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
         

邢台市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

发布时间: 2019-10-10 17:34:52 | 来源: 河北新闻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规模空前 内容丰富 影响深远 成效显著

9月6日,邢台市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邢台县举办。本届旅发大会规格高、规模大、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大会邀请了省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省内各市及周边市文化旅游部门领导及旅游界人士参加。市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会议,各县市区党政领导和市直部门及驻市单位主要负责人,市文化旅游系统下属单位和重点旅游企业参加了会议。尤其是沿太行山京冀晋豫四省(市)22个地级市(区)文化旅游部门和企业特约出席了大会。大会主要活动有:开幕式暨邢台旅游文化推介会、全市旅游工作推进会、太行山经济文化带建设交流会、重点旅游项目观摩、文化旅游项目招商会、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推介会、音乐大师课、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展销会等。9月6日晚在邢台县路罗游客中心主会场举行大会开幕式暨邢台旅游文化推介会和火焰音乐晚会。出席开幕式的外地嘉宾和记者500人,本市正式参会人员和媒体记者、工作人员800多人、大会志愿者、交警、安保等会议保障人员和文化活动演出人员及当地群众代表共计2000余人参加了大会开幕式。


本次大会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以“绿水青山 红动太行”为主题,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理念,遵循“以会造势、以会兴旅”办会思路,以大峡谷为核心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龙头,以路罗、浆水两个特色小镇为主要载体,以打造“夜游路罗”品牌为支撑,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旅游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业态,全面推动我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本届大会共投资31.75亿元,推出了14个重点旅游观摩项目,建设提升了大峡谷、德龙钢铁文化园、抱香谷万亩梯田花海等一系列全新景区,突出打造了长38.4公里的全市重点旅游风景大道——抗大路。

资源丰富 基础雄厚 潜力巨大 前景广阔


邢台市历史文化厚重,自然景观优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邢台有3500年历史,是华北历史上最早的城市,是仰韶文化、尧山文化发源地之一,曾为五朝古都、十朝雄郡。邢台名人辈出,这里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周世宗柴荣的故里,是魏征、宋璟、郭守敬的故乡,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遗存。邢台山水自然资源类型齐全、特色突出,是800里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有太行山大峡谷、北方奇观崆山白云洞、云梦山、紫金山、天梯山、天河山、前南峪、王硇、英谈等国家4A级景区及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已初步形成以山水观光游、红色主题游、休闲度假游、生态农业游、健康养生游和休闲体验游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邢台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原经济区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地带,正在修建的太行山高速公路通车后,将纵贯河北省太行山区,成为连通北京、河北、河南的一条交通大动脉,将实现与北京、河南、河北其他城市的快速连通。邢台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环境,必将为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近几年,我市加快转变旅游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提质增速,先后编制了《邢台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邢台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出台了《邢台市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提出了发展的重点任务。实施了“1+3”全域旅游规划工程,明确了“守敬故里 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为全市旅游品牌,着力构架“一核心两示范区三产业带”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开发了一批文旅融合、产业融合、村景融合的新产品。本届旅发大会是我市举办的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通过前两届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打造了邢台县太行山地休闲度假区、内丘县康养休闲旅游区、临城县山水休闲度假旅游区、沙河市生态田园特色旅游区四个全域旅游示范片区,推出了鹊山湖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邢窑三馆”、扁鹊医养基地、邢襄古镇、兴台古镇、太行水乡˙栖心湾、绿岭核桃小镇、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沙河市游客中心、抗大路等82个重点旅游新项目。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产品推陈出新,慕名来邢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多,旅游收入连年增高。2017年全市旅游业接待总人数2631.6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39.36亿元,2018年全市旅游业接待总人数3058.4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90.99亿元,截止到年8月底,我市旅游接待总人数预计2516.6万人次,同比增长21.2%,旅游业总收入预计236.8亿元,同比增长25.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协调发展,邢台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新思路 新举措 谱写旅游发展新篇章

事实证明,邢台旅游禀赋优越,产业基础雄厚,工作思路清晰,发展举措有力,只要把资源开掘好利用好,就能够释放出巨大潜能;邢台旅游业方兴未艾,只要持续盯紧抓实,就能够收到实效;邢台旅游发展大有可为,只要坚定走全域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就一定能够成为转型新动能。在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上,秉持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精心打造北方生态旅游名城和国家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


  ——构建“大旅游”机制,创新旅游发展新模式

强化党委政府主导。树立“大旅游”观念,打破地域利益局限,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我市旅游业,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旅游新格局。强化全民共建共享。加强对旅游景区居民的教育,结合城市创建,进一步提升文明旅游宣传普及力度,充分展现邢台的良好形象。

——立足生态绿色发展,培育全域旅游新名片

重点推动太行山区全域旅游建设。谋划太行山“一路三带”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大峡谷、扁鹊庙5A级景区创建工作,邢台县、沙河市、临城县、内丘县县域内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着力推进平原旅游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打造运河文化旅游产品。推进平原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美丽乡村民俗文化等旅游产品建设。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内丘县荣获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基础上,督促指导其它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推进一批新业态项目建设。

——培育优质产品项目,筑牢产业发展新支撑

突出打造龙头景区。重点抓好以大峡谷、扁鹊庙为核心的5A级景区,发挥龙头带动效应、联动作用,串珠成链,打造全域美景。建设丰富多元新项目。培育建设一批亮眼醒目、独具特色的新项目、新业态、新产品,与传统景区交相呼应、共生互补,为游客提供更丰富更精彩的旅游体验。建立完整产品体系。充分发挥我市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推出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体验产品,深化与电商、商超多渠道合作,全面提升游客满意度。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产业发展新动力

加快推进旅游+文化。深挖我市优秀文化资源,持续做强邢襄文化等旅游品牌,让更多的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增强园博园旅游功能,将其打造为城市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加快推进旅游+农业。利用邢台丰富的乡村资源和“一县一水果”的特色,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庄,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加快推进旅游+工业。结合食品、服装、加工制造等产业,指导平乡自行车制造、绿岭核桃乳加工等工业点,通过建设主题博物馆、设置特色购物区、开发工业旅游特色商品等方式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点。加快推进旅游+康养。围绕邢台西部丰富的山地、湖泊、森林、乡村、温泉等旅游资源以及深厚的医药文化、百泉文化,打造一批中医康养基地、森林养生度假小镇、温泉度假基地等,全面满足游客新需求。

——带动扶贫脱贫富民,助推乡村振兴新发展

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的思路,探索实行“政府+村镇+公司”管理运营模式,形成景村共建的管理体制,激发多方市场主体的共创动力。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意田园综合体“三园一体”建设;构建融居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购物旅游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村和非遗文化街,增强乡村旅游的游客参与度。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独具特色、各有风格的要求,对全市适合发展旅游的乡村进行开发建设、策划包装,打造具有邢台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打造服务环境新面貌

打造便捷的基础设施。借助太行山高速通车契机,实现对外“大交通”和景区“小交通”的无缝衔接,满足游客旅途多元化需求。打造优质的公共服务。加强导览系统、休闲设施、智慧景区建设,持续深入抓好“厕所革命”,强化导游队伍培训管理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为游客提供宾至如归的服务体验,不断提升游客的舒适度、满意度。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让游客顺心、放心,让周边居民生活方便、美好。

——突出综合宣传营销,提升旅游品牌新形象

“主渠道”与“新媒介”相结合。市县两级要携起手来,联合宣传推介邢台旅游产品,讲好邢台故事,全方位多渠道对我市旅游进行宣传。“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组织旅游企业组团打包,联合开展目的地营销,主动深入周边大城市和主要客源地进行宣传推介。“造精品”和“借平台”相结合。连点成线、连片成面,打造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等精品线路,充分利用旅发大会、国际自行车大赛、国家中医药文化产业大会、太行山经济文化带建设交流会、省园博会等平台,集中造势,唱响“守敬故里,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品牌。

新机制新作为,开创旅游工作新局面

——真正落实主体责任

充分利用旅发大会平台,集合各类资源要素,全面履职尽责,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切实把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摆上重要议程。

——着力创新管理机制

各县(市、区)要按照全市安排部署,同频共振,步调一致,进一步明确本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定位、实现路径、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在解放思想中推动邢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切实加强政策扶持。

整合各类资源,将旅游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相关部门要协调出台旅游项目的准入、用地、税收、补贴等鼓励性政策,鼓励从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行业服务等三个方面,全面加大产品开发、项目策划、市场营销、导游解说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

——广泛拓宽融资渠道。

贯彻实行“政府主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开发建设机制,将各部门相关专项资金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提供相关专项资金支持。不断加强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推动我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改进完善工作方法

研究完善市、县两级文化产业、旅游统计指标体系,与统计部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衔接,为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完善市县两级文化、旅游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精准量化推进考核评价,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质扩量、提速突破。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新时代下我们要肩负新的使命,在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砥砺前行,激活发展动力,开创新局面、干出新业绩、建功新时代,全力推动邢台市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举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以下简称“诗歌大会”)在杭州举行。本届诗歌大会将以1+8+1的形式呈现,即通过开幕式、八大系列活动、闭幕晚会串联起整场活动。
大运河沿线41城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淮安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41座城市的16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亮相,展现不同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与魅力。
山东启动“非遗月” 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2月6日晚在济南举行。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江苏的5省12个城市同台展演非遗项目,交流非遗文化。
北京运河文化带六问之五:运河号子是非遗? 从2006年到2014年,国务院先后公布4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先后确认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专题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