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滑县段的前世今生①:一路流来的文化之河
大运河滑县段古河道(王国鸿 摄)
编者按:
今年2月,在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滑县人大代表团提出了“关于把滑县旅游资源纳入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助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议案”。经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3月12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将该议案立案,交由市政府办理。这一举措,饱含对这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大运河的更大期许,也将推动大运河保护利用进入“黄金期”。日前,记者走近这一丰厚遗产,深入了解她的前世今生……
3月25日,大运河滑县段两岸盛开的桃花、李花引来不少踏青的游人。在市人大代表、滑县慈周寨镇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洪选看来,这条流经滑县1800年的大运河,从来自春天的一件议案开始,就要发生深刻的变化了。
这是一条怎样的河流?她从隋唐一路流来,如何滋养了这方土地?
流淌千年的遗产
记者一行走在大运河滑县段河堤上,放眼望去,古村落、古码头、古城墙等将一条宽阔的河流簇拥在怀中,目送她自南向北蜿蜒而去。
为我们讲解的是滑县运河遗产管理处的李霄雯。别看她年轻,说起这条古老河流来如数家珍。朝代的更迭、时光的变迁,随着她的讲述渐渐清晰起来。
李霄雯介绍,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运河、京杭运河和浙东运河。中国大运河河南段主要是指隋唐大运河主干道通济渠和永济渠及京杭大运河会通河台前段,而大运河滑县段是中国大运河永济渠河南段的一个重要河段。战国时期,这里称清水或清河,是黄河的故道。东汉末年,曹操引淇水入白沟,开通区域性的白沟运河,此段属于白沟运河。公元608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百万民夫,在沁河左岸引沁水,开凿永济渠,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宋元时期,永济渠称御河。因流经春秋时期古卫国之地,明代改称卫河并一直沿用至今,是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持续通航约1800年。
时至今日,大运河滑县段线路走向和规模形态依然保持了原始历史风貌,河流两岸多为土质堤岸,环境以农田、树林、村舍为主,没有经过大规模的裁弯取直和航道升级改造,以其原生态性良好、遗存丰富,成为中国大运河原真性、完整性的代表性河段。
2014年,横跨五大水系、贯穿中国南北、超大规模的中国大运河荣登世界遗产名录。有专家说:“目前,大运河沿线人口占了全国的15%,沿线城市创造的GDP占了25%。对中国来说,大运河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她不仅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更是文化线路和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见证。”
运河文化的缩影
滑县道口镇便是运河文化的产物。
记者在道口镇看到,中国大运河从该镇中间曲穿而过。它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现存一面街、顺河街、大集街等历史街区。
“大运河滑县段世界遗产保护区内,现存原生态古河道8240米、古码头9座、古城墙3000余米、历史街区古建筑1000余间,还有古庙宇、古民居、古商号等丰富的历史遗存,基本保持了原有形制和结构。镇里镖师后代传承的老功夫、能工巧匠传承的老手艺、飘香百年的老味道,都是运河文化的缩影。”李霄雯介绍。
可以想见,彼时的道口镇,码头沿河密集分布,上下数里船桅如林,不仅是过往船只停留、船工歇脚之地,也是物资集散地。繁忙喧闹的街市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造就了古镇的市井烟火气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融渗透。这种开放性的运河文化,一直延续至清朝中叶以后。1907年3月,道清铁路通车,这里又成了连接铁路、公路、航运的“水旱码头”。四通八达的交通连接了30多个城镇,道口镇因此有了“小天津”的美誉。再后来,由于黄河改道、山东境内水源不足等原因,这条大运河南北断航。
站在道口镇中央,向各个方向望去都是古屋比邻、商铺连绵、巷弄交错的街区。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三关六铺七十二胡同”的历史街巷格局古韵犹存,对于研究古代运河城镇空间布局、航运组织、地方建筑艺术、经济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运河东岸是道口镇古城墙。这一绵延3公里的明清建筑,沿河就势而建,既有防御功能,又兼具防洪的作用,是典型的城堤一体结构。其中,西门段25米保存较为完好,墙体高7.6米,厚2.4米,垛高1.8米,墙基由青石砌成,青砖构筑外墙墙体,内墙和垛口由三合土夯筑而成,属大运河滑县段历史遗存中的精品。
申遗带来的嬗变
大运河申遗前后,滑县委托相关部门编制了《道口镇卫河民俗文化休闲街区规划》和《大运河遗产(河南安阳段)保护规划》,对大运河沿线文物进行保护,河道疏浚、河道周边垃圾清运等工作也同步展开。
2011年以来,滑县投入6000多万元,修建连接大功河与大运河的调节渠,整修、拓宽、美化河岸,对通向运河的排污口进行封堵,并引黄河水入运河;维修古城墙3000余米、古码头9座,修建遗产小道3000余米,依照文物保护标准对路灯、各类标志和公厕等320处配套公共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
此外,滑县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带动社会资金4000多万元,维修历史古建筑3000多平方米,同时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了古街区管网入地改造、街道路面铺装等系列工程,使“大十字”状的明清历史街区逐步呈现。目前,已有140余家商户入驻,实现了运河古镇由棚户区到世界文化遗产区、旅游区的嬗变。
运河文化孕育、延伸了璀璨的经典传统工艺。通过搜集、整理,滑县先后建成了运河历史文化展馆、古镇民俗展馆、同和裕银号展馆、大王庙文化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等,免费向公众开放,年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
古运河沿岸密布的华夏文明遗迹,因大运河的成功申遗而连成珠串,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