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独家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通州趣事”(下)

发布时间: 2020-06-22 15:32:0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通州趣事”(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通州趣事”(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回执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通州趣事”(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通州篇鉴赏

|八里桥

通州城西横跨在通惠河上的三券石拱桥,十分壮伟,中孔高阔,船过不必免帆,这就是拱卫京师四大桥之一的永通桥(其他三桥是丰台的卢沟桥、昌平的朝宗桥和通州的弘仁马驹桥)。明初,为木桥,称“八里桥”,因东距通州旧城西门(今旧城西大街西端处)八里故名。通惠河在明前中期时通时断,从大运河北端张家湾往北京朝阳门运送漕粮和各种货物,主要靠车运驼驮,夜以继日,不绝如缕,木桥不堪重负,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改建为石拱桥,明英宗赐称“永通桥”,取永远通畅无阻之义。此桥既坚固又美观,“明代通州八景”之一,长桥映月就是这里的风景。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通州趣事”(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研讨图片

|石坝与土坝

最繁盛的码头是石坝码头和土坝码头,这两个码头是漕运码头,不是民间的。在这个地方修了一个黄亭子,这个亭子是一个街亭,也就是说从此往北,土坝、石坝是不允许民用船只靠近的,其从黄亭子往南一直到上营村,大约有一千米长,也不让民船和商船停靠。再往下是客运码头,民营码头是在石坝码头的上面,这里包括南方的一些货物、北方的货物都在这里停靠,也是民间的货运码头。每年农历三月初一,第一批漕船抵达通州,户部、工部、兵部、都察院设在通州城内各机构的官员同通州及其所领四县的地方官员,在石坝码头处举行一次盛大的祭坝活动,这就是大运河北端通州独有的“开漕节”。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通州趣事”(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东浮桥

通州通向三河及东北方向的运河(古称“白河”)上,原无桥,人来车往全靠摆渡,水深流急时伤亡惨重,形如天堑,运兵、运粮、运饷都不便。辽金时曾建木桥,雨季河水泛滥,木桥常被冲毁。后编船作桥渡河,又名“船桥”。通州浮桥,分里桥、外桥,由船只联结,搭以木板,形成水面可以浮动的通道,船随水势涨落,因相连而不致冲翻冲跑,人车驴马,百货商客俱可通过。因桥位于州城之东,故称“东浮桥”。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通州趣事”(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水马驿站驿亭

浮桥左侧河边有四角攒尖帯宝顶亭子,内有记碑一通,这是北京地区唯独设在通州运河边上的水马驿站驿亭,若有外国使节来北京拜见皇上,礼部官员都到此处接来送往。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通州趣事”(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通仓

明洪武元年(1368年),通州城向南扩建一倍,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城中南部区域设有东、中二仓,西城垣南段外侧设有西仓。为防备蒙古残元势力侵入长城吞占通州西仓,在明景泰元年(1450年)于西仓周围抢筑新城,如此,通州便有旧、新两座城池,两城相距六七十米。后在天顺间又在新城内西仓南侧再设南仓,连同前面三仓统称“通仓”,守卫北京和北陲明军的粮饷在通仓支领,通仓成为北京及北边安定的基础。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通州趣事”(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香儿胡同与陈景行府

通州东门外街侧香儿胡同,内住陈景行之女,后为明穆宗孝安皇后。陈景行,北京通州人,国子监监生,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陈氏入选裕王继妃后,授其中城兵马指挥司指挥,后改授锦衣卫副千户,封固安伯。陈氏无子,且多病,颇受穆宗冷落。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穆宗沉湎酒色,陈氏微谏,被责令迁居别宫。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通州趣事”(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次年正月,御史詹仰庇遇医官透露宫内情况,说皇后居处別宮,病情十分沉重,请陛下收回成命,让皇后回到中宮(坤宁宮)调养。穆宗仍固执己见。穆宗死后,神宗继位,尊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史载,神宗对这位非亲母亲也十分孝敬。神宗当太子时,每早过奉先殿(皇宫内祭祖之所),拜见过父母之后,总要到陈皇后那里去问候一下。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七月十三日,陈皇后病故。神宗上尊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葬昭陵。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通州趣事”(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通州趣事”(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作者介绍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通州趣事”(下)



谷建华,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

中国网大运河频道主编,大运河文创产品联盟主席,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华先生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明代中兴时期历史横切面的真实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京杭大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

推荐阅读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北京趣事” 东便门的角楼正在内城东南角和外城东北角的交接处,紧靠着角楼的那座单层歇山建筑便是外城的东北角门,叫作“东便门”。
“古老的运河讲新时代的故事”系列报道之德州篇 德州段运河,由卫运河和南运河组成。德州段运河原为汉屯氏河,隋之永济渠。自元至元十九年(1282)始开通州河、会运河后称大运河。当时,临清至天津段称御河,也称卫河(因春秋时属卫地)。至清代始称南运河。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前言”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五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古运回望图》及其姊妹篇,反映清代康乾盛世老北京风貌的182米国画长卷《京门九衢图》等文化工程。
淮安首届大运河龙舟公开赛鸣鼓开赛 23日,淮安首届大运河龙舟公开赛在里运河畔鸣鼓开赛。里运河上,104支参赛队百舸争流,南岸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特色商品展示为赛事增色添彩。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