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上的“济宁烙印”
绵延数千里,悠悠数百年。作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京杭大运河沿线散落着一座座运河文化名城,宛如镶嵌在运河之畔的一颗颗璀璨明珠,山东济宁便是这样一座城市。它的地理位置特殊,南通江淮、北达幽燕,恰好位于整条大运河的中部,在大运河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前,采访团在济宁开展了为期2天的探访,领略了这座运河城市的风采,体会到了大运河厚重的历史文化。
仍在通航的京杭大运河最北端
位于山东省西南边陲的济宁原本是个不起眼的小城镇,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在明清时期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繁华都会。大运河济宁段距今已有720多年的历史,始凿于元代至元年间,全长约230公里,其中流经今济宁城区的大运河故道长6.44公里。在济宁城区,采访团探访了竹竿巷、东大寺、宣阜巷、天井闸等运河文化古迹,参观了济宁市博物馆运河文化展区。在济宁市汶上县,采访团走访了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领略了如今仍在通航的运河航道风光。
古运河畔的宣阜巷
与水网密布、取水便利的南方不同,山东段运河因地势过高、水流不畅,通航曾一度难以保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古代劳动人民展现出了极大的智慧与勤劳。在济宁,诞生了在科学价值和工艺水平上都可与四川都江堰工程相媲美的南旺分水工程,保证了大运河的畅通。在南旺分水枢纽遗址公园,采访团参观了一系列近年来的考古与文物保护成就,体会到了大运河通航的“来之不易,保之艰难”。
竹竿巷的历史照片墙
采访团记者了解到,济宁市一直高度重视济宁运河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济宁段运河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大规模治理,初步成为一条具有防洪、灌溉、输水、航运和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的新型河道,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促进济宁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世纪以来,济宁市委市政府紧抓运河文化热、京杭大运河申遗等重大历史性机遇,全面实施“以河兴市”战略,着力打造运河文化品牌,致力于重现昔日“南北通衢、碧水灵动”的辉煌。
无处不在的运河文化“印记”
“济宁人的运河情结很重,特别喜欢用‘运河’二字来起地名或单位名,如运河广场、运河大厦、运河宾馆、运河超市、运河诊所、运河幼儿园等。住宅楼盘冠上‘运河’二字,也会让济宁人觉得更亲切,如运河小区、运河盛世、运河新城……”济宁晚报的一位同仁向采访团介绍道。
我国现存明代之前的最高的铁塔
“运河畔、任城中,竹竿巷内百家兴。”采访团探访济宁市区老运河南岸的竹竿巷时,在路边的宣传长廊上看到了这样的文字。这是一条以出售竹器、土产、杂货为主的商业街区,总长约1公里。街道用石板铺就,两边店铺的木制门面上刷着红漆,头顶上是古色古香的中式屋檐。济宁晚报同仁介绍说,竹竿巷的兴起要追溯到明清时期漕运繁盛的年代。济宁本地并不产毛竹,当时南方来的漕运船只带来了大量的竹子和精巧的竹编技术,在此形成了一条以制作、销售竹器为特色的商业街,竹竿巷的名字即由此而来。竹竿巷曾是山东最大的竹器市场,时至今日,这里仍有许多人坚守着传统手艺。
东大寺
据介绍,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时,济宁拥有申遗保护规划里程293公里、运河文化遗产59处、相关历史文化遗产84处以及包括南旺分水点段的11处申遗点,是申遗工作的重点区段和关键河段之一。
运河边兴起一座“江北苏州”
杜庆生告诉采访团记者,济宁是一座靠运河发展起来的城市。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通了连接江淮的邗沟,之后又开凿了西接河南济源、东连济宁泗河的运河——菏水。由此,菏水和邗沟一起,成为中国大运河的发端河,济宁也与大运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天井闸遗址
靠着大运河带来的交通便利,加上“南通江淮、北达幽燕”的地理优势,济宁从元代初期一个荒凉破败的小县城,一跃成为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运河沿线7个对外开放的重要商埠之一,出现了“百货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的繁荣景象。
运河水悠悠
据记载,当年在济宁定居的外地商人不下数万家,南方的纺织品、瓷器、竹木、茶叶,北方的棉花、皮毛、大豆、干鲜果品等在此汇聚中转,年营业额高达白银亿两以上。商业的繁荣带动了造船业、皮毛加工业、酱菜制造业、竹器加工业等手工业的发展。玉堂酱园便是运河工商业的杰出代表。这家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的企业,是目前济宁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曾被慈禧太后称赞为“京省驰名,味压江南”。
古运河
帆樯如林、货物山积、商贸发达,百业兴旺,这是人们对明清漕运时代济宁的描绘。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杜庆生介绍说,当时的济宁,茶肆酒楼林立,南腔北调交汇,京剧、昆曲等外来剧种和山东梆子、渔鼓坠等地方戏种弦歌嘈杂,出现了潘家大戏楼、土山子游乐场等文化场所,形成了独特的济宁运河文化。由于济宁河渠纵横、湖泊众多,官府和外地商人建设的苏州式园林遍布全城,使济宁呈现出北方城市少有的南方水乡风光,因此被誉为“江北苏州”。
传承运河文化再创辉煌
济宁段运河长达230公里,是京杭大运河沿线18个城市中里程最长的。据杜庆生介绍,目前,济宁正在运行的运河三级航道有130公里,千吨级船舶可直达杭州,主航道里程及运力在国内通航的12个运河城市中均居第一位。主航道的开通带动了周边水网的建设,全市水网达1100公里,全年运量高达5600多万吨,相当于两到三条京杭铁路的运量。
分水龙王庙建筑群遗址
航运的发展促进了造船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市从业人员达20余万人,港航业及相关产业生产总值达120多亿元,上交国家规费及税收达10亿多元。2016年,济宁完成港口吞吐量5603万吨,占山东省内河总运量的80%,确立了山东省内河航运中心的地位。
避水兽
为了传承运河文化、保护运河文明,济宁市联合运河沿岸十多座城市,积极开展大运河申遗工作,加大运河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力度,举办了一系列运河保护成就展、文物展、民间风俗展等活动。为了重现昔日“南北通衢、碧水灵动”的辉煌,一项定位为“以济州古城为平台,以运河文化为灵魂”的大型文化旅游古城项目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该项目由中国文旅古城运营商伟光汇通旅业投资兴建。“建设济州古城的目标是打造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示范景点,使济州古城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活方式提供商和最具商业价值与商业活力的特色文旅小镇。”伟光汇通济州古城项目公司总经理周啸尘向采访团介绍道。“新建的古城要像济宁、很济宁,要让济宁人有一种回到老家的亲切感和运河之子的归属感,对外地游人能够产生流连忘返的强大震撼力和吸引力。”担任济州古城项目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的杜庆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