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运河讲新时代的故事”系列报道之临清篇
编者按: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的大运河,绵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串起数十座城。
今年正值大运河申遗成功六周年,由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和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打造“古老的运河讲新时代的故事”系列报道,以“古运新说”为主旨,从杭州出发,过扬州、访苏州、抵北京,探寻沿线城市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讲述水乡之畔的时代故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临清篇
大运河造就了古临清的富庶繁华
图为《古运回望图》临清段采风资料图
鲁西北古城临清是京杭古运河畔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在历史上,京杭古运河是国家运输大动脉,临清在古运河会通河的最北端,依靠古运河的繁荣不断发展壮大,有着“繁华压两京”的美名。
古城临清,三条运河穿城而过,在这三条运河包围的地方,形成了一片中洲古城。明清时期,临清有30多个大大小小的码头,随着商贩货物的聚集,依运河的流向形成多个街巷和胡同,多以有影响力的店铺、人家命名。这些街巷、胡同承载着临清关于大运河的珍贵记忆。这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遗迹,如今大部分已成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临清篇
临清的胡同古朴厚重,看起来有岁月侵蚀的沧桑。街道向前延伸,小巷、胡同便分布在街道两侧,路面是砖砌成的路。中洲古城,院子套着院子,小巷胡同连着街,巷子里又别有洞天。
据统计,临清老街巷、老胡同共167条,其中69条街、50条巷、48条胡同。这些巷子是临清运河上南北文化交汇融合的具体地点。临清的胡同文化,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运河沿线的吴越文化、荆楚文化与北方文化交流碰撞,在碰撞中可以体味到运河文化巨大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临清运河钞关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
图为《古运回望图》临清段采风资料图
明清时期临清有五百多年的繁华,作为漕运的大通道和咽喉军事重地,担当着运皇粱的重任,留下了大量和运皇粱有关的街巷和储粱库,当然也留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钞关。
钞关,本是税关。明朝初年,白银不允许直接交易,包括缴税也只能用纸钞。所以,税关即钞关。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开始设钞关征税,大运河上共设了七处钞关,从南往北依次为:杭州、浒墅、扬州、淮安、临清、河西务、崇文门。这七处钞关与设在长江上的九江钞关合称为运河八大钞关。
明朝宣德十年,朝廷将临清运河钞关升为户部(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榷税分司。这时的临清运河钞关,占地达四万多平方米,内有厅堂、有仓库、有巡栏舍等,建筑规模庞大。
到明朝万历年间,临清运河钞关已经位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其中,万历六年(1478年),征税83200两。而当年山东一省的税收只有8860两,仅比临清运河钞关的1/10稍多。
作为目前中国古代运河税收机关的唯一典型遗存,这里的每一处碑刻、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历史的年轮。从1429年始建,已经有580多年的历史。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研究中国明清两代经济生活、运河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及中国税务发展的宝贵实证资料。2001年,临清运河钞关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临清小吃 融会八方
临清运河美食——托板豆腐
临清饮食文化产生在运河商业文化的摇篮中,素有“小天津”的美名。商业的繁荣,流动人口的聚集,令临清的餐饮风味融会八方。
临清的小吃种类繁多,更具风土人情。有一个顺口溜这样说:“进京的腐乳名远扬,香油馓子酥又香,托板豆腐称一绝,回回的羊肚儿满街香儿,尹阁的下水儿武德奎的饼,李家的豆沫麻辣烫,小笼烧麦窦家的包,烧饼夹肉临清的汤……”
这么多好吃的,这令人忍不住流口水。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托板豆腐。
据说临清的托板豆腐始于明清时期,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当时有位南方举人坐船进京赶考,经过临清码头,见是富庶繁华之地,便上岸观光游玩。饥肠辘辘之时,买了一块热气腾腾的水豆腐,无奈两手空空,不知怎么吃。豆腐师傅灵机一动,卸下箱子一端的挡板,把豆腐放上去,又用刀切成小方块,递给了他。举人吃过,高兴地说:“真乃天下第一美味也!”后来他中了状元,又专程来到临清,寻访、品尝托板豆腐。从此,托板豆腐就流行开了。
在临清的早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手捧托板豆腐,吃得满口香甜、津津有味的顾客。水豆腐是用上等黄豆,经脱皮、水泡后、磨成汁,用布滤出豆浆,倒入锅中烧开,加卤水精心点制而成。
临清运河美食——八大碗
再来说说临清“清真八大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色、香、味俱佳,有三个特点,那就是“一肉、二汤、三滋补”:
一肉:原料以牛、羊肉为主。二汤:清真八大碗属于汤菜,它很注重汤的运用,其汤有原汤、清汤、白汤。清真八大碗中的汤都保持了它们的原汁原味。三滋补:清真八大碗不仅都是佳美的食物,而且还具有滋补强身的功用。
在临清,运河美食不仅传承了运河的历史,而且还融合了运河的文化,像大运河水一样的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核心区城市
图为新时代大运河临清段航拍资料图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大运河、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临清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将按照这一要求,抢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机遇,围绕大运河临清段,着力做好既留存历史记忆、又改善生活环境这篇大文章,启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历史文脉。
图为新时代大运河临清段资料图
2020年3月,《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出台,临清市被确定为核心区城市之一,核心区主要是指运河主河道流经的18个县(市、区),包含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是孕育形成大运河文化的主要空间,也是大运河文化带的关键区域。规划实施期为2020-2035年,展望到2050年。
图为大运河(山东段)文化功能分区列表,来自《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
临清中洲古城成为丰富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内容。《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指出,要深度挖掘山东省运河沿线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以运河为廊道,以城市为节点,重点发展度假体验、健康养生、运河观光、文化创意、研学旅游等旅游产品。融合大运河与齐鲁文化要素,规划建设临清中洲古城,打造线型旅游遗产廊道,开发沿运河古镇特色旅游线路产品。
早在2017年,《临清市中洲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就通过了专家评审。临清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入选山东省省级文化保护实验区,成为聊城唯一一家省级文化保护实验区。
临清市中洲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是山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临清中洲古城区由元代运河、明代运河和卫运河交汇环抱形成中洲之地。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主要建设内容:考棚街步行街区、钞关历史文化街区和清真寺历史文化街区等。
临清古城旅游的总体规划:双轴、三区、两节点。双轴指街巷路轴和运河水轴。两节点是指鳌头矶和钞关节点。三区指市井生活区、运河遗存区、清真宗教区。
依托大运河,临清市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点段和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这里是一处“运河文化的活态博物馆”。近年来,临清市着力抓好中洲古城保护,防止大拆大建,有序开展保护修缮工作。
2020年5月21日,临清市长祁学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抢抓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机遇,整合运河文化资源,稳步推进中洲古城保护利用,深入开展钞关片区(二期)环境整治,进一步打响中国运河名城品牌。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临清篇
数百年滔滔运河水,见证了临清曾经的繁盛。而今漫步临清,依然处处可见运河的遗痕。或许,我们并不需要它再现当年”富庶甲齐郡“的盛景,只要它静静的存在,就让历史去告诉未来吧,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运河故事。
总策划谷建华
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联合出品
附:
关于《古运回望图》
《古运回望图》之创作,旨在弘扬自强不息之民族精神,漕运盛景之再现,贵在推崇厚德载物之中华气量。
公元新世纪开元之年,华夏再沐朝阳,春风又绿神州。翰墨歌盛世,丹青寄赤心。谷建华先生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弘扬运河文化为己任。斥巨资,募群贤,研史料,重考察,集众家之才智,请诸师之妙笔,穿越六百年时空,探寻当年漕运盛景。历时五载,征修四次,终成《古运回望图》。
全卷通高83公分,长210公尺,以明代航运鼎盛时期为背景,以运河为主线,自通州始至余杭终,经京津冀鲁苏浙,四省二市,五大水系,百余城镇,浩浩荡荡,三千余里,一气贯通,气势恢宏。画面兼工带写,五色丹青,师法自然。人物景色,勾勒细腻,疏密得体。山水迤丽,柳岸花明,漕艘栉比,往来如梭,闸坝码头,廪粟云屯,城镇市井,百态人生,纵观全卷,三千里漕运风情尽收眼底,五千年华夏文明彰显其中。正可谓,漕运舟楫之盛,可抵长城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