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镇江丹徒全区旅游收入连续3年保持10%增长 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

发布时间: 2019-10-10 18:31:16 | 来源: 新华日报 | 作者: 晏培娟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原标题:丹徒书写农旅融合“好文章”

墅山郁郁葱葱,茶场香沁满园,2019丹徒旅游文化节暨第二届上党茶文化节近日在上党镇万亩茶园拉开序幕。央视《美丽中国乡村行——走进丹徒》的专题片拍摄也同时开机。

近年来,以举办“旅游文化节”为载体,镇江丹徒将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走出一条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全区旅游综合收入连续3年保持10%以上的稳定增长,节庆活动带动旅游人次超百万。

丹徒区委书记张映桥说,丹徒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将打造一批现代农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点、美丽生活样板区。

作为第二届上党茶文化节开幕式的主会场,上党镇墅山村里停满了私家车,游客们品鉴新茶、体验茶道、采摘新叶,热闹非凡。“我们的茶叶每年只产一季,现在已经供不应求了!”茶场场主马青松喜笑颜开地告诉记者。

作为丹徒茶叶行业的“领头羊”,里墅茶场年产值约600万元,吸纳用工30人。马青松2006年组织周边茶叶种植户成立春沁茶叶专业合作社,依靠先进的制茶加工设备,大大提高了茶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现合作社规模已发展至400户,有效提升了区域农户茶叶种植整体水平。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上党镇以“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农户对接市场,稳步提升生产效益。截至目前,上党镇境内茶叶种植面积达7500亩,年产值3000万元,带动周围农户就业3500多户,农户人均增收1800元左右,茶叶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有山有谷、有丘有圩、有湖有洲,丹徒的自然禀赋得天独厚,既是招引八方游客的生态根基,更是用心呵护的一方水土。四面环江的世业镇,“元宝状”的地形好似一块“聚宝盆”。近年来,世业镇全面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没有引进一家工厂,明确划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全面叫停保护区内对水体产生污染的种植养殖业。

清洁的池塘、整洁的道路、白墙黛瓦的村居,与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行道树相映成趣……如今走进世业镇世业村,眼前仿佛一幅美丽画轴在徐徐铺展。这既是省级特色示范村,也是丹徒美丽乡村整治的一大典型。村民吴宝龙高兴地说:“看着脏臭水变成清澈水,我们住着更舒服了。”

农业强、农村美,丹徒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上党万亩茶园、江心生态农业、荣炳味稻小镇等特色品牌。”这是丹徒区区长谢继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也是丹徒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任务。

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的果农们,这两年尝到乡村旅游的甜头。江心洲这块“江中浮玉”,依托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和优良的生态资源,用心打造以无花果节、柑橘节为代表的主题节庆旅游活动,去年全岛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刚刚过去的野菜节,登岛游客人数再创新高,过江汽渡开不停,直接拉动岛上消费、农副产品销售收入75万元!”长期从事文化旅游工作的园区党工委宣传委员许开飞告诉记者。

土地变成“聚宝盆”,农民口袋“鼓”起来。荣炳盐资源区凭借优良的水质、特别的“堰土”,产出的稻米口感软滑香醇,成为江苏首批“味稻小镇”,同时也孕育出一个个“种粮大户”。凡石桥村三八红旗手沈填证承包近400亩农田,机械化种植水稻、小麦,全年收入约80万元,实现了种粮致富。

去年,丹徒全区农民人均收入2万余元,较之上一年增长8.5%。世业开心农场、上党兆敬家庭农场等企业创成省星级乡村旅游区,江心洲百之味农场创成省级自驾游基地,上党北汽镇江新能源汽车工业旅游区创成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一批批具有丹徒地域特色的拳头产品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夯实发展根基;打造特色田园生态,让乡村有“面子”更有“里子”;拓宽富民新路子,让土地生出“金元宝”……乡村旅游,在丹徒大地上绘就一幅兴土富民的壮丽景象,为乡村振兴奏响昂扬的“前进歌”。(晏培娟)

推荐阅读
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举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以下简称“诗歌大会”)在杭州举行。本届诗歌大会将以1+8+1的形式呈现,即通过开幕式、八大系列活动、闭幕晚会串联起整场活动。
大运河沿线41城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淮安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41座城市的16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亮相,展现不同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与魅力。
山东启动“非遗月” 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2月6日晚在济南举行。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江苏的5省12个城市同台展演非遗项目,交流非遗文化。
北京运河文化带六问之五:运河号子是非遗? 从2006年到2014年,国务院先后公布4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先后确认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