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点亮大运河 苏州相城夜间经济“悦夜阅精彩”

发布时间: 2020-05-07 11:04:33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淑婕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5月1日晚,“相见不恨晚悦夜阅精彩”——相城夜间经济品牌发布暨“商业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在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举行。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知名企业、新闻媒体的嘉宾代表及游客,相聚北太湖之畔,一起夜读相城,共同推动相城文旅复苏、振兴与发展。

开幕式上,夜风徐徐,霓虹闪烁,处处散发活力与热情。在昂扬的倒数计时声中,“点亮大运河”仪式正式奏响相城“夜曲”,唤醒相城灵动的夜。立足建设“苏州市域新中心”的目标定位,相城区将不断加快载体培育,提升时尚品位,深度文化融合,引导消费蓝海,形成发展机制,点亮独具魅力和活力的“夜相城”。

近年来,相城发展进入了跨越崛起的新阶段,经济快速提升发展,商业环境逐步完善,文旅资源不断丰富,社会消费稳定增长,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推动夜间经济向多领域、深层次、品牌化方向发展过程中,相城区明确了望亭“稻香小夜曲”、相城高新区“书香活力夜”、高铁新城“酷炫时尚夜”、阳澄湖度假区“湖畔滋味夜”等夜间经济子品牌,为推动相城文化、体育、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作为此次活动举办地的望亭镇,更被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夸赞“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望亭为古稻作文化的发轫地之一,也是沿运河崛起的第一批繁华古镇,既有“稻香小夜曲”的田园夜间经济,又有“灯火穿村市”的城市夜间经济,是相城城乡融合转动夜魔方的一个缩影。活动现场,望亭和分会场相城高新区通过5G连线,实时播放御窑金砖金石之声彩排、苏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的运动场景、书香公园的市民活动、繁花中心的繁华商业等生动景象,全方位展现充满生机活力的夜相城。

活动还举行了望亭大运河文化馆、北太湖精品酒店、稻香小镇民宿集群等3个商业文化项目启动仪式,同时发布元和塘规划、陆慕老街规划。此外,相城夜间经济宣传片、“相城文体旅”、“相城夜间经济”、“XC11”品牌矩阵、“蟹蟹有礼”文旅提振计划、文旅打卡地图等也在开幕式上先后发布。其中的“蟹蟹有礼”活动,将相城十大人气景点化身为一个个可爱的ICONS章印,游客持“蟹蟹有礼相城等你”旅游护照到十大景点中的任意3个景区盖章,即可参与抽奖。

共阅相城最美的夜,开幕式现场还设置了“食味相城”特色美食街区、相城区大胃王挑战赛、吃货本货格言留念墙、相城“蟹蟹有礼”网红打卡护照墙和相城夜间经济主题打卡墙等活动。夜游运河公园,赶“大运河非遗文化集市”,听最烟火的“大家·夜课”,观最温情的“望亭驿小剧场演出”,逛最年轻的“体育夜市”,品最地道的相城美食风味,夜幕之下,灯火通明,一场相城独有的夜间盛宴,已经缓缓拉开序幕。

推荐阅读
宁河区运河美食街“五一”开街:吃喝玩买乐 这里全都有 市民刘女士说:“疫情期间闷在家,很久没有尝到各地特色小吃,这次来美食街,算是饱了口福。1至4号厅共引进72家商户,主营特色美食、南北小吃。市民在注重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兴致勃勃走出家门,来到这里“吃喝玩买乐”。
引江济淮上跨江淮运河特大桥系杆拱顺利合龙 引江济淮沪蓉改建工程跨江淮运河特大桥128米系杆拱合龙陈子华摄5月1日,随着最后一节拱肋准确对位并焊接完毕,由中铁四局四公司承建的引江济淮沪蓉改建工程上跨江淮运河特大桥128米系杆拱顺利合龙,为后续工程的施工提供了保障。引江济淮上跨江淮运河特大桥128米系杆拱施工与正在运营的宁(南京)西(安)、沪(上海)蓉(成都)存在交叉,是引江济淮的重点控制性工程,该桥为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整桥跨度为128米,拱肋平面内矢高25.6米。引江济淮工程是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范围涵盖安徽省12市和河南2市,共55个区县,是国家重大的水利工程,是安徽省“1号工程”。
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游船复航 吸引不少游客游览 从26日开始,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正式复航。为了保障开航后的河湖水环境和航道安全,北运河管理处在水位保持、水面保洁、水质保障、航道清理、汛期管理等方面都采取了相应措施。
杨柳青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有望年内启建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大运河、国家级“非遗”杨柳青年画、“华北第一民宅”石家大院……作为津城享有盛誉的民俗文化旅游区,西青区杨柳青古镇是中外游客来津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昨日获悉,备受瞩目的杨柳青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相关工程正在有序推动,有望于年内启建。目前,建设地块正在进行文物考古工作。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