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
         

山东启动“非遗月” 运河沿线省市齐秀非遗项目

发布时间: 2019-10-11 15:58:55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赵晓 叶长来 | 责任编辑:

山东启动“非遗月”运河沿线省市齐秀非遗项目

2月6日晚,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启动仪式在济南举行。图为《打秋千》民歌表演。叶长来 摄

中新网济南2月7日电 (赵晓)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2月6日晚在济南举行。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江苏的5省12个城市同台展演非遗项目,交流非遗文化。

图为山东梆子《南国之春》的选段表演。 叶长来摄

图为山东梆子《南国之春》的选段表演。 叶长来摄

记者当日在启动仪式现场看到,喜庆热烈的山东快书《春到运河》、自由活泼的沧州评剧《花为媒》、轻快优美的杭州民歌《采茶舞曲》、宛转悠扬的扬州清曲《扬州小巷》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节目接连登台,引观众掌声不断。

“春到运河闹春潮,欢天喜地展眉梢;南方汤圆北方水饺,共庆佳节乐陶陶……”,来自济南市艺术学校的青年教师李东旭以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细数大运河沿线各地的风俗民情,“京杭大运河就像一条线,串起了途经之地的非遗特色,让沿线省市的文化交流更加便利”。

图为安徽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天仙配》的选段表演。 赵晓摄

图为安徽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天仙配》的选段表演。 赵晓摄

图为山东大鼓《战马超》选段表演。 赵晓摄

图为山东大鼓《战马超》选段表演。 赵晓摄

在展演现场,来自济南市曲艺团的朱会强表演了山东琴书的《梁祝》片段。“山东琴书有约两百年的发展历史,《梁祝》是最经典的唱段之一”,据朱会强介绍,当晚表演的片段风格俏皮欢快,结合了济南地方方言,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来自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吴美莲当晚表演了安徽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的《天仙配》选段,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一张名片,《天仙配》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剧目。喜庆、欢快、甜美的特点将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视听享受。“安徽与山东非遗文化资源丰富,剧种交流频繁,此次活动将增进山东人对黄梅戏的了解”。

展演当晚,现场座无虚席。今年70岁的济南市民周女士专程过来观看非遗展演。她告诉记者,自小便喜欢看吕剧、山东梆子等地方特色剧目。曲艺串烧一上台,个个韵味十足,让她印象深刻。

图为武术表演《少年强》。 叶长来摄

图为武术表演《少年强》。 叶长来摄

图为杂技表演《鹤之舞》。 赵晓摄

图为杂技表演《鹤之舞》。 赵晓摄

据初步统计,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期间,山东将在各地举办活动700余场,观众将超过1700万人次。济南将举办非遗传承成果展、非遗展示体验活动、传统戏剧专场等;淄博将举办2018元宵晚会、2018年中国淄博花灯艺术节大型灯展等。泰安、济宁、潍坊、枣庄、青岛、烟台等地也将根据当地特色举办系列活动。

记者了解到,2018年2月8日至3月18日,是山东省第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目前,山东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73项,省级名录751项,市级名录2990项,县级名录9369项。

推荐阅读
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举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以下简称“诗歌大会”)在杭州举行。本届诗歌大会将以1+8+1的形式呈现,即通过开幕式、八大系列活动、闭幕晚会串联起整场活动。
大运河沿线41城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淮安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41座城市的16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亮相,展现不同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与魅力。
山东启动“非遗月” 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2月6日晚在济南举行。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江苏的5省12个城市同台展演非遗项目,交流非遗文化。
北京运河文化带六问之五:运河号子是非遗? 从2006年到2014年,国务院先后公布4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先后确认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