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寻访大运河文化带特别报道镇江篇一】舳舻转粟三千里 灯火临流十万家

发布时间: 2019-10-10 17:44:45 | 来源: 开封网 | 作者: 张苗苗 | 责任编辑: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镇江位于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这里曾因“水漫金山寺”的传说而远近闻名,也曾在中国漕运历史上画下浓墨重彩之笔!7月27日、28日,寻访大运河文化带·汴梁晚报文化中国万里行大型全媒体融合报道组在镇江市城市水利管理处古运河闸站管理所、金山湖、京口闸、大京口闸遗址、宋元粮仓遗址、虎踞桥、丁卯桥、西津渡明清小码头遗址、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等处,寻访大运河在这里留下的痕迹,以及镇江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智慧结晶。

因运而生四野遗存

镇江古称宜、朱方、丹徒、南徐州、京口、润州等,唐代在此置镇海军,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改镇海军为镇江军,镇江由此得名。纵观运河千年,运河的兴衰演绎出了一部鲜活的镇江史,古运河穿城而过更是造就了“因运而生”的城市格局典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新打通了江南运河镇江段的航运节点,赋予了大运河第二次生命。

7月28日,在镇江城内,报道组一行看到明代横跨古运河的虎踞桥安详地端坐着。它是京杭大运河南段江南运河长江入口处现存的一座古桥。古桥沧桑的石板曾见证古运河南来北往的繁华。如今,河道两侧郁郁葱葱、林木高耸,没了船只往来的河道寂静而祥和,任风吹雨打,不再波澜万千。记者了解到,为保护其活体遗存,镇江市在它的旁边,修建了一架供市民、车辆通行的现代桥。隔壁那条繁忙不已的现代桥和虎踞桥一动一静,成为鲜明对比,现在桥上的繁忙,犹如古运河当初的盛景再现!

与虎踞桥安详端坐不同,曾在古运河上独当一面的大京口闸已消失在岁月的尘埃里。在大京口闸遗址,报道组一行在闸口堤岸上看到,这里铁锔入堤的施工技艺,和洪泽湖大堤林工封锔入堤如出一辙。如今,这个古运河畔,现代商住楼高耸,但石头堤岸、绿波荡漾的古河道,犹如世外桃源,显得分外清新自然。被时光踏得光滑、磨得明亮的堤岸石板中间,一个个生了锈的铁锔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岁月的更迭。

“五好”标准保护传承

告别大京口闸遗址,报道组一行来到位于镇江市双井路与会莲庵街交叉口不远处的宋元粮仓遗址。不算大的一块空地上,绿草茵茵,镇江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里曾发掘出宋元时期的粮仓,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考古专家对发掘现场进行了回填处理。虽然报道组一行在现场并未看到宋元粮仓,但正午时分,站在宋元粮仓遗址旁复原的千秋桥上,极目远眺,仿佛可以望见古运河上漕运的船只正在大京口闸靠岸登陆,双井路上挑夫、推车夫正在向粮仓处搬着一袋袋装着粮食的麻包。

树上知了忽高忽低的歌唱叫醒了沉思中的记者,一个恍惚,回到现实,烈日下,这里没有挑夫、推车夫,甚至没有往来市民的踪影,只有兴奋不已的寻访大运河文化带特别报道组。报道组一行在这里触摸每一寸土地,寻找文字记载、拍照角度,力求更翔实地记录这里曾因大运河而发生过的一切,记录大运河文化带在这里的建设成果。

镇江城的漕运,离不开大运河和长江,江河交汇,也是镇江大运河最明显的特征。报道组一行从如今的京口闸向前走近百米,京杭大运河——江河交汇处(小京口)遗址的石碑提醒着人们这里便是长江和运河黄金十字水道交汇之处。长江与运河在镇江交汇处原有五个地方,分别是大京口、小京口、甘露口、丹徒口、谏壁口。在民国期间,城内河道被填,大京口、甘露口也因填河造路而填没,如今仅存其他三口。小京口位于城区平政桥两侧,北通长江,南接京口闸,最迟开凿于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1032年)现已不能通航,但它正在为镇江水域生态贡献一己之力,附近的金山湖成为市民亲水嬉戏的好去处。

岁月流转,在古运河闸站管理所,报道组一行了解到,西起平政桥、东至江南运河谏壁三岔河口、全长16.69公里的古运河不仅是镇江市主城区最重要的排洪排涝河道,而且是唯一一条贯穿主城区的城市运河风光带。

新时代,镇江市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中,站位高远、立意为民!镇江,保持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镇江,正在按照整体规划好、环境保护好、文化传承好、效益利用好、责任落实好的“五好”标准,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努力开创镇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崭新篇章。

活化利用万家灯火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于镇江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7月27日晚,报道组一行走进西津渡明清小码头遗址,开启西津古渡及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的魅力寻访。

古时候,西津渡东面有象山为屏障,挡住汹涌的海潮,北面与古邗沟相对应,临江断矶绝壁,是岸线稳定的天然港湾。六朝时期,这里的渡江航线就已固定。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唐代以后这里更是专门派有兵丁守卫巡逻。宋熙宁元年 (公元1068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至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多米距离。文物考古专家发掘出的西津渡明清小码头遗址在西津渡景区的入口处,厚重的玻璃下,码头遗址分层而现。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踏上玻璃罩,仔细端详码头遗址,仿佛在寻找西津古渡的流金岁月。

抬头向前,西津渡文创园就在眼前。夜幕下,报道组沿着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里的古街一路往前走,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两层小楼把我们带回到那笙歌曼舞的年代。古街上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遗迹。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油漆成朱红色,给人以“飞阁流丹”的感觉。青石板路面上,那深深的车辙足以道出当年这个千年古渡口、古街的繁华。

顺着石阶往上走,来到景区的制高点,回望来时的古街,再向远处望去,这一刻是值得定格的一刻:错落有致的建筑,暖黄色的亮化灯、大红灯笼绘成了万家灯火夜通明的亮丽画面,不畏酷暑慕名前来的游客穿游在画中,这一刻,让人惬意的夏风从江面吹来,暑热吹去了,凉爽来袭,美极了!

明月高悬,灯火璀璨。是的!镇江市正按照把大运河江苏段打造成“高品位的璀璨文化带、高颜值的绿色生态带、高水平的全域旅游带”的要求,努力将镇江建设成“江河交汇津渡文化示范区、古今水利科技文化体验区、与运河共生城镇聚落集中展示区”;镇江市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文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把握好当下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打造更高品位的历史文化名城,积极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推荐阅读
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举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以下简称“诗歌大会”)在杭州举行。本届诗歌大会将以1+8+1的形式呈现,即通过开幕式、八大系列活动、闭幕晚会串联起整场活动。
大运河沿线41城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淮安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41座城市的16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亮相,展现不同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与魅力。
山东启动“非遗月” 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2月6日晚在济南举行。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江苏的5省12个城市同台展演非遗项目,交流非遗文化。
北京运河文化带六问之五:运河号子是非遗? 从2006年到2014年,国务院先后公布4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先后确认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