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声音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高邮趣事”

发布时间: 2020-02-10 16:14:0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宋柏霖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天安门篇鉴赏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高邮篇鉴赏

“高邮”城池修筑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在这里设置高邮军之时,在扬(州)楚(淮安)间,历史上号称东南咽领,城边湖岸高峻而水深狭,易守难攻。其城池地势高而城外四周低,地差大,像一个巨大的古代饭盂扣在地上。所以宋代本地文学硕彦秦观有诗赞曰:“吾乡如覆盂,髙踞扬楚脊。环以万顷湖,粘天无四壁。”由是,此城又号称“盂城”。

                                                                          图为《古运回望图》——采风

|名胜一

文游台

文游台在东岳庙的后面山上,北宋文豪苏轼去杭州任太守时,途经高邮,约了当地名士秦少游、王巩、孙觉等在此酌酒论文,玩景赋诗而得名。台在山巅,顶上宋代建有五间重檐歇山顶二层楼和五间歇山顶方殿,还有花坛与绿化台,名人石刻诗文题字较多。文游台与城西的镇国寺塔、城东的奎星楼和净土寺塔,遥相呼应,构成高邮城外三角人文史迹图。

                                                                          图为高邮——采风留念

|名胜二

镇国寺塔

画卷上高邮城外西门湾上的镇国寺塔层层高耸于大运河畔,这是古城高邮的明显标志。此塔原为九层,唐僖宗称帝时(874年-887年)始建,六层以下基本为唐时遗存,为砖木结构方形楼阁式塔,塔门两侧设小龛,内置佛像。古雅端肃,与大运河辉映成趣,列列白帆印着塔影北上南下,阵阵号子打破塔下佛寺里传出的诵经声。

                                                       图为《古运回望图》所绘无锡名胜古迹——镇国寺塔

|名胜三

施耐庵故里

在明代,高邮州北领宝应县,东辖兴化县。此县设置的历史并不长,五代吴国天复年间(902年-903年),始设兴化县,取大兴教化之义而名。此县虽不悠久,但名人辈出,明代就曾有三位人士令人仰慕。明初章回小说家施耐庵,撰著《水浒传》,脍炙人口,著称四海五洲,他逝世后就葬在家乡。

明代后期潜心研究道教内炼术的陆西星,著有《宾翁自记》等十余种道教丹法的作品之外,还创作了神怪小说《封神演义》明代文坛上出现了七名复古派文学家,史称“后七子”,其中一名叫宗臣的就是兴化人。他擅长时艺,酷嗜古文,竟然湛思咯血,是“后七子”中散文成就优秀的名家之一。

                                                                             图为高邮——采风留念

|名胜四 

盂城驿

清亮的镇国寺钟声,把人们送到了高邮城南门外运河岸边的一处古建筑群,那里有精美的牌楼,精致的照壁,精妙的鼓楼,精良的殿宇,精巧的碑亭,这就是明代设在高邮的水马驿站-盂城驿,有马奔驰在曾经是驰道的驿路上,传递着朝廷政令或地方军情,也有船航行在大运河上,接送着中外使节或皇亲国戚和帝王将相,那立在攒尖带宝顶六角亭内的驿碑在默默地记录着存亡兴衰的两千年历史,见之令人思绪万千,幽情百状。

                                                     图为《古运回望图》所绘高邮名胜古迹——盂城驿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谷建华,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网大运河频道主编、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因其曾对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

推荐阅读
“运河之都”的家国情怀与广阔未来 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用好文化体制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按照“建管办+集团”模式,组建正处级事业单位“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和市管一级企业“市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明确了责任主体、打造了实施载体,围绕“136”工作布局,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积极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将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制定出台淮安实施规划,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统筹做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服务保障。深化推进里运河文化长廊系列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打造清江浦“三中心一街区”,提升河下老街文化品位及旅游策划水平,疏浚清口“U字型”河道,还原古运河历史风貌,依托运河资源禀赋,打造一批水利风景区和水美乡村,打响“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旅游品牌。
人大代表建言建设“赣粤运河”联通长江与珠江水系 王爱和认为,鉴于规划建设赣粤运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且具备开发的条件和可能性,建议国家将规划建设赣粤运河纳入“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参照长江干线航道建设模式,由国家层面(由交通运输部等部委投资)牵头启动项目、赣粤两省共同参与,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历史上,京杭大运河—长江—鄱阳湖—赣江—珠江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通道,对于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王爱和表示,规划建设赣粤运河对形成国家南北水运大通道——京广运河具有重要意义。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武清趣事” “武清”,西汉时期雍奴县的辖域。此县有雍奴泽,四面有水叫作“雍”,水而不流叫作“奴”。据史料载,这雍奴泽有99处淀泊,以县城设在泽中陆地而名。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把汉时设置的泉州县废除,县域并入雍奴县。唐天宝初(约在742年-745年)改称“武清县”。此县历史上盛产棉花,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经济作物、临近的宝坻县产盐,自古以来就有“金宝坻,银武清”的谚语。
大运河创作展览选题研讨会举行 5月20日,“2020年河北美术家大运河采风、写生、创作、展览活动”选题研讨会在省会举行。白云乡、郑一民、石玉新等省内20余名大运河文史专家、文艺理论家、著名画家及相关学者参加会议。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