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亮相浙江美术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条大运河

发布时间: 2022-08-25 16:50:28 | 来源: 浙江在线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这些天,在杭州西子湖畔,“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正在浙江美术馆举行。一条,或者说是几条独特的“中国大运河”,在这里静静“流淌”。

为什么是“几条大运河”?因为在这个展览上,观众可以看到,中国大运河在艺术家、摄影师眼中,甚至人工智能眼中的不同面貌。自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以来,中国大运河的文化挖掘和外延拓展越来越深入。而此次大展,正向观众展现了一条大运河能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本次展览由浙江美术馆策展,以大运河这一核心文化意象为主题,旨在综合反映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的建设成果。

我们走近策展团队和艺术家,听听作品背后的故事。

历史的运河,源远流长

河流可以走多远?2700公里,10多个纬度,2000多年。这是中国的大运河。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运输之河”,同样也是无数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的“诗性之河”,古人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生态之河”,感召文化记忆的“世界之河”。

大运河的通航,无疑是连通世界和展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文化纽带。其中,浙东运河的贯通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团队创作的《运河舟楫行》,就是依托浙东运河的地理图来呈现的。画面上,地貌、舟桥、沿街商铺栩栩如生。项目负责人、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教师刘益红表示,团队20多位成员大多是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的学生,大家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精修文本,运用数字画板创作,用时4个多月完成了这一大型“古风长卷”。

在这张图的下面,还有一张《运河百舸鉴》,呈现了运河上23艘不同功能的船——这是团队在梳理历史资料后,找到的一个“特别好玩的角度”。

《运河百舸鉴》考古运河舟楫之风貌、构造、性质、用途,并结合人文史料、社会语境对其进行整理、提炼与分类,讲述23艘居于各行各业的运河船的人间故事。

“我们看了运河的开凿史、船运史等大量资料之后,找到了这个角度。”刘益红说,“一艘船背后,就是一个历史舞台。”

历史如长卷,徐徐拉开。展览中,处处能看到长卷的设计。有龚鹏程《运河赋》、林海钟《汴河桃源图》等传统书画长卷,陈琦《生成与弥散》版画长卷,邵文欢《江河一处》、胡晓阳团队《运河影像志》等影像长卷……通过多元的艺术形式,大运河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厚的历史资源、多样的文化属性等一一展现。

百姓的运河,水岸共生

不同于钱塘江的波澜壮阔、西湖的精致秀美,大运河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依,显得平淡而质朴。桨声欸乃,我们生活在运河边,也生活在大地的诗意里。

这次展览中,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教授方利民和团队带来了6件作品。

“运河的故事,一半在水里,一半在岸上。”接到创作任务后,方利民构思了许久,他决定去拱宸桥看一看。

在拱宸桥,他豁然开朗。“仔细观察,运河里的船和江上、湖里的船都是不一样的。它船板宽、吃水深,大部分面积用来装货,只有小部分是用于生活的,这就是水上人家。”再看岸边的人,街坊邻居,一起散步;票友相约,唱着戏曲……好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于是,版画长卷《运河纪事》应运而生。

千年运河,一游未尽。今天,浙江美术馆如何来办这样一个史诗性的展览?

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认为,大运河作为首批国家文化公园之一,其建设内核应该是展现人的精神。于是,他从这个角度去布展。

陈抱阳创作的《从河工到银河》打造了沉浸式的数字空间,叙述从远古到未来的河流畅想;谭彬带领中国美术学院社会叙事工作室创作的《古今一相接》交互影像装置空间,立体呈现出运河市集的中国风貌;高世强领衔的中国美术学院山水影像创作集体以《山水·运河》影像作品,再现了今天运河沿岸真实的风土人情……

“AI”的运河,立体呈现

今天,运河被赋予更为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院长孙凌云团队创作的《运河生长》,提供了另一个视野——“AI”眼中的运河。

若不是看到了作品旁边的视频呈现,很难想象,这幅技法成熟的山水画,是经过了算法的“加持”。

“我们和艺术家反复沟通和碰撞,选取了运河杭州段的几百张航拍作品,在此基础上,用人工智能算法辅助,最终渲染出一幅幅风格相近,又各有特色的山水长卷。”孙凌云表示,作品创作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平衡好艺术家的思想性和技术团队的可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运河生长》,只是此次新媒体作品的代表之一。

据介绍,本次展览共组织、邀请62位/组优秀艺术家进行专题艺术创作,共创作艺术作品80余件/组,涵盖中国画、水印、水彩、油画、书法、雕塑、装置、新媒体等多种形式,立体呈现中国大运河史诗般的精神文化风貌。

“展览更多的是以比较诗性的、灵活的、写意的方式来进行。”应金飞认为,这个展,可以观看,可以阅读,可以感知,更可以沉浸式体验,通过感知运河生活场景,看到艺术与科技之间的链接。

观众漫步展厅时,可以移步换景、心随物游,在视觉化的知识格局中体悟展览叙事的起承转合,进而切身感悟大运河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厚的历史资源和多样的文化属性。


推荐阅读
江苏邀你用设计点亮千年运河、建设活力家园 从江苏省住建厅传来消息,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共同举办的第九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竞赛公告正式出炉,广邀设计师、相关专业学生以“千年运河活力家园”为主题开展设计,助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建筑创意空间)或“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官方网站(www.zgwcsj.com)报名参赛。创作内容鼓励提出面向大运河文化价值的挖掘、延续与活化利用的综合设计方案,鼓励提出针对新旧环境、新旧建筑联动改善的设计方案,鼓励当代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设施和新场景的合理应用等,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创意力量。
天津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开建 另一支向北流出,在古镇里蜿蜒流淌了M形后,从东南流出,并与第一支汇合后继续东流而去。大运河在杨柳青古镇画了一个“元宝”,使这里成为大运河的“聚宝之岛”。从施工现场的项目规划图上可以清晰看到,古老的大运河自西向东流经杨柳青镇,在古镇的西南流入时,分成了两支,一支一直向东。
京杭运河枣庄段航道升级 “黄金水道”通航能力提升一倍 近期,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枣庄市台儿庄区马兰大桥主桥顺利合拢。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全长38.5公里,主要由航道整治、应急通道、马兰大桥、信息化等部分组成。京杭运河枣庄段航道项目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王文龙介绍说:“目前,二级航道整治工程主航道疏浚,完成了交工验收,已经达到二级航道通航标准,可以常年通行两千吨级船舶,船舶的通过能力翻了一番,相当于再造了一条京杭运河枣庄段”。
武清区着力谱写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新篇章 一是守护岸绿水清环境,打造“健康运河”。三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活力运河”。二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打造“文化运河”。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