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文韵江苏彰显文化自信 大运河博物馆“搬”进扬州展馆

发布时间: 2019-10-15 10:34:09 | 来源: 新华日报 | 作者: 陈洁 | 责任编辑:

国庆长假,“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江苏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场馆内,人头攒动。正在筹建的大运河博物馆被“搬”进扬州展馆。走进其间,就像登上了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船,观众站在“甲板”上抬头看,40多米长轴画卷展现了扬州城市中轴线文昌路的风貌,见证了扬州70年的发展变化。

讲解员刘月圆告诉记者,扬州在建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是首座“国字号”的运河博物馆。记者在面积为360平方米的展馆内看到,作为扬州精神地标的24小时书房也在体验区“落户”,一座红色的朗读亭引得不少观众进入其中,抒发“我对祖国说”的爱意。

亭台楼阁、充满典雅气质的苏州展区,也讲述了江苏文艺繁荣创新的故事。昆曲、评弹、苏剧作为苏州文化的“三朵金花”,早就闻名遐迩。而如今,苏州艺坛又涌现了“新三朵金花”——苏州交响乐团、苏州芭蕾舞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祝祖国越来越好!”苏州展区外,一位00后小姑娘正在屏幕上书写心意。

1957年,全国第一家集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与舞台表演于一体的少儿艺术学校——南京小红花艺术团成立,成为江苏闪亮的文化名片;1960年,江苏省第一家宽银幕立体声电影院——南京曙光电影院营业……七十载春华秋实,江苏在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进程中书写了不少精彩华章。

站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展板前,1953年出生的丁宁对着江苏大剧院按下快门。“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很多演出都在这里举行,我们老戏迷有眼福了!”能在家门口看江苏各剧种以及外邀节目的高质量演出,家住附近的丁宁感到格外幸福。

苏绣上的“苏州园林”、云锦里的“十里秦淮水”、扇面上的“大运河略景”……在文化高质量展区,精湛的非遗技艺展示出江苏的大好河山。历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奖的很多文创产品,也吸引了年轻观众驻足。“我最喜欢其中一个名叫‘对饮壶’的金奖作品,茶壶被赋予独特的外形设计,立足于家庭生活,体现了亲人之间无需言语的情感。”南师大研究生小葛说。记者看到展区的中心位置还摆放着“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的电子展示平台,观展者现场“打卡”。

数据显示,2012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330亿元,2017年达3979.24亿元,目前,江苏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7884家,从业人员约117.7万人,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截至2018年,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16个,馆藏图书总量达9323万册(件);拥有博物馆数329个,2018年接待参观人数9518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一。

“成就展搭建了一个平台,让我们回到出发点,重新审视江苏的发展和成就,重温初心、使命,也增强了文化自信。”江苏省档案馆机关党委副书记袁光告诉记者。

推荐阅读
无锡办大运河文化生活节 将“诗与远方”融入日常 ​沿运河而建、因运河而兴的无锡,与奔流不息的大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9月28日,首届大运河文化生活节在“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无锡惠山古镇启幕。
文韵江苏彰显文化自信 大运河博物馆“搬”进扬州展馆 国庆长假,“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江苏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场馆内,人头攒动。正在筹建的大运河博物馆被“搬”进扬州展馆。走进其间,就像登上了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船,观众站在“甲板”上抬头看,40多米长轴画卷展现了扬州城市中轴线文昌路的风貌,见证了扬州70年的发展变化。 讲解员刘月圆告诉记者,扬州在建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是首座“国字号”的运河博物馆。记者在面积为360平方米的展馆内看到,作为扬州精神地标的24小时书房也在体验区“落户”,一座红色的朗读亭引得不少观众进入其中,抒发“我对祖国说”的爱意。
让更多人感受大运河文化魅力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一直是网友关注的焦点。据光明网数据新闻工作室统计,近一个月来,相关讨论量达到5.9万余条。网友高度关注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并普遍认为,大运河文化是传承展现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举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以下简称“诗歌大会”)在杭州举行。本届诗歌大会将以1+8+1的形式呈现,即通过开幕式、八大系列活动、闭幕晚会串联起整场活动。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