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大运河文化带宿州篇一】汴水流复泗水流 宿州月明人倚楼
宿州位于安徽省北部,唐宋时期有着“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的重要交通地位。在它的东北部,泗县境内有多条河流穿境而过,其中一条河流“身份特殊”,它就是后来成功申遗的隋唐大运河的一部分。作为大运河的“活态”遗存,隋唐大运河泗县段至今仍发挥着泄洪灌溉的功能。7月21日,寻访大运河文化带·汴梁晚报文化中国万里行大型全媒体融合报道组从宿州市出发,驱车近两个小时来到百公里外的泗县,在大运河泗县段、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泗县博物馆等处寻访大运河的踪迹,探寻大运河文化带在宿州着力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之大文章。
“运河从这里走来”全媒体记者朱瑞杰摄
南北要冲置州以守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相思·汴水流》写出了当年“汴水”宿州段的景况,也道明了汴水和泗水的关系。
白居易笔下的“汴水”便是隋唐大运河的通济渠,它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和河南省境内,而在安徽省境内的170多公里河道中有130多公里在宿州境内。通济渠凿成后,它与邗沟便成为沟通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的交通大动脉,成为沟通南北的漕运通道,奠定了后世大运河的基础,对唐宋以后南粮北运以及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宿州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隋、唐、宋三代,宿州不仅是陆上南北交通的中心,也是通济渠东西水上运输的咽喉所在,重要的交通战略地位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特别是通济渠的开凿,宿州更是“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现宿州市境内置有宿国、萧国等小国附属于宋。秦朝统一后,宿州地属泗县郡和砀郡。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杨广为了游幸扬州,“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这条河道西起洛阳至开封,向东南延伸经过埇桥,东下灵璧、泗县、淮阴,直抵扬州,入长江,全长650公里。唐宋时期,宿州是南北驿道和汴河漕运水陆交汇所在,在保障汴河漕运安全方面具有特殊的军事地位。唐元和四年(公元 809年),为加强对汴水漕运的保护,从徐州和泗州各划出一部分地区建置宿州,辖符离、蕲县、虹县等三县,州治初置虹(现泗县)。
7月20日,在宿州博物馆采访时,记者看到馆内“汴水咽喉”展厅展示着宿州大运河考古发掘的成果、宋代码头的重要发现及瓷器等各类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有的是生活用品,有的是贸易商品,由此人们可以想象出当时运河漕运的盛况。
隋唐大运河泗县段全媒体记者朱瑞杰摄
隋堤烟柳风韵不减
7月21日一早,从宿州新汴河河畔出发,报道组一行驱车来到百公里外的泗县。因为在这里,隋唐大运河“活态”遗存——泗水段等着我们寻访的脚步。
报道组一行在宿州拂晓报社新闻同仁的带领下,驱车沿高速公路进入泗县境内。刚下高速公路,便与已在高速路口等候的泗县县委、县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及拂晓报社驻泗县记者站新闻同仁碰面,简单的寒暄过后,一行人驱车前往10多公里外的大运河泗县段非遗展示段。
泗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刘畅介绍,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现存汴河故道28公里,是隋唐大运河安徽段的唯一有水河段,也是大运河通济渠段仅存的“活态”遗址,它不仅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河道,而且整个水系至今尚是活态流通。目前,从泗县东运口至曹苗村的5.8公里河道为大运河泗县段非遗展示段。
站在泗县段展示河道的一处景观台上,记者看到这条千年古汴河通过闸口与其他河流连接贯通。眼前的它仍是千年前的河道,河水沉稳而大气地流动着。看着流淌千年的古汴河,记者不禁想起朱熹《观书有感》中脍炙人口的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看,它就在眼前,古汴河河堤上,垂柳与其他行道树肩并肩地站着,它们的倒影在古汴河里参差交错。一阵夹杂着浓郁湿热感的微风飘过,岸上叶动、河中影动、水面波动。河道里有白的、粉的荷花簇集而绽,也有河藻浮萍随波逐流;水面不时有鱼儿跃起,邂逅水面觅食的鸟儿。河道外,两侧的玉米地里有着数不清的玉米秆。千百年来,正是古汴河孕育着、滋养着它们,为汴河沿岸人家带来丰收的喜悦。抬头远望,水域十余米宽的古汴河、岸上的柳树及其他行道树、两侧整齐的庄稼地,它们在泗县这片土地上织出了一条绿色的玉带,这玉带既是景观带,也是发展带,更是运河文化带的泗县智慧带。
“活态”运河焕发新生
结束大运河泗县段非遗展示段的采访,报道组一行来到了位于泗县开发区东北部十里长庄北岸的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按照该馆的装修规定,这个集文物陈列、科普教育、文化宣传功能于一体的运河主题博物馆正处于临时闭馆阶段,但得知报道组一行的到来,博物馆特意为报道组临时开馆。
站在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门前,记者看到该馆馆体分上下两层,白墙黑瓦,整体建筑呈隋唐风格。进入馆内,迎面是一个由多媒体播放器构成的大型屏风,隋唐大运河及其与泗县的前世今生立体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展馆内设置了“隋唐气象”“人工开河”“水路繁花”“南北余韵”“又见运河”等展厅,展示着大量的古运河出土的文物,彰显着这片土地深厚雄浑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人工开河展厅,一个巨大的沙盘形象再现了当年人工开凿隋唐大运河的缩微场景。出博物馆主楼至西小院,可见当年运河边上一般农家吃水古井一口。该馆工作人员介绍,此处是依照当年泗县古运河边十里井村庄原景复建的,再现了当年运河人家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
从小院西行数步,便来到博物馆西厢房。这里存放着以1∶1比例制作的古汴河出土文物镇水神兽的复制件。结束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的行程之后,我们来到泗县博物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镇水神兽的原件,作为古汴河繁荣的见证者,它在这里以无声的姿态向人们展现着那分荣光。
“古汴河泗水段作为遗址河道是我们县做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最大支撑。”泗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永乐介绍,近年来,为做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打造“水韵泗州”这张亮丽名片,泗县将古老运河与古泗州历史文化有机结合,除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之外,还积极谋划建设运河人家园林景区、省级特色小镇泗县运河小镇、古汴廊桥、运河遗址公园等项目,依托古运河及其周边的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利用古泗州文化,打造具有隋唐古韵的泗州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