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
         

以文兴城,以文化城:打造华夏文明商丘传承创新区

发布时间: 2019-10-10 21:56:21 | 来源: 重新发现商丘 | 作者: 谷雨 | 责任编辑:

文丨谷雨(方塘传媒《重新发现商丘》主编)

书法、绘画是文化艺术的呈现,也是艺术家源于生活的创作,书法、绘画名人为城市文化所精心创作的作品,是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隽永雕琢,更是对于城市文化的展示,通过作品的展览、展示的开放形式,让普通民众走进艺术殿堂,感受文化的熏陶,从而提升城市的气质和影响力。

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商颂·艺祺”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商丘市博物馆成功举办。正如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洪彪老先生在书画展开幕式所言:书画作品展作为第七届华商节的序曲,必将华商节推向一个文化盛会的高度,书法作品凝结的是书法家对于生活、文化、阅历的独特艺术感观升华,经过时间的沉淀后,一气呵成。民众需要提高对书法艺术的认知,保持对书法文化的敬畏。对于书法、绘画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时刻提醒自己要修身、提高自己对于艺术的欣赏力和理解力。

这次书画作品展览均以商丘为主题进行创作,诗歌、辞赋、写意画、山水画、各种书法体,风格多样,饱人眼福,匠心独具,无限出彩,参加本届华商节的莅商贵宾通过这些针对商丘历史文化创作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商丘,感受商丘的历史文化魅力。

历史是一个城市的底蕴,文化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商丘文化符号众多:火文化、商文化、汉梁文化、木兰文化、伊尹文化、葛天文化、家风文化等等。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

1、打造华夏文明商丘传承创新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神文明建设要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而且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商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5000年历史,商丘有7000多年历史,从“三皇五帝始到今”到庄子、墨子、孔子等中华圣人文化圈的形成;从“梁园三百里”的富足到“应天书院”的繁荣;明清五百年风霜,沉淀了“七大家、八大户”的风云。

商丘具有不断代的华夏文明史,理应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有传承有创新,传承立足于自己的文化根基,提高公众对于商丘华夏文明的认知,唤醒对于文化的自觉;创新要有全球视野,探索新时期城市发展与文化创新的融合之路,坚定对于文化的自信。

“读华夏文明史,游商丘古都城”这是旅游局对于商丘古城旅游的推介口号,正是基于商丘厚重的华夏文明史,来对商丘文旅进一步从各种文化IP中加深游客对于商丘古城的印象。这不仅是口号,更是商丘内部需要普及的文化教育,通过教育让大家对商丘历史加深了解,为到商丘旅行的外部游客留下好印象。

2、以文兴城,以文化城

完善基础的文化体验设施,激发民众对于文化的热情。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是城市文化设施的标配,目前,商丘市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方志馆正在建设中,文化基础设施有保障的前提下,民众基于游玩需求也会对于城市的新文化景点加深了解,在阅读、参观、体验氛围的渲染下,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

坚持文化自信的理念,打造有文化气息的主题文化长廊硬件设施。在公园、广场、街区、社区进行文化长廊建设,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气质。目前,商丘的文化长廊工程不单是实现了主城区内覆盖,而且也已经下沉到县城、乡村的主要地方。这种直观可视化的文化公众传播,从无形中增强了民众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多次记忆,间接影响了民众的自身行为要有文化意识。

激发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产业化水平。古城文化创新创意片区是商丘古城建设规划中一个对于文化创新创意方面的功能区,以此来激发文化创新能力,展示城市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创意片区应该定位成商丘文化创新创意领域的引领者,它将成为商丘古城文旅的一个基于消费升级功能下的新期待。

兼容并包,对外加强文化交流,对内搞活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交流必须走出去,固步自封、邯郸学步的做法都将自毁前程。关注全国甚至世界上著名的文化交流大会、论坛、展览、展会,并积极参与其中,增加向外部展示自己的机会。文旅融合发展后,文化方面的节会往往是伴随着旅游的概念出现,旅博会是对一个城市深层次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掘和推介,是向世界展示城市魅力的时刻,更是文旅行业新趋势下相关部门需要关注的外部交流机遇。对内搞活文化体制改革,要从制度上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商业行为,给予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政策、法律、财税、工商等支持,让创意者不纠结生存问题,提高创意经济体社会地位,充分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孕育当中去,让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同步发展、协同发展,“以文兴城、以文化城”,逐步通过发展文化事业来提升商丘的综合竞争力。

推荐阅读
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举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以下简称“诗歌大会”)在杭州举行。本届诗歌大会将以1+8+1的形式呈现,即通过开幕式、八大系列活动、闭幕晚会串联起整场活动。
大运河沿线41城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淮安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41座城市的16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亮相,展现不同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与魅力。
山东启动“非遗月” 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2月6日晚在济南举行。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江苏的5省12个城市同台展演非遗项目,交流非遗文化。
北京运河文化带六问之五:运河号子是非遗? 从2006年到2014年,国务院先后公布4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先后确认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