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北京——河北段快要通航了,游客可以从北京坐船到河北。京津冀区域内河船员‘一证通行’的政策,为我们公司的旅游客船配员解决了大问题。”近日,京通大运河(北京)文化旅游管理有限公司项目运营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告诉笔者。
从河北海事局获悉,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已印发关于统一调整京津冀区域内河船员适任证书适用水域范围的批复,同意河北海事局、北京市地方海事局、天津市地方海事局、河北省地方海事局(简称“三地四局海事管理机构”)联合开展京津冀区域内河船员培训、考试和发证工作。京津冀区域内河船员管理将实现培训一体化、考试一体化、发证一体化和现场监管一体化。“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海事领域的重大进展。”河北海事局局长张铁军表示。
内河船员管理一体化
助力京杭大运河通航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要先行。内河交通已成为京津冀区域交通运输体系中新兴的重要补充形式。
由于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实施属地(辖区)管理,按照相关规则要求,任一省级海事管理机构开展区域性内河船员考试(非全国统考),为通过考试的考生签发的区域性《内河船员适任证书》,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省(市)或者本海事机构管辖的内河水域。同理,持有区域性的《内河船员适任证书》的船员也不能在跨区域通航的船舶上任职。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旅游客船恰恰需要通过不同省(市)的内河水域。这就产生了船舶可以通航,船员证书却不能通用的矛盾。
“京津冀内河通航水域的通航环境和水文气象条件差异性很小,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可以作为京津冀水上安全管理一体化建设的龙头,率先试行一体化管理,进而推动和完善京津冀水上交通一体化建设。”张铁军说。
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三地四局海事管理机构启动了京津冀区域内河船员管理一体化工作,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区域内河船员管理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确立了京津冀内河船员适任证书互认、考试成绩互认、考试发证一体化、现场监管一体化等各项初步工作目标。
河北海事局积极携手北京市地方海事局、天津市地方海事局和河北省地方海事局,共同着手研究京津冀区域内河船员考试发证协调措施,开展京津冀通航水域和船舶调研,论证京津冀内河船员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推进考试大纲制定,建设考试题库。
“接下来,我们将开展相关政策宣贯和课程确认,待各项工作完成后,启用统一题库,运用统一的组卷方式开展区域性考试,签发京津冀区域通用的内河水域适任证书。”河北海事局副局长牛国旗说。
擦亮京津冀内河船员品牌
助推船员队伍建设
今年京杭大运河京冀段通航后,游客将实现从北京乘船至河北的愿望,进一步实现京津冀互联互通。在推进京杭大运河复航的进程中,水上观光旅游业将进一步兴旺发达,客运和货运业将逐渐兴起,内河船员劳务市场和船员队伍也将随之发展壮大。
着眼当前,培训一体化、考试一体化、发证一体化、现场监管一体化,有利于广大船员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京津冀全域通用的适任证书,根据自身意愿在京津冀区域内“跨界”就业。一系列措施将惠及京津冀区域近万名内河船员,为区域内河船员劳务市场发展注入新活力。
放眼未来,内河船员管理协同发展这一创新制度,将为内河船员队伍和劳务市场的规范、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船员劳务需求持续旺盛的情况下,船员服务机构、船员培训机构等相关产业也会顺势发展壮大。
“内河船员管理协同发展将进一步落实海事‘放管服’改革精神,为京津冀内河船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海事政务服务,促进京津冀地区内河船员队伍发展。”河北海事局船员处处长白银说,三地四局将进一步密切合作,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素质内河船员队伍建设,培养持有适用于京津冀内河水域范围适任证书的内河船员,满足京杭大运河京冀段全线通航后的船员市场需求。
据介绍,京津冀三地均为非水网地区,一直以来内河航运、内河船员及相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京津冀区域内部各地的内河船员培训、船员服务等产业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部分地区还存在培训资源短缺和考官、评估员数量不足的情况。
联合开展京津冀区域内河船员培训、考试和发证工作后,三地四局海事管理机构将通过业务交流和研讨以及定期联合开展的各类活动,整合资源,互帮互学,共同发展船员管理人才队伍,共同提升服务船员队伍发展和航运企业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组织各自辖区培训机构共同开展教育培训业务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培训质量,提高辖区船员队伍综合素质,擦亮京津冀内河船员品牌,助推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
“作为区域性海事机构协同合作的‘试验田’,京津冀海事部门也正在积极探索其他海事业务领域的区域性管理新措施、新模式,为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积累更多的海事管理经验。”张铁军说。(郝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