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声音
         

贺云翱委员:让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发布时间: 2020-06-18 15:00:41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贺云翱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放眼未来,我们要更好守护文脉薪火,在研究提炼上下功夫,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加强考古成果研究转化,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

2020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事实证明,全面小康的实现离不开文物事业助力参与。为此,文物保护利用赋能添彩经济社会发展正当其势、大有可为。

全面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而文物事业恰恰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2018年先后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中,几乎都把文物事业作为小康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十八大以来,他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近80次,出席或见证文物领域重大活动20多次,从根本上促进了文物事业助力小康社会建设。

文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见证历史、传承文脉、涵育人性、提升自信、凝聚民心、加强共识、文明互鉴等作用,也是建设特色城镇和乡村、发展旅游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及服务业的宝贵资源,是保障人民公共文化权益的基础性事业。早在2005年,我们在承担《文化遗产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调研课题时就发现,旅游业发展离不开文物资源的支撑,政府每投入1元人民币给文物事业,就能获得6.5元的经济收益和巨大的社会收益。2019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63万亿元,其中文物所发挥的核心资源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在互联网时代,文物的惟一性特征与互联网结合后也产生了难以想象的社会效益。许多重大文物考古发现一旦公布就会形成轰动式的“网红”效应,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定,网络总阅读量达到1.66亿,线上直播观看人数有2278万人次;2019年,全国博物馆系统举办了2.6万个不同文物主题的展览,参观人数达到11.3亿。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国家文物局主导下,全国文博界为满足人民居家防疫抗疫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纷纷推出线上展览,3个多月的时间里参观人数就超过50亿人次。

近年来,原先冷门的文化遗产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热门选择。许多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青少年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干部培训基地、文化IP和旅游热点,博物馆里过大年、庆节日成为新年俗新时尚;《如果国宝会说话》《上新了·故宫》等节目受到观众热捧。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三大文化公园建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行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国际文物考古合作,中国文物走出去,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建立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等,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各地建设实践,文物都在其中唱起了主角。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载体,更是成就美好生活的强大引擎。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文化和自然遗产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文物增强文化自信、文物点亮人文城市、文物提振乡村振兴、文物助力脱贫攻坚……可以说,文物赋彩小康社会不是一种理想,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放眼未来,我们要更好守护文脉薪火,在研究提炼上下功夫,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加强考古成果研究转化,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文物赋彩小康社会,正是大有可为之时。(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

推荐阅读
王树理:讲好大运河故事 弘扬敢打敢拼的民族精神 ”王树理表示,大运河的开凿是古代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敢于突破进取的表现。“古代中国南北水运交通闭塞,那时的人们能倾力开凿大运河,犹如在无鸟之乡看到蝙蝠飞翔一般。以山东临清为例,其地方语言就有别于其他山东地区,融合了多地区口音的特征。
薛立胜:深度系统发掘大运河文化价值向国际国内讲好大运河故事 自《规划纲要》发布后半年,中国网上线了大运河频道,今年将专门举办2020“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讲好大运河故事”主题赛。发布时间:2020-08-1017:25|来源:中国网|作者:宋柏霖|责任编辑:宋柏霖中国网8月10日讯(记者宋柏霖)8月6日下午,第17期中国网议库沙龙暨“讲好大运河故事”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与会,围绕上述主题建言资政。
王报换:处理好三个关系 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三篇大文章 三是要切实做好体制机制创新的大文章,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大运河遗产保护和利用,处理好官方与民间的关系。二是要切实做好挖掘国际经验的大文章,加强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研究,处理好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中国元素的关系。对如何“讲好大运河故事”,王报换提出,要立足三个维度,处理好三个关系,做好三篇文章。
应晓萍:为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播十年奔走呼吁更多力量参与 应晓萍呼吁,可以依托“讲好大运河故事”主题赛,让更多运河行业的民间力量参与到大运河文化传播工作中,让更多运河沿岸的百姓参与到大运河文化活动中。应晓萍介绍,为更好地讲好大运河故事,让世界了解大运河,让大运河走向世界,无锡运河之光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曾多次举办“中国运河年”系列活动、“行走大运河”系列活动、“新年走大运”系列活动,记录大运河的历史变迁,传承大运河文化精神。应晓萍表示,在从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事业及大运河文化传播事业的多年历程中,始终以“影响中国运河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进程,助推中国运河城市区域经济品牌成长”为使命。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