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活化”运河遗产···山东、江苏、浙江两会上大运河的声音
山东:“十四五”时期山东将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2月2上午,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在山东会堂开幕,山东省省长李干杰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山东要锚定“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目标,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奋力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突出坚定文化自信,全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行动,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支持济南等沿黄城市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强大传播力和竞争力的平台型新媒体,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设施覆盖率、利用率。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建设一批影视、动漫、出版、文创产业园区。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施“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工程。
江苏
龚莉莉:“活化”流动的遗产,让大运河造福人民
大运河文化不仅仅是江苏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是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省政协委员、镇江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龚莉莉呼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落到实处,活化大运河这一“流动的遗产”,让大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大运河贯通南北18座城市,沟通五大水系,沿线城镇文化遗产丰富。但龚莉莉走访调研发现,各地大运河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和利用上面临着各不相同的难题。“有的地方经济基础较好,但文化遗产保护不力;有的地方文化积淀深厚,但文化自觉尚待提升。”
种种难题如何破解?龚莉莉分析,运河沿线城市应当因地制宜,立足自身实际,在保护的基础上,探索大运河文化遗产传承和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要将大运河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严格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河段及遗产点的空间形态,严格控制大运河沿线地区景区景点等周边生态空间占用,积极开展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综合整治工作。”
龚莉莉称,可以通过提升大运河文化遗产展示水平让更多人“记住”运河文化。“建设一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考古遗迹公园,或者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博物馆日、世界水日等节日,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大运河文化遗产宣传推广活动。”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龚莉莉认为,应当放眼世界,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让大运河文化“走出去”,传播我们在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经验、中国精神和中国故事。
浙江绍兴
金伟国委员代表绍兴越文化委员会客厅发言——复兴城中运河恢复“黄金水道”
绍兴城中运河西起迎恩门,东至都泗门,全长3390米,是浙东运河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和古越文明文化带的重要交集处。复兴城中运河,对于进一步推进文旅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
打造文化遗产展示带。打造好迎恩门和都泗门两座水城门周边的环境风貌。对沿途所穿越的四片历史文化街区和两大故里做好保护与提升文章,使城中运河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化遗产展示带,恢复“黄金水道”通航功能。
打造运河隧道景观带。抬升长桥和大江桥拱高,并对长桥下的暗河进行改造,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重现昔日这条城中运河的繁华商贸、市井生活、诗路文化、对外交流等历史场景,使其成为展示绍兴运河文化和古城历史的一条时光隧道。
打造山川相映风光带。打通沿岸两侧的视线廊道,既能亲水,又能望山。对“三山”的林相景观进行改造提升;加大力度实现雨污分流,提升运河水质;对沿岸建筑风貌进行整治,美化环境。
打造文旅融合风情带。恢复城中运河通航功能,使“一城三故里”的水路串通。恢复光相桥、小江桥、斜桥、长桥等处的传统船埠头。在沿河两岸的历史街区中合理布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街和商业业态。抓紧培养一批既能划乌篷船,又能唱绍兴戏、讲绍兴风情和绍兴故事的专业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