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运河文化派对为市民带来文化大餐

发布时间: 2021-10-18 10:07:1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宋柏霖)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中国网北京10月18日讯(记者 宋柏霖)近日,运河文化广场人声鼎沸、喜气洋洋,由通州区委区政府主办,通州区委宣传部、通州区商务局、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北京老字号协会协办的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之嗨!运河文化派对正式开启。

在开集仪式上,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华,北京市通州区商务局副局长高士增,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光鑫,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马俊艳共同敲响开锣大集,北京市通州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华发表重要讲话,带着历史和文化沉淀,大运河流淌进新时代,举办运河文化派对,从坚信文化自信的高度,切实承担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的历史责任,积极贯彻人文运河、生态运河、魅力运河的理念,进一步达到文化促消费、文化促繁荣的效果,激发文化和旅游的消费潜力。

北京市通州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华

随后,精彩节目激情上演,吉祥锣鼓带来美好祝福,古韵墨舞凸显文化魅力,古典乐器演绎澎湃欢歌。

《吉祥大鼓》

《古韵墨舞》

《提琴演奏》

此次文化派对吸引来了众多群众驻足围观。其中,邀请来的20家北京老字号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其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商业智慧和社会特点,传承着民族文化的历史底蕴。20个文创摊位各具特色、玲琅满目,手绘、泥塑、手作、编织…我们将看见艺术与生活碰撞的各种可能,这些创意有趣的摊位,合奏出艺术与生活的美妙乐章。包括咯吱盒、大顺斋糖火烧、熊式珐琅景泰蓝、面人汤、古法琢玉、通州骨雕、雕漆、串茶在内的,8家非遗产品摊位,色彩丰富、款式多样,非遗传人解说展示,感受非遗技艺,领悟匠心传承的非遗精神。在文化角,与运河文化专家、金牌阅读推广人一起共享书香,共读好书。还有其他有趣有料的互动内容,刺激味蕾的舌尖感受和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

文化大集

承载千年历史文脉,孕育无数宝贵遗产。在文化派对舞台区,不同时段,带来运河文化的精彩演绎。运河口技《运河声声》、舞狮表演、陆辛庄武术、手碟吉他合奏、抖空竹、通州运河号子、《唐宫夜宴》舞蹈等节目,纷纷上演,当传统与潮流激情碰撞;当文化与艺术默契合拍,带给大家不同寻常的视听体验。



 

推荐阅读
陈宏飞:“自下而上”讲好运河故事 让沿岸人民更有幸福感 运河文化与运河沿岸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挖掘运河文化并把它呈现给生活在运河周边的人民是光大安石人自发去做的一件事,也是身为央企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运河文化派对为市民带来文化大餐 在文化角,与运河文化专家、金牌阅读推广人一起共享书香,共读好书。在文化派对舞台区,不同时段,带来运河文化的精彩演绎。当文化与艺术默契合拍,带给大家不同寻常的视听体验。
北京城市副中心上演“运河文化时尚大赏”服装秀 通州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本次大秀通过将时尚力量融入运河文化的方式,吸引更多目光关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下一步还要将运河文化与更多时尚元素进行融合,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擦亮大运河文化品牌,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随后,模特缓缓而出,第一篇章为“融古”,以创新汉服演绎国潮时尚,用汉服之美展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历久弥新,用灵动的国风美诠释运河时尚的流动文脉。近日,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之“融和—运河文化时尚大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精彩上演,将时装展示与艺术表演完美结合,让古老的运河文化与时尚的服装文化在大运河畔交相辉映、完美融合。
世界运河交流艺术项目邀您免费观展 此次“相遇大运河——世界运河交流艺术项目”汇集了中外展现运河题材的50件优秀艺术作品,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以及世界各运河国家(城市)的艺术家,用国画、油画、雕塑、影像等多种创作形式,展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不同国家(城市)运河题材的艺术作品。下一步,北京城市副中心还将以此次“相遇大运河——世界运河交流艺术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弘扬运河文化,促进中外交流,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为大运河而歌、为大运河而书、为大运河而画。中国网北京10月18日讯(记者宋柏霖)近日,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相遇大运河——世界运河交流艺术项目”在城市副中心新光大中心安.美术馆开幕。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