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
         

运河“卡脖子”航段终被打通 镇常两地千吨级货运船舶畅行无阻

发布时间: 2020-08-26 15:43:11 | 来源: 潇湘晨报 | 作者: 蒋春葆沈湘伟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昨天上午,位于镇江与常州交界的运河上,在大型挖掘机的轰鸣声中,最后一船碎石被打捞出水,并运离丹金溧漕河主航道,困扰镇江与常州两地近20年的运河“卡脖子”航道终于贯通,千吨级的货运船舶在这条黄金水道上实现了畅行无阻,这对于促进镇常两地航运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据了解,丹金溧漕河原本沟通长三角地区大运河水系和芜申运河水系,是连接丹阳、金坛、溧阳的一条重要水上运输通道。随着货运增长和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求,2014年,我市启动了丹金溧漕河“五改三”航道整治工程,将原来只能通航300吨货运船舶的五级航道改造成通航1000吨级货运船舶的三级航道。2015年年底,丹阳境内18.44公里三级航道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另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早在20多年前,为调节航道水位和防洪需要,丹金溧漕河丹阳与金坛之间的珥陵镇黄埝西夏村境内建有一座丹金水利闸,同时为方便航道两岸的村民出行及农田耕种,在船闸上方配套建有一座长33.3米、宽4.6米,通航孔净宽18米、净高5.33米的钢桁架农桥。到了每年汛期,因此处水位高、水流急、航道窄而极易造成过境船舶碰撞桥梁和其他险情,常常被船民戏称为“担惊闸”。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2018年10月,全长451.24米、主跨长80米、桥面宽8米、净空高度7米的新丹金闸桥替代老桥建成通车,在多方协调下,去年9月12日,老丹金闸上的钢桁架桥被顺利移除。老桥拆除后,老丹金闸段闸室破除清运、航道拓浚、护岸建设等施工被提上了工作日程。

去年年底常州境内的锡溧漕河前黄枢纽工程河道填土及航道转换施工,大量船舶需要绕行丹金溧漕河。秋冬季雨雾天气频繁,给老丹金闸桥“卡脖子”段护岸及老闸拆除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加之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随之而来的汛期,老丹金闸拆除工期被再次推迟。市交通航道部门克服了不断航施工难度加大等不利因素,抢抓时间先进行直立式混凝土护岸施工,汛期一过,立即组织施工力量采取临时导航漕分流船舶施工方案,在交通海事部门的配合下,强化了水上安全监管及通航秩序维护。近期,一线施工人员冒着酷暑,加快对老闸室底板护坦、翼墙、水工砼结构物的破除清运和水下土方疏浚,最终将所有工程施工完成。

目前,老丹金闸段航道达到了口宽79米、底宽61.5米、最小水深3.2米,完全可以满足千吨级货运船舶的通航,对沿岸及镇常两地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推荐阅读
近日满载电煤的船舶通过京杭运河山东台儿庄船闸 受寒潮天气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走低,为缓解电煤供应紧张,山东省枣庄市航运部门和水上派出所为电煤船舶开辟绿色通道,为电煤船舶做好信息服务和护航服务,台儿庄船闸和万年船闸可24小时办理进出闸手续,缩短船舶过闸、待闸时间,确保电煤运输水上大通道安全畅通。
水脉文脉交融 跟记者一起寻访大运河古韵今风 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共9段遗产河道、13个遗产点,全长约327公里,涉及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5个设区市20个县(市、区),遗产区面积2658公顷。历史之河阅不尽丰盛文化大运河上文化丰饶,形制不拘一格。为了留住运河文脉,活化文化遗产,长安镇启动了“一坝三闸”周边清代、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修缮工程。
苏州打造“运河十景”激发大运河文化带活力 苏州是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去年,苏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等,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调研工作,初步形成了《苏州“运河十景”建设工作方案(讨论稿)》。在推进大运河和景观文化带建设过程中,苏州市综合考虑运河沿线遗产保护、防洪防汛等工作要求,整治提升运河沿线风貌,推进健身步道、景观绿化等周边设施完善,确保与运河主题景观交相辉映。
一部运河史,半部中华文明史 因此大运河是一条河,更是一种制度、一个知识体系和一种生活方式。运河学何以成为一门学科所谓学科,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有相对独立知识体系的一门学问,二是指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运河学的知识体系内涵清晰,但内容丰富庞杂,其理论构建和方法运用具有极强的学科交叉性,分属自然与人文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都可为其所用。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