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画家王志学《京杭大运河》图卷问世

发布时间: 2021-03-01 15:00:29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2020年8月,王志学与恩师陈雄立进行创作交流。

苏士澍题跋

陈雄立题跋

画家王志学的《京杭大运河》图卷已经创作完成。此图卷长50米,宽53厘米。由北京北部巍峨壮丽、满目春色的八达岭长城开篇,向南描绘京杭大运河北端水源发源地白浮泉及昆明湖、什刹海等特色景观,将大运河前世与今生大幕徐徐展开,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两岸风光、人文景观逐一展现,泼墨赋彩于笔端的百余景点,像璀璨的明珠,镶嵌于途经运河的沿岸上。画面最上端勾画的古运河开凿、漕运、市景、典故等场景时隐时现,将历史之长河在回顾与畅想中呈现着勃勃生机。

京杭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之水上交通要道,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在2500年历史进程中,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乃至文化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此图卷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题写引首,国画大家陈雄立题写跋尾。王志学的恩师,年已82岁高龄的陈雄立跋曰:“志学与我习画至今40年,画志远大,契之不舍。今见其大运河畅想之作,至为感动。志学祖居通州运河之畔,酷爱文学艺术,时于运河即徘徊幻想大运河古今变换兴衰之状。今之力作50米长卷,历时三年之探索,经常利用假日,只身驱车大运河所经之城市,画其新貌……今志学完成此作绝非偶然,实见他对民族之大爱,对文化艺术之热诚。至于他对艺术风格的创新,写运河之美,出运河之新,不仅大小城市之写照,而且在云中出现历史人物影像,这种浪漫之手法也吸取了如唐诗李白之《梦遊天姥》,白居易之《长恨歌》的方法,扩大了时空之概念,即是历史之再现,也是心灵之无限,谨祝成功。苦禅先师曾题句:“所谓人格,爱国第一”。最后以一首小诗相赠:运河驰天下,先人为民生。我辈识尊意,共仰大道平。”

王志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潜心致力于对大运河文化的研究与探索。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运河春秋第一部《永升斋》,荣获中广联有声阅读委员会“2018年创优评析小说连播节目一等作品”,他创作的运河春秋第二部长篇小说《潞通堂》已经脱稿。

《京杭大运河》图卷局部

 

推荐阅读
“四川造”埃及苏伊士运河铁路桥成功试转 ●四川路桥继挪威哈罗格兰德大桥、挪威贝特斯塔德桑德大桥之后,又一座在“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下斩获的大型桥梁项目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眉灵)3月16日,远在埃及的四川路桥埃及苏伊士运河铁路平转开启桥项目部传来消息:世界最大的平转桥——埃及苏伊士运河铁路桥EPC项目新桥转动装置成功试转,标志着新桥建设又一关键工序完成,即将进入第二批钢结构安装施工,距离建成通车再迈一步。项目建设包括在新苏伊士运河新建铁路大桥及对旧苏伊士运河现有铁路大桥升级改造。该项目也是四川路桥继挪威哈罗格兰德大桥、挪威贝特斯塔德桑德大桥之后,又一座在“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下斩获的大型桥梁项目。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风光带春景如画 近年来,淮安市坚持生态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对京杭大运河岸线的生态保护建设,建有慢行步道、亲水平台、景观小品等,构建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交流体验为一体的滨水景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河北香河打响北运河旅游通航百日攻坚战 香河县北运河旅游通航施工现场,工程机械有序作业。3月11日,香河县召开北运河旅游通航百日攻坚誓师动员大会,对北运河旅游通航工程再部署、再落实。在北运河的岸边河滩地上,上百辆工程机械有序作业,挖掘机、推土机轰鸣声震耳欲聋,重型卡车来回穿梭……香河县北运河旅游通航施工现场,工程机械有序作业。
今年下半年扬州运河三湾景区将现两大新景观 大运河非遗文化园已全面开启建设,计划今年7月开放在大运河博物馆东侧,又一项重点工程项目、国家文化公园三湾核心展示园大运河非遗文化园已经全面施工建设。大运河博物馆最后一座塔吊拆除,土建全部完工日前在大运河博物馆施工现场看到,工程最后一座大型塔吊已经拆除,这标志着大运河博物馆建设大型施工画上圆满句号,土建全部完成。日前现场采访时看到,如今在运河三湾风景区,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及附属工程最后一座塔吊已拆除,土建全部完工,开始全景呈现。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