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独家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杨柳青趣事”

发布时间: 2020-05-14 10:34:2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杨柳青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杨柳青篇鉴赏

“杨柳青古镇”,京杭大运河中的卫河(御河)段纵穿此镇,子牙河傍镇而流,是各路水运的要冲。金代称“流口”或“柳口”,以位在子牙河汇入御河的河口而名。此处多柳,又称“柳口”。明朝,以这里杨柳青青而易名“杨柳青”。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杨柳青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研讨会图片

隋大业四年(608年),为收复失地,巩固边防,隋炀帝下旨开凿永济渠,征发河北诸郡民夫百万,“丁男不供,始以妇女从役”。战胜严寒酷暑,南接通济渠,北达涿郡(今北京宣武区一带),全长1900余里的永济渠开通了。两岸筑堤植柳,纤夫走在柳荫之下,别是一种风情。唐、宋、金,元四朝,经常修治永济渠,河道屡改,两岸隋时所植杨柳多被伐毁,而今天津杨柳青这段永济渠一直保持隋时状况,故古柳尚存,成为京杭大运河一处古老而鲜明的特殊景观,在过往的人群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于是,以景观特色来标点这座古镇,约定俗成,由流口或柳口改称“杨柳青”。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杨柳青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始于明朝崇祯年间,已历时三百余载。天然的条件、美好的环境、庞大的市场和便利的交通,使明朝沿大运河北上销售自制木版年画的苏州桃花坞人倍加欣赏,便选择这座古镇居住下来,忙时种地,闲时制作木版年画出售,丰衣足食。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使此镇生产制作木版年画的专业户日渐增多,甚至产生了戴、齐、杨三家大型木版年画作坊,雇佣民间画家、雕匠、技工和经营人员,产销一条龙,使杨柳青镇成为木版年画之乡,闻名遐迩。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杨柳青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杨柳青年画题材方面,遵循其新年装饰品而祈福迎祥的属性,一直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俗传统,“戏出”“诸神”“仕女”“娃娃”是杨柳青年画的主要内容:一、“戏出”年画,包括文、武相等;二、“诸神”年画多承担黎民百姓的祈福愿望,多以三清三圣、药王、老君、仙姑形象面世;三、“仕女”年画人物安详、悠闲,“鼻如胆、瓜子脸,樱桃小口、蚂蚁眼,慢步走、勿乍手,要笑千万莫开口”;四、“娃娃”年画,手中多拿有象征祥瑞的物件,形象概括为“佛容、童身、戏楼、武架”。

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南运河边,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咸丰八年(1858年)修建。文昌阁高五丈,上下三层,呈六角形。阁内供奉文昌帝君。阁的顶层,设有一口藻井,井口处探出一只鳌头,鳌头上塑着一个青面獠牙、虎目圆睁、单腿站立、手握朱笔的魁星,传说是主宰文化兴衰的神。旧时,每逢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生日那天,文人墨客和社会名流都聚集这里祝寿,点香燃烛,钟鼓喧天,十分热闹。文昌阁与牌坊、戏楼并称杨柳青“三宝”。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杨柳青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杨柳青篇鉴赏

杨柳青的垂杨柳

在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和名物的工具书——《尔雅》中,将一种水边的杨树——水杨称作“蒲柳”,此书出现于秦汉之际。在此后不久出现的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说文》中,说柳是“小杨”,“杨之细茎小叶者曰柳”。总之有一种杨树称“柳”,杨柳不分,但主体还是柳,特征是“细茎小叶”,即垂柳,垂柳也叫作“垂杨”,所以古时候人们口头上常说“垂杨柳”《水浒传》中有一章说的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拔的就是垂柳。古代人们总把垂柳栽植在水边,所以也叫“水杨”。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杨柳青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杨柳青物产(枣、梨)

杨柳青不仅盛长垂杨柳,而且盛产枣和梨。早在战国时期,渔阳地区就有鱼盐枣栗之饶,到金、元、明三代,朝廷规定每家每亩栽植枣树数量,用以防备荒年。又因此地土质沙性较大,适于栽种梨树,但梨树必须由一种叫杜树的去嫁接,杜树也生长很多。杜木、梨木、枣木都是刻制木版、印制年画的重要原料。这里河塘多广,芦苇遍生,芦苇是制造纸张的上等材料。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杨柳青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杨柳青趣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作者介绍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杨柳青趣事”

谷建华,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

中国网大运河频道主编,大运河文创产品联盟主席,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华先生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明代中兴时期历史横切面的真实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京杭大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

推荐阅读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天津趣事” “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别名“津沽”“津门”等。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隋唐时期被称为“三会海口”,宋代此地被称为“尼姑海口”。
张爱军王昊会见运河品牌电商大会嘉宾代表 5月17日下午,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爱军,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昊会见了中国知名流通经济学家、原国家内贸部副部长、总经济师丁俊发,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公丕祥,商务部驻南京特派员王选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财务总监杨杰,省台办副主任芮经忠,京东集团副总裁符庆明,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叶兴等出席运河品牌电商大会的嘉宾代表。
行走大运河|郑口古渡焕新颜 从衡水景县一路驱车南下,便是故城县了。故城段运河属漳卫南运河系,自清河县入,途经建国镇、西半屯镇、武官寨镇、郑口镇等七个乡镇入山东德州,全长75.1公里。奔流不息的大运河,以雄浑的气势、宽厚的胸怀、灵动的风骨,孕育了故城崇文明礼、重工尊商的淳厚民风,运河文化也成为故城文化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大运河天津段 划分8管控区 为了保护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市政府日前批复了《大运河天津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试行)》。《细则》将大运河天津段核心监控区具体划分8个管控分区,涵盖了生态保护红线、三个层级文化遗产区域、滨河生态空间、城市建成区和非建成区、村庄等区域空间,界线范围明晰。根据《细则》,坚持在保护基础上做好文化传承、合理利用和生态永续发展,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保护、河道保护、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兼顾城乡发展,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与河道之间在实体、空间和文化、生态上的关联关系,保护传统空间形态与历史风貌。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