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用特色小镇串起千里大运河

发布时间: 2020-05-27 10:21:58 | 来源: 中国环境报 | 作者: 王琳琳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千年大运河,魅力贯古今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文化复兴及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运河本体及相关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与各类文化遗产的利用,对沿线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但在保护实践过程中,运河文化带遗产研究不充分、资源收集整理不全面、管理条块分割多头并管等问题一直存在。长期以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都十分关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他们深入一线,扎根基层,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既反映了他们对大运河的殷殷关爱之情,也反映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今年也不例外。

摸清底数,全面整合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

&nbsp2019年,全国政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张自成实地调研了一些运河主题博物馆和特色小镇。他发现,许多文物展品和文创产品匮乏,展览内容单调重复,缺乏吸引力。“究其原因,还是源于对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不够。”张自成说。

他表示,大运河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内容极为丰富,仅奏折、报告、批示、决定、设计、图纸等档案资料就有1.5万多件,运河专书等古籍文献1000多种,契约、碑刻、家谱、民歌民谣等民间文献资料,数量更是不明。“这些文献档案资料,除局部收集整理外,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工作尚未展开。”

张自成建议,及时开展大运河文献档案资料的普查登录工作,特别要对每件文献档案资料的保存状况做出科学评估,以此作为抢救保护研究的依据;部署开展大运河全流域专项地上地下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工作,并及时组织整理出版相关资料。同时,适时启动大运河文献档案资料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工作,并整合资源,建立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

高点定位,以文化带动城市带综合开发

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研究所所长贺云翱看来,如果要给江苏全省13市选出一个共同的“文化标识”,那它一定是大运河。

大运河在江苏境内的主干沿线有苏州、无锡、常州等8市,主要支流沿线有南京、泰州、南通等3市。最新考古调查还发现,盐城、连云港也与大运河息息相关。

“这些最新调查,证实江苏的各个主要水体、包括大海都与大运河相连,江苏13市也都与大运河相连。大运河对于每个市的起源、变迁、发展都施加了重要影响,注入了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贺云翱说。

在流经的其他省市,大运河也像“一张网”,把沿江两岸各城镇串联在一起,织就着广大人民的共同记忆。

农工党山东省委主委段青英建议,高起点定位,综合开发利用,用文化来带动运河城市带构建和运河经济带建设,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促进区域发展。利用大运河的交通动脉和文化廊道功能,整合运河资源,发展高端产业,建设中国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带,打造运河经济增长极。

以特色小镇为载体,促进保护传承有机融合

连成珠,串成串。数据统计,大运河沿岸历史文化名城有50多个,历史文化名镇有90多个,而特色小镇更是数量繁多。这些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传统村落、古城古都,构成了优质独特的文旅资源。尤其是特色小镇,因兼具城乡优点,成为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如在大运河浙江段,沿线集聚了70多个特色小镇。它们以茶叶、丝绸、湖笔、黄酒、书法等为主导,将产业、生态、交通、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有机统筹起来,不仅为大运河浙江段保护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气息,也为沿岸老百姓带来了持续稳定的收入,赋予了浙江大运河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杜卫建议,可进一步发挥特色小镇作用,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有机融合。

一是以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为载体,推进运河沿线的中华“老字号”保护传承。二是以时尚文创类特色小镇为载体,发展以运河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继承和创新运河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三是开发运河精品旅游线路,构建“大运河特色小镇联盟”。如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把运河文化内涵和运河文化元素融入文化旅游开发全过程,培育大运河沿线综合旅游景区和特色精品景区。


推荐阅读
大运河体育、文化、旅游需走融合发展之路 深化大运河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品质文化是大运河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通过展现大运河体育文化风貌、唤醒大运河体育文化记忆,方能革新大运河体育文化的时代精神,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大运河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基于数字化手段唤醒大运河体育文化记忆。因此,首先应基于非遗体育元素构建大运河城市体育文化基因。
多元并举推进大运河体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运河体育文化既是运河文化的分支,又是地方文化的体现,具有特殊的时空规律性、历史演变性、地方扎根性和社会变迁性,是自然文化、社会文化、时代文化的融合体。体育文化产业是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是基于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具体而言,第一,基于实际,细分体育文化市场。
大运河体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时代价值 《意见》指出,要发展特色运动,发展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民族民间健身休闲项目,传承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其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也不乏体育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武术、气功、杂技、游艺、民间传统游戏、民间传统舞蹈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另一方面,运河传统体育项目在一些当地学校中的普及性并不高,无论是省市级比赛的项目设置,还是城市文体活动,运河传统项目的身影正逐渐退去。
天津市宁河区蓟运河险工险段治理基本完工 截至目前,宁河区蓟运河右堤西关村基段1.3公里、右堤宁河六村至五村段2.6公里、左堤刘庄段3.3公里、左堤还乡河故道至北埋珠段3.1公里、左堤南埋珠段0.7公里、左堤清泥村基段0.4公里以及大杨河圈小北段、李庄子段1.4公里等7处约12.8公里堤防险工段应急除险加固工程已完工、完工率95.5%,预计6月10日前完成全部治理任务,补齐堤防短板迎战汛期,全面确保蓟运河安全度汛。自4月29日起,宁河区按照“轻重缓急、节约投资”的原则,主要采取用土料编织袋方式打筑子埝、对堤防薄弱段进行加高加固、用土工布维护迎水侧防止水流冲刷等方式进行除险加固,“多点开花”同步实施各项工程,争分夺秒确保汛前完成治理任务。本站讯为全力做好超标准洪水防御准备工作,天津市宁河区水务局组织防汛领域专家对区域内一、二级行洪河道开展拉网式检查,共排查出蓟运河存在堤身薄弱、堤坡陡立、高程严重不足、以村基代堤防等问题的险工险段7处、13.4公里。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