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寻访大运河文化带洛阳篇二】“运河之心”今犹在 “天下粮仓”迹尚存

发布时间: 2019-10-10 22:13:12 | 来源: 开封网 | 作者: 张苗苗 | 责任编辑:

res01_attpic_brief

运河古道伊水两岸刘冰摄

核心提示:隋唐大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谓中国大地上的一串珍珠项链,它流经的每一个城市都是这串项链上的珍珠,熠熠生辉。洛阳这颗珍珠位于隋唐大运河的起点,与其他城市相比,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大运河在洛阳开凿,是洛阳成就了大运河、孕育了大运河,而其他运河城市则是由运河成就的。

1.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外景1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外景。

河穿城过因河兴城

7月12日,入伏第一天,寻访大运河文化带·汴梁晚报文化中国万里行大型全媒体融合报道组首站来到河南省洛阳市,沿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回洛仓遗址,寻觅大运河那淹没在历史深处的靓影。

洛河,由西向东穿洛阳城而过,滋养着一方百姓。它在隋唐大运河这条水运大动脉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不仅是这条大动脉的核心,还是隋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隋唐时期的御河。史料记载,隋炀帝在营建东京的同时,又组织民众以天然河道(包括洛河在内的多条河道)和旧有渠道为基础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即后人口中的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隋东京)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由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运河四部分组成。记者了解到,公元605年,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了黄河与淮河,称之为通济渠,贯通了洛阳与扬州,作为当时的交通大动脉,“枢纽天下,临制四海,舳舻相会,赡给公私”。

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至今洛阳还有许多与运河相关的文化遗存。如今坐落在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九都东路的山陕会馆是清代山西、陕西两地的富商为便利在洛阳的两省商人经商聚会活动而修建的。这里距离隋唐时期的漕渠、新潭码头不远,到了明清时期,这里仍是洛阳水陆码头的物资中转站。因山陕会馆与洛阳水运的渊源,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便依托山陕会馆而建。

2.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内景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内景。

7月12日,报道组一行来到了首站的第一个目的地——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伴随着会馆工作人员刘东红详细认真的讲解,记者行走在这座精美的清代古建筑群里,目之所及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有关大运河内容的展板、沙盘、规划图;馆内还有一些精致的展柜展示着隋唐大运河遗址点出土的铭文砖、碳化谷物等文物;为了方便人们了解古时仓窖的架构,馆内还以回洛仓为例,设置了仓窖剖面模型。一番寻访,记者对隋唐大运河的“前世今生”有了更深入、直观的感受。

刘东红介绍,隋唐时期洛阳城水系发达,加之运河的开通,洛阳城一度“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旅贸易车马填塞”。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的交会促使洛阳的工商、文化等都得到了空前发展,洛阳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都市之一。

5.含嘉仓遗址

含嘉仓遗址。

运河河畔国家粮仓

往事越千年!7月12日,走出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记者的思绪仿佛还沉浸在千年前大运河帆影交织、船只往来如梭的繁华之中。很快,刺眼的阳光、伏暑的空气瞬间将记者拉回了现实。报道组一行驱车向北,前往首站的第二个目的地——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在洛阳老城北城城墙外西北部,沿古仓街走到尽头,一个栅栏门小院进入记者的眼帘。小院门前,中国大运河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的字样表明了小院的身份。讲明来意,工作人员很热情地引领记者一行进入含嘉仓160号仓窖展示馆,馆内一个口大、底小的土质仓窖四周围着栏杆,站在栏杆边沿,记者观看略显棕色的窖体。

从展示厅的展板上,记者了解到回洛仓从唐初开始成为唐代著名的官仓,现代考古证实仓城呈长方形,南北长725米、东西宽615米,总面积44万多平方米。参与含嘉仓等发掘工作的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研究员王炬介绍,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是隋唐时期中国南北漕运发达的见证,仓中出土的铭砖记载了储粮的时间、数量、品种、来源、仓窖位置及授领粮食的官员姓名,还出土了约50万斤的碳化谷物。

6.含嘉仓砖刻铭文

含嘉仓砖刻铭文。

“50万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王炬说,据有关史料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12656620石,含嘉仓就有5833400石,占了将近1/2。

离开含嘉仓遗址,报道组驱车向洛阳城东北部驶去,寻访另一处中国大运河申遗点——回洛仓遗址。回洛仓位于隋唐洛阳城外东北部,今洛阳市瀍河区瀍河乡小李村、马坡村以西,310国道附近。

据洛阳市相关考古专家介绍,回洛仓建于隋炀帝迁都洛阳以后,是当时供应洛阳城的国家级粮仓,后因不利于战略防御而被废弃。回洛仓整个仓城为长方形,面积约相当于50个国际标准足球场,整座仓城分为仓窖区、管理区、道路和漕渠等四部分,整座仓城共有仓窖700座左右。

8.大运河(回洛仓遗址)

大运河(回洛仓遗址)

如今的回洛仓遗址已成为考古遗址公园,公园内的石子路颇有特色,洛阳市相关部门除了对已经发掘的几个仓窖进行展示馆展示外,还对回洛仓周边其余多座未发掘但已探明的仓窖采取种植灌木进行地面标识。站在遗址公园的制高点,数量多、整齐排列的圆形灌木标识让瞭望者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西落,标识仓窖的灌木郁郁葱葱,放眼望去,整齐有序的仓窖仿佛生命力极强的灌木一样,生长着、诉说着!它们,延续着大运河的生命,诉说着大运河文化带新的辉煌!

记者在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内采访

记者在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内采访

——寻访大运河文化带特别报道洛阳篇之二

寻访故事

仓窖重要为哪般

隋唐时期,漕运是当时全国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开通大运河,使黄河与伊洛河的交汇之处成为连接中国东西南北的枢纽。在运河的运转体系中,仓窖起着重要的节点作用。参与含嘉仓等发掘工作的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研究员王炬以李密占仓放粮为例,诠释了仓窖在古时的重要性。

“占领粮食仓窖后,一方面保证了军粮供给,另一方面可以赈济饥民以收买民心。”王炬介绍,隋朝时期漕米大部分储藏在洛口仓,这里既是东都洛阳的外围粮仓,又可作用兵东北的军粮转运站。在隋末瓦岗军与隋王朝的战争中,李密占领洛口仓后,立即扩建洛口城,并以此为根据地与困守在洛阳城的隋朝军队展开争夺战。后来,李世民攻城,也是先取洛口仓,切断洛阳城的粮源,进而包围洛阳城。

记者手记:用心讲好运河事

和开封一样,洛阳也是古城,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在洛阳的采访中,记者始终怀着一颗感恩、敬畏的心。感恩历史的馈赠,让每一寸时光都带着岁月的沉淀,它有故事有情怀;敬畏历史的馈赠,让后来人可以有所发掘和探寻,从而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传承。

寻访大运河文化带·汴梁晚报文化中国万里行大型全媒体融合报道,是一种报道探索,也是一种史实考证,更是一种跨越千年的对话。从洛阳,我们出发;从洛阳,我们起航!我们将随着隋唐大运河的流向,去追寻大运河的峥嵘岁月,去寻访落实大运河文化带的特色方案,用脚丈量大运河流域,用心讲好大运河文化带的故事。

推荐阅读
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举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以下简称“诗歌大会”)在杭州举行。本届诗歌大会将以1+8+1的形式呈现,即通过开幕式、八大系列活动、闭幕晚会串联起整场活动。
大运河沿线41城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淮安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41座城市的16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亮相,展现不同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与魅力。
山东启动“非遗月” 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2月6日晚在济南举行。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江苏的5省12个城市同台展演非遗项目,交流非遗文化。
北京运河文化带六问之五:运河号子是非遗? 从2006年到2014年,国务院先后公布4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先后确认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