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湖州南浔正式开通大运河水上游线

发布时间: 2020-05-07 11:30:22 | 来源: 中新网浙江 | 作者: 毛瑜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4月 30日,一艘游船从湖州南浔全新起航,标志着南浔正式开通大运河水上游线。中共湖州市南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长海在开通仪式上指出,本次活动见证了南浔水乡旅游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学习借鉴文旅融合经验、加快运河诗路文化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世界文化遗产·水晶晶南浔”水上游线正式开通。主办方提供

“世界文化遗产·水晶晶南浔”水上游线正式开通。主办方提供

“一波清流南去,千帆道尽繁华。”南浔,地处长三角腹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而闻名,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此前,南浔古镇“一点一段”作为大运河支流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国内首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镇。

图为“会诗南浔走运湖州”京杭大运河(浙江)诗路走运之旅暨“水晶晶南浔”水上游线开通仪式。施杭

图为“会诗南浔走运湖州”京杭大运河(浙江)诗路走运之旅暨“水晶晶南浔”水上游线开通仪式。施杭

据了解,本次开通的“世界文化遗产·水晶晶南浔”水上游线将充分整合南浔丰富的水系资源和脉络肌理,打造一条覆盖全域的水上旅游大环线和西部、中部、东部三条水上小环线,力争三年内基本形成“一环三线”的水上旅游交通体系。

图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辑里胡丝制作技艺现场展示。毛瑜

图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辑里胡丝制作技艺现场展示。毛瑜

该水上游线从南浔古镇起至和孚荻港,全程游览时间约为2.5小时。游客可以乘着游船,从南浔古镇出发沿着运河体验,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唯美意境。

图为现场文创产品展示。施杭

图为现场文创产品展示。施杭

南浔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邱建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水上游线是沿着京杭大运河的路线段,将千年古运河和江南古镇以“水”来串联,展现流淌的全域盛景。目前,南浔旅游投资集团和杭州运河文化旅游公司合作,开通南浔古镇至和孚荻港的大运河水上游线。据悉,杭州运河文化旅游公司将陆续开通杭州至南浔沿途各个古镇的水上游线。

图为绫绢风筝作品展示。毛瑜

图为绫绢风筝作品展示。毛瑜

此外,开通仪式上还举行了京杭大运河古镇联盟授牌活动。

邱建敏介绍,京杭大运河古镇联盟是由杭州、嘉兴、湖州3个城市的相关古镇联合组成,为运河沿线古镇的协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联盟计划联合古镇推出优惠政策,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推动疫后旅游复苏。

据悉,南浔古镇景区将于5月1日起开启为期一个半月的“虾客大会”,推出集龙虾风味大赏、线上“云”吃龙虾、明星大咖秀、舞团乐队趴等系列美食文旅嘉年华活动,届时多位抖音“网红”将亲临现场,与粉丝舌战PK,挑战虾客江湖的顶级味蕾,展现南浔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美食,打造一场视觉与味觉的饕餮盛宴。

推荐阅读
北运河香河段通航工程正式启动 2021年6月底前实现通航 4月28日,香河县举行北运河通航工程启动仪式。随着礼炮鸣放,清淤疏浚船缓缓下水,工程车辆鸣笛并启动赴工程现场,北运河香河段旅游通航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千年以来,香河人民以运河为依托,生存繁衍,形成了独特的北运河文化。
湖州南浔正式开通大运河水上游线 邱建敏介绍,京杭大运河古镇联盟是由杭州、嘉兴、湖州3个城市的相关古镇联合组成,为运河沿线古镇的协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联盟计划联合古镇推出优惠政策,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推动疫后旅游复苏。毛瑜此外,开通仪式上还举行了京杭大运河古镇联盟授牌活动。据悉,杭州运河文化旅游公司将陆续开通杭州至南浔沿途各个古镇的水上游线。
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五一游客超3万人次,警方远端疏导 “在公园附近的路口,我们都设有警力,一段公园容纳量超过最高值,我们就会引导准备来公园游玩的游客暂时离开。”马丙利称,警方同时在公园外实施远端游客疏导,确保瞬时最大游客量不高于公园容纳量的30%。“游客入园的高峰期在上午九点多和下午两点多,我们在这两个时间段就会和公园管理处对接,进行限流。
无锡阳山启动2020年度大运河文化季活动 据悉,文化季期间,阳山将开展大运河文脉论坛、运河文化讲堂、旗袍文化巡展、运河书法展、职工运河文化大家谈、桃缘芳菲话家风等系列活动。今年,无锡市、惠山区都掀起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热潮,阳山镇也积极响应,争当运河文化带上的闪亮明珠。“游运河、登阳山、赏桃花、品蜜桃、泡温泉、尝美食、宿田园、研国学”等活动正受到市场的热捧。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