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故城县:数百人在大运河故城段“寻宝”
文物部门:地下埋藏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河务部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将予以制止
河道被挖的千疮百孔。
河道中的“寻宝”人。
挖坑“寻宝”。
现场挖出的“宝贝”。
“寻宝”人的车辆排起长龙。
有人竟买来专业仪器探测。
寻宝,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23日,有读者致电本报称,在故城县与山东武城县交界处的京杭大运河河道里,每天都会聚集数百人在此“寻宝”,目前,已持续了约两周时间。
“挖宝”场面热火朝天
故城县城南侧紧临京杭大运河,河对岸是山东省。23日上午11时许,记者行至故城县二道街南端,在一座横跨两省的运河大桥上向河道望去,干涸的河道里有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坑及众多忙着“挖宝”的人,还不时有人拿着铁锹前来,加入其中。
进入河道,记者看到“寻宝”人手持铁锹,或三两个人挖一个坑,或一个人独自忙活,坑面积大都在3—5平方米,深约3米,有的坑里已经见水。这些寻宝人大都是结伴而来,挖上来的泥沙,有人专门用金属探测仪进行检测,探测仪发出的“嘟嘟”声不绝于耳。在大坑周围,堆放着一些破碎的瓷碗瓷罐,这都是“寻宝”人的“劳动成果”,但鲜有完整的器物,而在河道里,瓷器、陶器碎片随处可见。
“我们是今天刚来挖的,还没有挖到什么宝贝,两天前,我亲眼见人挖出了一块大型船板。我们没有什么经验,就知道往下挖两米半一般是宋朝物件,挖三米是隋朝的物件。”一名正在忙活的男子告诉记者,他就是来碰碰运气,但是挖坑的人中不乏有“职业寻宝”人,他们经验老道,装备精良,一个金属探测仪就要4万多元。
都期望挖到沉船宝藏
河道挖坑“寻宝”已经持续了约两周的时间,是什么吸引了如此多的寻宝人呢?附近村的村民说是因为前不久,大家听说有人在这里挖出了铜钱、瓷器片等“宝贝”,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人都不辞辛苦地来“挖宝”。
据了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途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了巨大作用。附近村民认为,古时候,这条河道非常繁忙,河道中的物件都是古时候沉船遗留下来的,是古董,所以大家都来“寻宝”,而这样的“寻宝”已经断断续续持续了20多年。
“20多年前,大运河断流以后,有孩子们去河床上玩耍,结果有人捡到了‘铜子儿’,河底有宝的消息不径而走,吸引了许多人前去挖掘。”一位村民说,大家挖出来的东西也多种多样,有古代的铜钱、碗、戒指等物品。
记者拿着一些瓷器残片咨询了相关专家,专家认为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明清时期的,但瓷器讲究的是完整,这些碎片没有文物价值,更别提值大钱了。
“寻宝”违法还可能遭遇骗局“挖宝贝也要长个心眼,有的宝贝可能是提前埋进去的。”在现场,一个附近村民小声告诉记者。他说,前几年,有人从河道里挖出了完整的瓷器,结果有人当场高价收购了,可经鉴定瓷器是赝品,事后才得知这些瓷器都是提前埋进去的,只为骗人,这种手法在文物界叫“埋地雷”。
记者从文物部门了解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地下埋藏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也就是说,如果这里没“宝贝”,村民便是白忙活;如果有“宝贝”,人们挖出来也应主动上交,不能据为己有。
人们如此疯狂“寻宝”,是否对河道产生影响呢?23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故城县河务局,河务局师局长说,河道“寻宝”的举动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会对防汛和河水走势产生影响,而在运河大桥下挖坑的行为会触及桥墩,给大桥带来安全隐患。几天前,他们已经接到了群众的举报,目前,他们已经和山东武城县河务部门取得了联系,会马上采取行动,制止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