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浙江运河畔打造美食文旅小镇 缩影“百县千碗”

发布时间: 2020-08-26 15:43:46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江杨烨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图为胜利河美食街夜景 江杨烨 摄

8月25日,是中国七夕佳节,在浙江杭州胜利河美食街的锦鲤中心,恩爱免单,夜宵5折等活动吸引市民游客前来。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在浙江杭州胜利河美食街可以看到,百墙黑瓦的街区墙上,印有浙江11个地市的经典美食。抬头看,是色彩变幻的天幕。长300米的天幕里,螃蟹、小鱼正在“游动”。在胜利河美食街的锦鲤中心,浙江“百县千碗”的美食汇聚,市民游客可一站式打卡浙江美食。

图为胜利河美食街的墙上印有浙江的经典美食江杨烨摄

2019年,“做实做好‘百县千碗’”被写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浙江省政府的一项重要品牌工程。目前,浙江省已经组织认定了1088道美食。这些美食来自浙江11个地市的89个县(市、区),顾名思义“百县千碗”。

为集中展示浙江美食,推进美食体验,浙江对以夜宵为主的餐饮街区——胜利河美食街进行提升改造,打造“运河·百县千碗”美食文旅小镇。未来,游客在运河边就可以吃遍浙江,从美食出发,探寻浙江文化。

图为锦鲤中心内的餐厅江杨烨摄

据悉,“运河·百县千碗”美食文旅小镇以锦鲤中心为核心。其中,锦鲤中心的一楼至二楼以江河湖海汇为主题的特色美食尽显浙江沿海特色。舟山、宁波、台州、温州等地的码头鲜货6小时直供。

从业20余年的台州厨师朱旭从老家来到杭州。他说,正宗的美食不仅可以让在杭州打拼的台州人品尝到家乡美食,让他们得到慰藉。

锦鲤中心二楼的食鲤芳塘主打千岛湖鱼头。店内,以“梅峰岛”“鱼乐岛”等千岛湖岛名命名的包厢,打开了游客和工作人员的话匣。“‘梅峰岛’是千岛湖景区登高观湖揽胜的最佳去处。”

锦鲤中心总经理王传泼介绍,未来,市民游客在锦鲤中心的其中一家店就餐,也可以下单锦鲤中心其它商户的美食,真正实现一站式打卡。

据悉,“运河·百县千碗”美食文旅小镇将整合区内商户,通过惠民与促销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消费热点,吸引更多市民游客来到锦鲤中心,了解百县千碗。

近年来,浙江各地市纷纷挖掘包装“吃”的文章,打造了诸如“嘉肴百碗”“诗意新昌碗·天姥唐诗宴”“山水开化,膳待天下”“瓯味百碗”“仙岛鲜味”等一系列“百县千碗”品牌。

具有地方特色、知名度的“百县千碗”美食不仅成为文旅融合大IP,还提升了百姓收入。丽水市缙云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烧饼办公室,全力推广,努力让缙云烧饼走向世界。据统计,2019年缙云烧饼节设有摊位159个,共吸引各地游客50多万,实现营业额68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千岛湖鱼头、开化清水鱼等特色美食还成当地旅游营销新途径,吸引着游客打卡品尝。

与此同时,“百县千碗”正逐步走进100个A级景区、100家旅游饭店、100所大中学校、100个机关食堂、10个高速服务区。随着“百县千碗”品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如今,在浙江,享美食、听故事成为新常态。

推荐阅读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六“东直门(上)” 东直门是运木材沙石的,也被叫做“建直门”。清朝时南方的木材常常储存在东直门外,因此北京城所需的木材大多从东直门运进北京城,因此东直门又俗称“木门”。
“顺着运河来看海”2020宁波文旅长三角推广季在沪举行 8月25日下午,在2020宁波文旅(长三角)推广季上海推介会现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让人们对宁波旅游充满了向往。
运河“卡脖子”航段终被打通 镇常两地千吨级货运船舶畅行无阻 目前,老丹金闸段航道达到了口宽79米、底宽61.5米、最小水深3.2米,完全可以满足千吨级货运船舶的通航,对沿岸及镇常两地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昨天上午,位于镇江与常州交界的运河上,在大型挖掘机的轰鸣声中,最后一船碎石被打捞出水,并运离丹金溧漕河主航道,困扰镇江与常州两地近20年的运河“卡脖子”航道终于贯通,千吨级的货运船舶在这条黄金水道上实现了畅行无阻,这对于促进镇常两地航运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货运增长和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求,2014年,我市启动了丹金溧漕河“五改三”航道整治工程,将原来只能通航300吨货运船舶的五级航道改造成通航1000吨级货运船舶的三级航道。
京杭运河杭州段滞留船舶陆续通行 8月18日,钱塘江进入起汛期,水位得以升高。京杭运河杭州段滞留船舶陆续通行2020-08-2608:42:35来源:中国水运报作者:全媒记者陈俊杰通讯员胡海林章汝贻字号大中小8月24日上午9时30分,杭州交通港航执法队取消了为期11天的内河、余杭锚地应急联动一级响应。通航形势恢复正常,一级响应期间鸦雀漾锚地未发生堵航、锚地停泊秩序混乱等情况。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