围城、森林围湖行动,着力构建中心城区周边2000米宽综合防护林带,同时实施了四区城市组团之间绿化,打造了省园博园、市植物园、桃城中湖大道景观长廊等一批环湖绿化精品生态工程。

按照“大体量、宽林带、多树种、大苗木”要求,全面提升邢衡高速、307国道、中湖大道、滹沱河等交通干线、河流干渠绿化美化水平,完成廊道绿化1200公里,植树造林20万亩;坚持“生态、高效、富民”原则,以土地流转为抓手,打造了阜城县千顷洼省级森林公园、武邑红梨种植基地、景县城郊森林公园等多个万亩林业示范园区,共建成千亩以上林业园区199个、总面积44.2万亩;故城、景县、阜城三县采取“林水相依、绿廊相连、绿块相嵌”模式,完成大运河沿线绿化3万余亩,打造了故城运河公园、景县华家口森林公园、阜城霞口百年梨园等一批亮点工程;县城按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要求,大力推进300米宽环城林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郊野森林公园;村庄按照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标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行动,打造记得住乡愁的森林乡村。

截至2018年底,全市造林绿化总面积达到5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2019年春季造林27.9万亩,位于全省前列,“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

放眼望去,衡水——这座年轻而美丽的城市,因“生态”而愈发耀眼,愈发妩媚动人,生机无限。她正用生态细节诉说着自己的嬗变,也让这里的人们,在铿锵步伐中感受着幸福与美好的浸润!

推荐阅读
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举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以下简称“诗歌大会”)在杭州举行。本届诗歌大会将以1+8+1的形式呈现,即通过开幕式、八大系列活动、闭幕晚会串联起整场活动。
大运河沿线41城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淮安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41座城市的16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亮相,展现不同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与魅力。
山东启动“非遗月” 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2月6日晚在济南举行。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江苏的5省12个城市同台展演非遗项目,交流非遗文化。
北京运河文化带六问之五:运河号子是非遗? 从2006年到2014年,国务院先后公布4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先后确认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专题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