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大运河“遗产小道”发起者:用“遗产小道”连接大运河沿岸公园景观

发布时间: 2022-08-23 16:45:50 | 来源: 北京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近日,记者在大运河北京通州段“大运河遗产小道”第一个路碑处看到,通州段大运河遗产小道正在进行修缮。

“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大运河京冀段旅游通航,给人们提了个醒,人们对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有了更高的认识。”大运河遗产小道的发起者、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遗产》版主编齐欣对记者说。

齐欣介绍,大运河遗产小道是指在大运河遗产范围内逐步全线连通的体验线路。它有三个特点,第一,位于大运河本体之内,或遵循历史记载路线;第二,不破坏任何风貌,鼓励利用现有设施进行连通;第三,使用电子地图,可以定位遗产小道的具体方位。

大运河遗产小道鼓励在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中,各地除建设博物馆等“点”外,还应注重实现可长距离穿行、连续亲近运河的价值体验的“线”。

遗产小道是齐欣参与大运河申遗过程中首创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体验和保护项目。2009年6月,遗产小道第一块路碑在大运河北京通州段落成,著名文物学家罗哲文题写了碑名并揭幕。

齐欣说,大运河遗产小道基于文化遗产价值阐释,强调连通而不是新建,强调亲近而不是“束之高阁”,其最好的体验方式是长距离步行和骑行。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每年都有大运河遗产小道研究和体验者,自发行走、体验和踏勘更新各地的遗产小道线路,为最终确定命名做准备。

在大运河北京段,自昌平区白浮泉经瓮山泊(颐和园)和长河进入积水潭(什刹海)的遗产小道已经可以实现贯通;由万宁桥经澄清中闸的遗产河道连通通惠河的路段,正在融合中轴线遗产体验线路进行重新规划。通惠河全线尤其是抵达北运河前的大运河遗产河道,也是遗产小道体验的重点。由大运河遗产小道第一个路碑向下游延伸进入河北香河的路段,随着两岸景观整治的完成,也将随之可以踏勘完成。

天津境内有71公里的大运河遗产河道,以三岔河口为节点,可以分别向南运河、北运河两个方向延伸,尤其是沿南运河南路经红桥区邵公庄、杨庄子延向中北镇、杨柳青镇的一线,因为是遗产河段,其真实性、亲民性、景观性和便捷性都极好,是较为成熟的遗产小道理想路线。

河北在京津冀三地中最具城市和郊野景观、距离最长的“遗产小道”。尤其是青县-沧州-泊头-吴桥直至进入山东德州的大运河沿线,“三湾抵一闸”水工景观较多,真实性极好,沿着大堤自然形成了独特而有趣的“遗产小道”。

齐欣表示,京津冀一体化为大运河文化遗产体验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用“遗产小道”将大运河沿岸公园景观连接起来,推动大运河京津冀段逐步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各地世界遗产保护与促进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必将进一步促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

“我呼吁大运河京津冀段率先连通遗产小道,在增加大运河周边公园景观的同时,要预留出实现遗产小道功能的规划。”齐欣说,遗产小道将“点”连接成“线”,不仅有利于理解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还能促进京津冀三地相互吸引、相互流动,也为大运河沿岸文旅体验开创新路。

那么,大运河京津冀段实现这种长距离的连通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齐欣说,首先京津冀联动并取得共识,使遗产小道线路能够相互衔接;其次,三地要在线路规划上实地勘探,可依靠现有桥梁连接分布在沿岸的不同线路;第三,结合文旅发展,根据旅途补给需求,标识出“驿站”和打卡地。


推荐阅读
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沉浸入当代生活 正如剧名《运河边的人们》所指涉的那样,该剧以在大运河两岸生活的人们为电视剧的主角,通过在运河边长大,又投入运河保护开发工作的路长河及其家庭为核心,凝聚起上至政府部门、中到企业村镇、下至个体百姓,触达广泛人群的电视剧百姓群像和沸腾着烟火气的日常生活,描绘出来一幅新时代的“大运河图”,诠释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创造历史的崭新画卷。但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以上三种“气”质,使得该剧在深入表现大运河的同时,较好展现了当代中国人与自然、历史、文化和谐发展的画卷,讲述了一个既具有历史厚度,又具有时代高度的当代中国故事,因而也就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但电视剧讲述路长河等人致力于保护这些宝贵遗产的故事却并非仅仅是为了回望过去,更重要的还是要注目于生活在运河两边当代人的未来——即共同富裕这一时代发展主题。
用“遗产小道”连接大运河沿岸公园景观 “我呼吁大运河京津冀段率先连通遗产小道,在增加大运河周边公园景观的同时,要预留出实现遗产小道功能的规划。近日,记者在大运河北京通州段“大运河遗产小道”第一个路碑处看到,通州段大运河遗产小道正在进行修缮。”大运河遗产小道的发起者、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遗产》版主编齐欣对记者说。
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开展,艺术家再现“大地史诗” 浙江美术馆应金飞表示,“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主要立足浙江视角,以《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为主旨纲要,通过深刻发掘大运河背后所蕴含的诗意性、生态性和全球性等内容,呼应“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布局。“大地史诗”是浙江美术馆通过“深度策展”手段对“运河文化”进行艺术“转译”和“再生产”。展览主要以中国大运河的时空背景、人文故事为叙事基础,结合中国水文化的诗性精神为内核,共组织、邀请62位/组优秀艺术家进行专题艺术创作,共创作艺术作品80余件/组,作品内容涵盖中国画、水印、水彩、油画、书法、雕塑、装置、新媒体等多种艺术媒介,立体呈现中国大运河史诗般的精神文化风貌。
沧州大运河中心城区段亮化工程全面竣工 魏志广摄本报讯(记者李圣哲通讯员刘旺生)昨天,沧州市中心城区大运河文化战略与通航项目中的亮化工程全面竣工,两岸灯光焕然一新。沧州中心城区段运河生态廊道全面亮灯后,市民可以沿河欣赏到白天的“靓”景和夜晚的“亮”景。桥面部分采用流水跑马灯、渐变呼吸灯、七彩外控洗墙灯、水纹洗墙灯等,将灯光与景观相结合,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光影体验。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