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贺云翱委员:加强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和长江文物的保护

发布时间: 2021-03-10 17:31:17 | 来源: 中国文物报 | 作者: 徐秀丽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推动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和长江等文物保护,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的要求,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文化支撑。”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

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典型标识。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强调,要以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使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经过充分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际和文物保护状况,贺云翱认为,要开展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和长江等沿线文物资源的调查、研究,摸清各自家底,并建立数据库。调研对象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博物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重要文献资料等,形成包括各类线性文物本体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数据库。

贺云翱建议,在各省编制的省域有关专项规划的基础上,中央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严格审核和有机整合,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分别编制形成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等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用于指导和监督各地对专项规划的落实。

“充分运用文物资源加强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长征精神、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系统研究,突出各自整体的辨识度。同时,利用现有设施和数字资源,建设数字云平台,对相关文物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打造可持续运作的网上空间,并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文物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贺云翱说。

“实施线性文物保护协调推进基础工程,这一点很重要。”具体实施上,贺云翱建议,要充分发挥各省(市、区)地方党委、政府主体作用,聚焦文物保护传承目标,系统推进以长城、长征、大运河、黄河和长江等文物为核心的重点基础工程建设,推动相关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对濒危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对重点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等。依托线性遗产空间分布特点,串联沿线文物资源,形成文物保护带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生态性博物馆区,促进相关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生态保护等有机结合。

‍‍

推荐阅读
“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山东主会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5月24日,2021年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山东主会场(东平)新闻发布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王辉,泰安市体育局副局长谭晓蕾、泰安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田学峰,世界冠军赵庆建,东平县相关负责同志,来自省内外的媒体记者共计50余人出席。此次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旨在宣传大运河文化,展现鲁风运河文化风貌,促进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体育旅游示范工程,倡导运动健身,促进健康理念,打造大运河体育旅游特色示范活动品牌,并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
“千年大运河·文脉颂中华”公益直播活动即将全面启动 同时,本次活动还将联合大型电商平台、邀请知名网络主播进行公益直播带货,帮助京杭大运河沿岸企业及特色产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助力大运河流域经济发展。“千年大运河·文脉颂中华”公益直播活动不仅有多平台展示城市文化魅力,也有直播推荐各地美食好物,更有好看热闹的文艺演出。以城市专题纪录片、原创短视频、实时现场直播等多种形式创新传播大运河文化内涵,用24小时网络直播记录大运河两岸特别的城市文化与生活特色。
保护传承和利用运河文化这些古镇有啥绝活? 另一方面,与各运河古镇形成差异化,讲好运河故事,各具特色,成为运河带上的璀璨明珠。当年的运河,不断把江南的鱼米,通过运河运输到全国各地去。2017年,村里建起了一千余平米的榆林庄运河历史文化展览馆,乾隆御赐榆林图、漷县钞关场景再现、小庙台儿运河祭祀、运河古文献等珍贵展品将榆林庄村与大运河的故事呈现。
扬州争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生” 这个注册资金30亿元、总资产近80亿元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由十余个市级文化集团和文化企业重新组建而成。烟花三月,位于明月湖畔的运河大剧院,成为游客和市民的网红“打卡”地。作为运河原点城市、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同时也是全国唯一全域划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核心区的地级市,扬州积极推动“古运河重生”,给古老的大运河一个美好未来。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