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水岸共治 萧山打造新时代美丽运河

发布时间: 2020-12-14 16:38:59 | 来源: 杭州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对于许多萧山人来说,河流湖泊是年少时的记忆,更寄望着乡愁。途径萧山义桥镇、临浦镇、所前镇、新塘街道、衙前镇等5个镇街的杭甬运河(西小江)见证着萧绍地区的文化与发展,一直是一条流淌着的风景。

今年以来,为打造当地的“水域名片”,萧山区启动了杭甬运河(西小江)美丽河道整治工程,并将西小江衙前段作为首个创建河段。目前,衙前镇已完成镇域范围的污水零直排建设,同时高标准打造滨河景观带——届时,一条西小江将串起两条沿江绿道、三级驿站,打造一条独具萧绍水乡风情的靓丽景观带和文化廊。

打造“高颜值”的同时,通过以线带面导入文化“基因”,西小江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通过保护性措施和景点重塑等方式,衙前不断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修缮红色文化遗迹。目前沿线不仅有明清古八景之螺山叠翠、清江抱月等文化古迹,还保留着农民运动先驱抗争渔权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及杨汛村耙螺蛳为代表的乡土文化。以杭甬运河(西小江)流域为主要路径,衙前将致力于打造具有产业支撑、文化内涵、旅游品位、乡土风味、地域特色的“西小江主题文化”,建设红色书院、项漾渔歌、四翔滩林、明华湿地等四处主题公园,展示衙前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治水”也为衙前这个老牌工业强镇拓宽了新的绿色发展之路。今年以来,衙前镇以旧厂房改造为抓手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投入超15亿元,实施总计20万平方米的旧厂房改造项目,以小微产业园推进全域行业整治,以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以盘活存量激发经济发展新动力。

如今,漫步在西小江畔,目之所及,良田美池、阡陌交通、产业兴旺、水岸和谐,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美景徐徐展现在人们眼前。接下来,以全流域生态治理、全区域幸福提升为总目标,萧山将对杭甬运河(西小江)进行流域性创建,打造上游生态、中游活力、下游美观的新时代幸福河。(本站编辑祝婷兰摘编)

推荐阅读
千年大运河 高铁新名片 一直以来,受长江天堑阻隔,从淮安、扬州等江苏中北部城市乘火车去苏南需要从南京绕行,交通十分不便,因此,过江铁路通道的建设一直是很多长江以北地区人民长期以来的夙愿。2020-12-1323:17:46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0条评论12月11日上午,连接江苏连云港和镇江的连镇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标志着经济大省江苏实现高速铁路南北互通。经济要发展,交通基础建设是头等大事。
专家研究表明:南京是大运河的催生地和参与地 “建康不仅是六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漕运中心。卢海鸣介绍,元朝南京系建康路(后改名集庆路)和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的治所所在地,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同时又处于长江中下游的交通要冲,扮演着重要的漕运物资发运地和中转地的作用。江南经济的开发可以说是隋代大运河开凿的一个直接诱因,换言之,以建康为中心的六朝政权对江南经济的开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南京就是大运河的催生地。
精心打造苏州“运河十景” 让文化名片活起来火起来​ 苏报讯(记者赵焱)昨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许昆林专题调研大运河文化带和水环境建设工作,沿大运河苏州段由北向南,乘船考察了两岸风貌和稻香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横塘驿站、宝带桥等五个规划建设中的苏州“运河十景”景点。在调研中,许昆林强调,苏州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要突出文脉传承,大力抓好运河文化发掘、遗产保护等工作,精心打造40公里苏州核心段,持续打响“江南文化”品牌,促进文旅产业加快发展。他指出,要在做好宝带桥本体提升的基础上,精心推进蠡墅老街等周围片区的开发利用,打好文化牌、提升影响力,将宝带桥区域打造成为大运河苏州段的标志性打卡地。
未来京杭大运河将添“双龙腾飞”新景观 记者昨天在万福快速路施工现场采访时看到,经过施工人员的奋战,万福快速路建设重点节点工程跨京杭运河大桥,完成两侧钢桁架吊装,开始吊装中央部位钢桁架,万福快速路跨京杭运河大桥上部钢结构施工迎来新阶段。跨京杭运河大桥为扬州万福快速路项目的节点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224米,设计时速为80公里,为连续下承式钢桁架拱桥。”中交二航局万福快速路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为确保首节钢桁架吊装工作有序开展,项目部成立了专项施工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召开筹备会并进行吊装试验。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