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政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 2019-10-10 17:16:11 | 来源: 中国政府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但长期以来,大运河也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合作机制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和困难。出台《规划纲要》,强化顶层设计,推进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对于打造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都具有积极意义。

《规划纲要》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化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科学规划、突出保护,古为今用、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

《规划纲要》明确,要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思路,构建一条主轴带动整体发展、五大片区重塑大运河实体、六大高地凸显文化引领、多点联动形成发展合力的空间格局框架,并根据大运河文化影响力,以大运河现有和历史上最近使用的主河道为基础,统筹考虑遗产资源分布,合理划分大运河文化带的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清晰构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空间布局和规划分区。

《规划纲要》以专门章节突出强调,要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活化大运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扬大运河历史凝练的文化,从这3个层次深入理解大运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突出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以此统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规划纲要》从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创新保护传承利用机制等6个方面着手,分6个章节阐述各方面重点工作、重点任务和重要措施,并提出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河道水系资源条件改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文化旅游融合提升4项工程,以及精品线路和统一品牌、运河文化高地繁荣兴盛2项行动。

为保障各项工作的推进实施,《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健全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把工作抓实抓好。要强化组织实施,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协调机制,负责统一指导和统筹协调《规划纲要》实施,大运河沿线8省(市)是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主体,各县(市、区)承担各项任务落实的直接责任,中央各相关部门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

《规划纲要》还从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法律保障、抓好督促评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明确了重点任务的部门分工,以保障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推荐阅读
京津冀联袂打造话剧《运河1935》 该剧以“大运河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系列作品为依托,选取了更容易引起关注共鸣的1935年为时间起点,讲述了通州运河儿女在面临中华民族危难、华北危急的特殊时刻,凭着朴素的爱国情怀、天然的正义感和正统的道德价值观选择抗日的故事。集结京津冀三地优质文化演艺创作资源、讲述大运河故事的话剧《运河1935》将于12月20日在首都剧场首演,随后还将在大运河沿线多个城市进行巡演。”(记者牛春梅)。
北京市水务局党组调研北运河流域综合治理并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研讨会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题目是领会和把握会议精神的参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表明了发展目标。《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同样适用于北京流域治理,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融会贯通,全面抓好落实。要紧紧围绕“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五大发展目标不懈努力,积极践行“转观念、抓统筹、补短板、强监管、惠民生”的工作思路,通过转观念、抓统筹实现顶层设计,真正落实新时期治水方针和四定要求,推动首都水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弘扬运河文化 传承棹歌之美 大运河阅读接力活动自北京通州起,在大运河沿岸各个城市传递,一城一站举办阅读活动,在每一站都留下了当地活动的印迹,号召社会公众将阅读和行走相结合,在行走中阅读运河历史,在阅读中传承运河文化。此次活动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位于嘉兴王店镇清初著名的藏书家朱彝尊的故居曝书亭,参观了嘉兴市图书馆,嘉兴市图书馆王店镇分馆、高照街道分馆、王江泾镇分馆等阅读空间,以及月河历史文化街区、三塔遗址、长虹桥等嘉兴的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进一步感受了嘉兴的藏书文化、全民阅读开展情况和大运河保护情况。最后,活动在嘉兴市图书馆馆长沈红梅和大运河阅读接力活动项目负责人张晓楠交接大运河阅读接力长卷中落下帷幕,为2019年大运河阅读接力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开启了大运河沿岸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新篇章。
镇江大运河,演绎江河交汇“城市传奇” 1980年,被誉为“江南第一闸”的谏壁船闸建成启用,成为苏南运河又一重要入江口门,大运河水上航运功能前所未有得到充分发挥。镇江这座历史上著名的水运枢纽城市、对外通商口岸和商埠城市,由此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港口工贸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反映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等工作,弘扬镇江市在大运河重点建设区建设上取得的历史文化、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成就,作为首届中国·镇江大运河文化月的主要活动之一,镇江报业传媒集团“行走运河”大型全媒体行动近日正式启动。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