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小程序正式上线

发布时间: 2022-09-20 16:04:50 | 来源: 潇湘晨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为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文旅行业新形态的诞生,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下称“运博会”)将于9月22日-9月25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届时向社会与公众全面开放。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本届运博会秉承着强化“融合、创新、共享”的理念,以科技+文旅融合为主旨,打造线上+线下的综合观展体验。

目前,观众可通过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第四届大运河文化博览会)或登录线上运博会小程序,了解运博会相关讯息。线上运博会小程序通过3D数字化的视觉呈现,打造“大运河元宇宙”概念,将六大展览区串联交融呈现给观众。观众可云游博览会,足不出户体验文旅产品,品味运河文化。

打造数字运博,云观运河风采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趋势下,本届运博会采用多项数字技术,将线下展会及展商的内容搬到了线上呈现。用户进入线上运博会小程序即可看到3D视觉呈现的“大运河元宇宙”主题概念页面,运河水缓缓流淌,六大展馆分置两侧。进入3D展厅,用户可通过操控按钮360°沉浸式参观各运河城市的展厅。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则以《千里江山图》青山绿水为设计灵感,各城市标志性建筑为内容,艺术化还原了大运河沿线风貌。运河城市从形象、资源、产品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城市的文明历程与文旅特色。

一站式交流交易平台,线上线下相辅相成

线上运博会为多方打造了一站式交流交易平台,无论是展商、买家还是观众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参与其中,较大提升了沟通效率。展商可通过小程序的配套服务,多层级、全方位将项目和产品展示给买家和观众。展商或买家也可通过相关功能联系和匹配到对方,形成一对一的洽谈合作。展商展会期间,展商还可线上报名参加专业买家交流会,线下与近百家买家组成的专业买家团面对面沟通。平台还将为展商线上引流,观众和买家可直接前往展商自有店铺进行浏览。同时平台也支持对企业和对消费者的线上交易,用户可直接线上下单购买。

沉浸式云上直播,展商展品全揭秘

本届线上运博会开通了官方直播频道,展会期间每天超10小时不间断直播,由专业导游引导逛遍六大展览,数百家展商现场分享,沉浸式观展体验犹如身临其境。官方主题直播间限时开播,海量商品种草观众。兴趣直播预告大放送,展商与观众零距离接触。

大运河文化多元呈现,“破圈”传播旨在未来

让运河流淌,让文化流动。线上运博会不仅是展商展示风采的平台,更是各方交流沟通的载体。多元化多载体的内容输出、虚拟现实数字技术的呈现、国潮元素的植入都将汇集于本届线上运博会。网络热点话题打造及“破圈”文化传播,线上运博会将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让大运河文化得以传承。


推荐阅读
京杭运河(常州段)实现移动5G网络全覆盖 测试数据显示,古运河航道、岸边5G下载速率均达到680Mbps以上。网络覆盖完成后,移动工作人员在古运河水陆两线都进行了速率测试。据悉,京杭运河(常州段)及周边已实现移动5G全覆盖,为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筑建了网络基础。
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小程序正式上线 线上运博会小程序通过3D数字化的视觉呈现,打造“大运河元宇宙”概念,将六大展览区串联交融呈现给观众。打造数字运博,云观运河风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趋势下,本届运博会采用多项数字技术,将线下展会及展商的内容搬到了线上呈现。一站式交流交易平台,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线上运博会为多方打造了一站式交流交易平台,无论是展商、买家还是观众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参与其中,较大提升了沟通效率。
德州“南运河”的源头 京杭运河被黄河冲断后,德州段运河就基本恢复了原态,它的源头也恢复到了原来的地方,因而今天南运河的主要源头呈现了以下二处:第一为漳河:漳河源头有两处,第一个源头在山西省平乐县南少山,并分为东西两源,东源在昔阳县漳槽村附近。这一段运河它于清咸丰五年(1855)就与黄河断开了,它的源头再也与黄河无关了。从那时起,德州城西的这段运河里,就再也没有流过黄河里的水,它与黄河没有任何关系了。
中国大运河沿线近40古镇联手打造“新时代大运河共富带” 作为中国大运河古镇联盟的发起地,大运河(临平段)长约40公里。新时代下,大运河沿岸古镇该如何接续传承其蕴藏的宝贵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联盟成员将以“大运河”为纽带,围绕共护文化遗产、共创古镇价值、共扩古镇影响、共筑合作繁荣、共谋发展思路、共享发展经验、共促联盟发展七大方面,携手共促大运河沿线古镇的繁荣与发展。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