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夜色绵延走运河

发布时间: 2020-08-20 10:12:12 | 来源: 中国江苏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江南的夏暮秋初,白昼与夜晚有了温差。来到无锡,朋友嘱咐我,一定要去看看古运河的风景。

南长街依运河而建,路面不宽,用石板铺成,清爽整洁。两边建筑古色古香,店铺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几个游客争着与憨态可掬、具有浓郁无锡特色的泥塑大阿福合影,一眼望去,江南的富庶和安宁尽收眼底。

近在咫尺的古运河流淌千年,至今依然奔流不息。夜晚在各种灯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不时有水上巴士穿流而过。站在临河的老码头石台阶上,浑身有湿漉漉的感觉,氤氲着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思绪不由自主也变得轻盈起来。

时光流淌,古代的江南,河网密布,水运是基本的交通方式,沟渠似阡陌一样纵横,几乎家家都近水而居。在外漂泊多日,或读书,或经商的旅人,在乌篷船里头枕着张岱的《夜航船》,度过一段苦旅,而在某天的晨曦中隐隐约约看到远处的清名桥时,家乡在望,心胸一震。

恍惚间,我似乎穿越千年,身穿竹布长衫,撑着发黄的油纸伞,在淅淅沥沥的江南秋雨里站在船头远眺清名桥,远远看到早已接到书信的妻儿,在清名桥上高高的桥拱上眺望亲人回归,那是怎样一种欢喜由心生。

走上大名鼎鼎的清名桥,夜色中运河两岸绵延几里长的古建筑,前店后坊,既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院落,又有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商贾别墅,每座建筑都有着浓重的江南运河人家特色。枕河人家几乎家家都有水码头,古建筑青砖白墙,宅院雕梁画栋,门窗雕花镂空,一派古色古香,让人产生时空的错觉,仿佛时光倒流,一梦千年。

单拱的清名桥全桥用坚硬的花岗岩砌成,拱圈采用江南常见的分节平列式,建造精美。月光下桥拱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一个满圆,与水面不远处天空中满月的倒影相映成趣。

时光深处,清名桥上走过的人无数。顾宪成从京城辞官回无锡,在清名桥上回头看着载着他的乌篷船渐渐远离视线,下定决心回乡创立东林书院。钱钟书携夫人杨绛之手走在清名桥上,会不会向夫人讲述儿时在清名桥上的玩伴和趣事?无锡荣氏家族的少掌柜也在桥面上匆匆而行,却无暇感受两岸的美景,想的是如何把民族工业做大。

桥面上的石板感受着无数双匆匆的脚步,见证着消失的年轮,平滑石板在月光下散发的光芒是那么柔和深邃。那是岁月的包浆,是江南的底蕴和才子的乡愁,更是江南百姓的岁月绵长。

推荐阅读
通吕运河枢纽引提近15000万方水 持续高强度的引提水,有效地保证了沿线供水需求和主城区生态活水畅流,受益范围辐射南通市区、通州、通州湾、海门、启东等地。8月17日,通吕运河水利枢纽提水泵已连续运行5天。8月1日~19日,通吕泵站共运行605.6台时,提水量8377.5万立方米。
苏北运河刘老涧船闸全力保障粮食运输 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储备充足,但今年受到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粮食安全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江苏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京杭运河二通道海宁段烈日下抢工期大抓进度 海宁市京杭运河二通道海宁段建设工程进入抢工期大抓进度阶段,工程一线的建设者们全力以赴战高温、斗酷暑,为尽早实现东西大道桥工程主体施工竭力抢抓进度。项目部也开展了“高温安全生产,防暑降温工作”专项活动,项目部管理人员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高温问候,将防暑降温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确保项目高温季节的做到抢工期、抓进度、保质量、讲安全。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火热的施工现场中迎着高温默默工作着……路基施工少不了局部修整的工人,黑黝黝的脸庞上挂满了汗水,安全帽下的一条毛巾也已被汗水湿透。
徐工港机成套化港口设备助力京杭运河第一大港 此次所需设备的采购项目吸引了行业内多家公司参与,竞争激烈,徐工港机凭借行业领先的研发技术、卓越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品牌力拔头筹。发车前专业检查作为淮海国际陆港建设的重点支撑项目、国家2019至2020年推动先行实施的铁路专用线重点项目,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铁路专用线工程自去年加速建设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刘卫国主持发车仪式此次成套化港口设备共有新能源正面吊1台、燃油正面吊1台、叉车3台、牵引车4台,将助力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煤炭集装箱运输。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