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
         

探访大运河之临清钞关:距今已有580余年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19-10-10 21:40:15 | 来源: 齐鲁网 | 作者: 聊城台 邵尚文 | 责任编辑:


日前,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聊城7处运河遗产点段随之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关于聊城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今天让记者带大家走进临清钞关。


踏进临清市后关街南行百米,就能看见一座古建筑,青砖灰瓦,朱红大门,大门口北竖立着一座石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河钞关”镶嵌在黑色的碑身上。走进钞关仪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郁郁葱葱几棵百年槐树及两幢木质结构的砖瓦房,作为中国古代运河税收机构的唯一典型遗存,临清运河钞关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也只有两侧的南北穿厅。此外,院内还存有明代和清代碑刻。或许钞关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太过沉重,以至于每一处碑刻、每一块砖石都显现出历史的年轮。临清运河钞关始建于1429年,至今已有580余年的历史,据临清市博物馆前馆长马鲁奎介绍:“整个的建筑是一个不字型,这是一个衙署,是中央直属机构,名字应该是户部榷税分司,钞关是百姓对他的称呼。这个地方主要官员称作主司,一般是六七品,个别时候有五六品。”


在北穿厅内四壁上挂着一些钞关资料,详细介绍了明清钞关的大致面貌,如明代设立钞关一览表、临清钞关复原图、民国时期钞关仪门、古代钞关胜景、明代运河各钞关历年船料商税一览表等。看着一幅幅复原古照片中的钞关历史原貌,听着马馆长的详细讲解,我们仿佛穿越历史的长空,亲历着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场景。


马鲁奎说:“临清有三个支撑的东西,一个是天下粮仓临清最大,漕运当中往北京运粮四百万担,其中三百万担存在临清,他是漕运之咽喉。第二个是军事重地,山东河北河南交界处是兵家必争之地,再一个是临清是商业都会,明代的时候十三个布政司使临清的商业能辐射十一个。”


据马馆长介绍,现存的钞关遗址实际仅展现了原钞关建筑规模的五分之一左右。史料记载,原钞关建筑群占地4万多平方米,一座城垛分为前关和后关,前关主要作用为设卡拦截过往船只,检查货物和征税;后关主要为钞关官员办公生活场所。临清钞关,南接淮关,北接天津关,居运河冲要。每到漕运盛时,“帆樯如林,百货山积”。当时经过钞关验收,在临清市场上流通和转销的商品大多是民生日用品。“大部分是徽商和晋商,徽商卖毛竹、桐油、铁器、纸张这些东西,晋商主要是当铺珠宝、盐业这些东西。”


临清钞关的建立,给当时的中央政府带来了滚滚财源。据介绍,明朝中前期,临清钞关年收税银四万多两,到万历年间,年征收船料和商税达到八万三千多两,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课税额的四分之一。明万历六年,山东省一年的课税折银只有8860两,仅占临清钞关税收的十分之一,临清钞关的显赫地位可见一斑。


在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临清钞关于公元1930年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为最后一个被关闭的钞关。尽管今天的钞关已经风光不再,但是他曾经带给临清乃至整个北方的繁荣与进步依然不能磨灭,希望这次运河申遗成功能让临清这座古城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推荐阅读
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举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以下简称“诗歌大会”)在杭州举行。本届诗歌大会将以1+8+1的形式呈现,即通过开幕式、八大系列活动、闭幕晚会串联起整场活动。
大运河沿线41城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淮安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41座城市的16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亮相,展现不同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与魅力。
山东启动“非遗月” 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2月6日晚在济南举行。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江苏的5省12个城市同台展演非遗项目,交流非遗文化。
北京运河文化带六问之五:运河号子是非遗? 从2006年到2014年,国务院先后公布4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先后确认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