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徐、扬分别位列九州东部和东南部,因同属东夷的徐夷和扬越所居而得名。这里气候炎热,水系发达,京杭大运河苏北段由此而过。两市缘起九州,因运河而共处。文字表述的是概念,行走才能体会出情感。徐州市政协主席王强率住徐省政协委员迎着7月骄阳,赴扬州开展视察活动,开启了一次运河之旅、一条研学之路、一段履职之行。
回想走过的路,学海无涯,收获满满,细细思来,依然意犹未尽。一江清水向北送,江淮明珠是源头。江都水利枢纽是我们研学的第一落脚点,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第一站。吃水不忘挖井人。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听取有关汇报后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正式提出。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2013年8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过全线通水验收,工程具备通水条件。从设想提出,历经50年的规划论证和勘测设计,11年建设与施工,在可借鉴经验很少的情况下,愿景变成了现实,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开创了我国水利工程史上的诸多第一。
2013年底,从这里北上的长江水有了一个“新身份”——南水北调东线水。我边听边用手机搜索南水北调,开始现场自助式的温习:南水北调是通过三条东线、中线、西线“调水”线路,借助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把水资源输送到北方,不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发挥着支撑作用,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了水资源之基。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一个倒“几”字形的路边雕塑吸引了大家,我们来到了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运河三湾是水工文化的历史遗存。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扬州知府郭光复为解决漕运交通的问题,按照“三湾抵一坝”的思路,抬高水位、减缓流速,开挖新河,将运河河道改弯,从200米直道变成1800米的河湾,形成著名的“运河三湾”,即宝塔湾、新河湾、三湾子。走在亲水步道上,远观堆山叠石、亭台轩榭、步道连廊时隐时现,似剪纸拉花的红色景观桥横跨古运河,河里亭亭玉立的荷花竞相盛开,争奇斗艳,一片“青山隐隐水迢迢”的古典园林韵味扑面而来。一阵凉风袭来,“人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在景中”的惬意悠然而起。扬州是世界上最早,也是中国唯一的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战争频繁,吴王夫差一心称霸中原,为了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问题,开凿了淮安至扬州的人工运河——淮扬运河。因该运河以扬州的古邗城为起点,也称为“邗沟”。“隋皇昔日锦帆游,吴楚分疆是此沟。”邗沟是长江、淮河最早修凿的河段,既是中国大运河的开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
我们来到第三个研学点——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一进门,就看到大运河的三色光线交替的运河线路。大运河始凿于春秋,初通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元代裁弯取直,南北直航;明清,维系国脉,臻于极盛。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余公里,历经2500余年,跨越八个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大运河江苏段是由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和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江苏段两部分组成,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和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八个设区市,是大运河全线流经城市最多,遗产类型、遗产数量最丰富的河段之一。我们边听边看边讨论,这里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2500年、3200公里中国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艺术史诗图卷”“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展点,由于引入丰富的文物结合“5G+VR”技术,沉浸式互动体验,仿佛走入一场穿越唐、宋、元、明、清的时空之旅,各种“活态”更让我们好奇与惊艳。时程紧,内容多,由点到线、再到面,庞大的历史地理知识都还需要回去慢慢地消化分解。
最后我们去了广陵区文峰街道“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看到“有事好商量”江苏品牌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日臻完善,王强主席感言:我们要把扬州市政协重视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和界别协商工作等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撑。
回程的路上,我们展开了命题式互助碰撞:徐州与大运河的前生今世。扬州应“运”而生,因运而盛,与古运河同生共长,同兴共荣。徐州呢?大运河徐州段素为中国大运河的“喉吻之地”,又是江苏段的北门户,历千百年的发展变迁,形成了汴泗交流、引黄济运、治黄兴运等复杂的历史特征,在徐州沿河留下诸多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建设好、利用好成为我们一行一路畅所欲言的主要话题。
悠悠运河,700里行程。活动成为影像,但政协委员履职渠道的拓展、形式的多态、内容的立体已经成为新的模式,从而真正地推进政协委员向专业精进、向基层延伸、向生活拓展。从行成于思,知行合一,到行之有效,我们更加深深地体会到此行安排的独具匠心,意味深远。尤其身边各位省政协委员的博学多思、满腹珠玑,让履职研学有速度,有温度,有广度,更有深度。我们边听边学,边学边研,边悟边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岸边足迹前行,顺着总书记的指引方向奋进,为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贡献委员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