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在宁启动

发布时间: 2022-01-14 15:47:09 | 来源: 新华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1月13日上午,“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启动仪式暨首期讲堂在新华传媒广场举行。江苏副省长马欣、省政协副主席姚晓东出席活动。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担任首讲嘉宾。

“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由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新华日报社承办。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支持举办。通过举办讲堂,把古老的运河文明讲给年轻人听,把中国的运河故事讲给世界听,把丰富的运河内涵讲给未来听。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主持启动仪式。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在致辞中表示,集团将以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为新的天地,让催人奋进的新华之光闪耀千年运河,努力打造当好喉舌、做好服务的融讲堂;努力打造读懂运河、解码中国的红讲堂;努力打造激发创意、共生发展的金讲堂。让人们从讲堂里读懂中国大运河,读懂幸福中国。

启动仪式现场,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建为“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首批9位特聘专家颁发聘书。他们分别是:单霁翔;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南京大学教授徐兴无;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委员会委员贺云翱;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历史学院博导,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范金民;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张学锋;浙江大学考古与艺术学院教授、博导林留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李新建。

启动仪式上,新华日报社与“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相关支持单位、全程战略合作单位、金融合作单位签约,共同建设、保护大运河;同时,新华日报社还与大运河沿线省级党报共同发挥融媒体传播优势,资源共享、协同联动,共建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全媒体传播平台,为“传播大运河文化、讲好大运河故事”凝聚党媒力量。

此外,“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官网也在启动仪式上正式上线。未来,网站将及时发布“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动态信息和大运河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为全社会提供一个参与、共享大运河文化资源、鉴赏文化风采的平台。

作为“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首讲人,单霁翔以《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题生动讲述了大运河“通达千里,运化古今”的故事。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对讲堂内容全程直播,近百万人次网友通过线上提问、线上留言,参与到首期讲堂中,全方位享受了一场大运河文化盛宴。


推荐阅读
源“缘”流长 今世缘与大运河文化的这一次奇妙碰撞 而从淮水边款款而来的“国缘V9清雅酱香”白酒香气四溢,底蕴醇厚,深耕传播缘文化的今世缘酒业也早已成为运河边闪亮的文化名片。今世缘的创立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熏陶,白酒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缘聚提供了特殊载体和表达方式。自1996年创牌以来,今世缘始终深耕“缘文化”,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将“酒”与“缘”紧密结合,通过产品创新,文化赋能,以“缘”为核心,不断弘扬“今世有缘,相伴永远”品牌理念,塑造人文化、个性化、差异化白酒品牌。
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在宁启动 启动仪式上,新华日报社与“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相关支持单位、全程战略合作单位、金融合作单位签约,共同建设、保护大运河。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张学锋。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历史学院博导,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范金民。
保护千年运河 弘扬运河文化 时值隆冬,为感谢口门段整治项目的工人为运河环境整治作出的贡献,南京银行扬州分行党委为他们送去了日用物资,让工人们在寒冬中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关怀,以实际行动积极贯彻“我为群众办实事”精神要领,切实将党建助力大运河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党员更应凝聚强烈的意识,保护好、传承好大运河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南京银行扬州分行全体党员将继续践行“爱心飞扬”的内涵要求,为保护运河生态环境尽献绵薄之力,为守护美丽扬州作出应有的贡献。
太极为魂水系为脉 到运河畔的太极学堂感悟共生之美|运河品牌+03期 ”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太极拳推广中心主任、王西安拳法研究会北京大运河分会会长刘德宇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和大运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刘德宇向记者介绍,自大运河太极拳推广中心成立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太极拳的公益教学,每年定期举办公益班课程并推出了多项太极拳进校园、进社区的推广活动,得到了通州区民政局、通州区妇联的大力支持。“让‘太极魂’融入到运河畔,让大运河两岸的老百姓能够通过学习拳法技术、交流太极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作为太极拳传承人不可推卸的使命。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