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独家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发布时间: 2020-10-10 09:52:31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在费孝通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关怀下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古运回望图》姊妹篇。主创团队成员83人均为国家顶级画家,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长卷形式进行创作和表现,以“工兼写”的手法,还原康乾盛世老北京城各城门的功能作用和规划艺术,采用由外观内的方式,以通州大运河入通惠河过西便门讲起,绕皇城后至广安门结束。

崇文门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崇文门篇鉴赏

崇文门—作用

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城门改建,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建成。明正统四年(1439年)重修并加筑瓮城,改名崇文门,取《易经》"文明以建""其得刚健而文明"之意,与宣武门相对称,左文右武。崇文门既是走酒车的门,又是收税的地方。明清时将京师税务衙门设于此地,征收商税,其税收居全国之首,因此又叫“税门”。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专家共同参与讨价认定会留影

崇文门—历史溯源

元大都城是用土夯成的(上古叫做“版筑”),下宽上窄,巍然屹立。开始建筑于1267年(元至元四年),完成于1276年(至元十三年),整整十个年头。因为是用土夯成的,于是产生了如何防止雨水冲刷城土的问题,后来用千户(官名)王庆瑞建议,“以苇排编,自下彻上”。就是用苇帘子自下往上覆盖,像人穿蓑衣一样,简称苇城或蓑城,并在文明门外设立了阴场。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崇文门篇鉴赏

《析津志》载:每年都要“收苇以蓑城”,达“百万”(担)之多。崇文区内的草厂头条到十条,南、北、中芦草园(原名芦苇园)等地名,都与元朝的收苇场有关。后来由于元朝发生皇位之争,守城一方恐怕对方用火攻城,乃撤去苇帘。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元大都为什么开十一个门,南三北二,东西各三,正史上无记载。元末明初写成的《农田余话》(著者不详)说,“燕城系刘太保定制,凡十一门,作哪吒城三头六臂两足”的形状。稍后的张昱也写道:“大都周遭十一门,草苫土筑哪吒城。”似此,十一门是采用传说中哪吒形象的象征了。进城三门是“三头”,北城二门是“双足”,东西各三门是“六臂”。“幢幢十一门,车马如云烟”(清乃贤著《金台集》),可见大都是非常热闹的。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崇文门篇鉴赏

大都设计为十一个城门的“刘太保”就是刘秉忠。他当过和尚,法号子聪,做官后改名刘秉忠。元朝最高统治者是信佛教的。刘由一个叫海云的和尚介绍,见到了还未继承皇位的忽必烈。刘跟着忽必烈打云南,伐南宋,很受忽必烈重视。忽必烈夺得皇位后,封刘为太保,参与国家大事。刘秉忠虽是佛教徒,但精心研究道家的学说,对于《易经》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宋代邵雍《经世书》中的“先天象数”都津津乐道。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建筑大都城时,尤其在规划设计方面,他是主要负责人之一。所以,他为迎合元朝最高统治者“国运绵长”的狂妄、迷信心理,为发挥自己的理论,施展自己的抱负,从城门数目的设计上,来宣扬毫无根据的“神道设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刘死后葬在卢沟桥。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崇文门篇鉴赏

崇文门(文明门)

元朝的文明门,在当时又叫哈达门。《日下旧闻考》引《析津志》说:“哈达大王府在门内,因名之。”哈达大王为何许人,已不可考。“哈达”又讹传谐音为“哈大”、“哈德”,直到解放前还有哈德门牌香烟。在元朝,哈达门这种称呼,已超过了文明门。一些知识分子在写作时,认为“哈达”、“哈大”不够文雅,一方面利用它的谐音,一方面利用文明门在南城东端的地理位置,写成“海岱门”。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明朝人蒋一葵写的《长安客话》说:“泰山、渤海俱都城东尽境,元时以‘海岱’名门取此。”海,即渤海、东海;岱,即岱宗,岱宗即泰山。唐诗人杜甫《望岳》就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这两个地方都在东方,解释的较有道理。到了清乾隆时,杨从清著的《北京形势大略》又说:(崇文门)“又曰海岱,言山陬海皆梯航纳贡,税课司在焉。”这只是从明朝人史玄《旧京遗事》上“京师九门,皆有课税,而统于崇文一司”一语而来。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崇文门篇鉴赏

由于崇文门有个总课税司,就把“海岱”解释为“山陬海耀”,这是极为牵强的。但不管对“海岱”二字的解释如何,明清的文人雅士,甚至最高统治者都往往不用“文明”、“崇文”、而用“海岱”。从元到清不断有达官名士,居住在崇文门一带。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宸垣识略》载:元朝御史王俨在文明门外东南里许,筑有别墅,“园地构筑,甲诸邸第”,更有一座“水木清华亭”,尤为出众。当时人许有壬记云:登上此亭“北瞻闉(城门),五云杳霭;西望舳舻(指通惠河上船只),泛泛于烟波浩渺、云树参差之间”。可见当时文明门附近的盛况。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崇文门篇鉴赏

被赐谥为“文正”的雍正进士、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的刘统勋(按清朝的谥法,“文正”最难、最少),乾隆赐他御制诗是“海岱高门第”,意思说刘是住在海岱门的一户高贵人家。《水曹清暇录》又记书法家张照(字得天)也住在崇文门外,“展宇宏深,有楠木厅”,极为讲究。不过,清朝时代的崇文门,已不是元大都的南城城址和明朝初期的都城最南端,而是变成较为热闹的内城了。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崇文门—税局

清朝入关以后,在城建上沿袭明制。它为了调剂在京满人官吏的收入,“京师九门,皆有课税,而统于崇文一司”(见明史玄《旧京遗事》)。起初在《户部税则》中规定,行李不在纳税之列,“然而外吏人都,往往有应纳税之物,如续绸缎布等”。于是“征私钱以为免税之资”,甚至“虽无货亦征之矣”。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崇文门篇鉴赏

清陈康棋《郎潜纪闻》载:“吴江陆中丞以山东布政使陛见,关吏(指崇文门税局)所索过奢,公实不能与,乃置衣被于外,携一仆前行,曰:‘我有身耳,何税为!’既入,从故人借衾褥,事竣还之而去。”课税时,手续繁多,盘问备至,延误时日。一般小商贩,也须排队等候。天长日久,小商贩想出一个办法;根据自己货物多少,把税款插在帽沿上,走到关口,关吏取下银钱,立即放行。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崇文门—基督教会崇文门堂

崇文门堂建筑风格别具特色。整座教堂占地面积为 8246平方米,堂内分为正、副两堂,正堂设有四百多个座位,副堂有三百多个座位,中间有可以上下活动的闸板相隔,既可分开,亦可联用。礼拜堂呈圆形,整体为木制双层伞形结构,建筑风格极为独特别致。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崇文门篇鉴赏

教堂最初建成时,外观和现在一样,只是规模比较小,仅能容纳四五百人聚会。随着教会信徒人数的不断增加, 1880年卫理公会在原址重建教堂, 1882年新堂落成。该堂于 1900年夏,在义和团运动中被焚毁, 1902年清政府拨款重建亚斯立堂,于 1904年春建成。此即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座礼拜堂。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当时亚斯立堂除拥有教堂及办公室、牧师住宅 (均在后沟胡同 2号、 3号 )外,还有孝顺胡同 1至 2号房产,崇内大街 43号楼房及三块墓地。随着教会各项工作的开展,卫理公会又在礼拜堂周围相继建成同仁医院、妇婴医院,汇文幼儿园、汇文小学、汇文中学、慕贞女中、护士学校,以及汇文大学 (后合并于燕京大学 )、汇文神学院 (后改名北京神学院 )等。

长卷内容摘要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京门九衢图》所展现的老北京城以宫城为核心,宫城中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在中轴线两侧,一些坛庙、寺观、苑林、府第、胡同以及大片四合院民居依次对称布局。格局严谨、层次分明形成了这座著名都城独具特色的整体风貌。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老北京城门创作资料用图

经过元、明、清三代发展形成的这座都城,是历史文化、科技艺术和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者介绍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九“崇文门(下)”

      谷建华,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

     中国网大运河频道主编,大运河文创产品联盟主席,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华先生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明代中兴时期历史横切面的真实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京杭大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

    《京门九衢图》取材于康乾盛世的北京城,以中国传统绘画“工兼写”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六朝古都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四”二十个城门楼以城墙和护城河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建筑格局,展现清王朝鼎盛时期(康乾盛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筑、体育、民俗等方面壮丽广阔的场景面貌。

 

 

 

 

 

 

 

 

 

推荐阅读
建立治理联盟 杭湖(京杭运河·苕溪)流域共治启动 为进一步统筹推进京杭运河、苕溪流域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综合治理,10月10日上午,在东苕溪湘溪大闸,杭州市余杭区与德清县联合举办杭湖(运河、苕溪)流域共治启动仪式。
大运河畔 新地标 10月10日,位于拱墅区大运河中央公园核心区的运河大剧院正在披上“银装”,这座大运河畔的艺术殿堂主体工程已完工,幕墙及室内外装修也已完成80%以上,预计可在明年3月竣工交付。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正阳门(上)” 正阳门俗称“前门”,位于内城中段中央,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高达九丈为内城城门之首,是皇家车轿出入之地。
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印发《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 《规划》坚持以文化和生态保护为引领,着力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建设,创新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机制,构建大运河国家记忆体系,助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大运河成为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规划》明确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原则,一是坚持价值主导、核心引领,挖掘阐释大运河蕴含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文化态度和思想智慧,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司主要负责人介绍,为贯彻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分别简称《规划纲要》《建设方案》),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国家文物局、水利部、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分别编制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4个专项规划,指导沿线省(市)编制了8个地方实施规划。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