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镇江:当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三好生”

发布时间: 2020-12-14 16:16:10 | 来源: 中国江苏网 | 作者: 陈声秦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12日,“江河交汇山水名城”镇江市第二届大运河文化论坛在镇江举行。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观点鲜明、论据翔实的研究成果。众所周知,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经济与文化的命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镇江,更是这条命脉上最为耀眼的明珠之一。盛会如斯,又有什么样的观点可以提供给人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特别是在今天,镇江正在“跑起来”的时候?

大运河是看的,

又不光是看的

提到大运河,这条镇江人生于斯长于斯的母亲河,“风景如画”是许多人从小到大铭刻到血液里的记忆。

风景秀美,但大运河真不是看的。2019年度苏南运河沿线4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5个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标,河道水质不断提升,河道周边环境不断改善,周边水系灵动畅流。

在当天的会议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研究员王健作了《打造古今大运河美丽中轴——以镇江为例》的主题演讲,在他看来,不管苏南的其他地方把大运河建设得再漂亮,大运河最重要的功能是航运。

而这,恰恰是镇江的骄傲:1980年,被誉为“江南第一闸”的谏壁船闸建成启用,成为苏南运河又一重要入江口门,大运河水上航运功能前所未有得到充分发挥。2007年,市交通部门启动苏南运河镇江段四级航道改三级航道建设工程,对镇江段运河实施分期、分河道整治建设。改造后的航道由原来的宽60米变为90米,实现了两艘千吨级的船舶交汇航行。

据谏壁船闸负责人介绍,谏壁船闸成为沟通南北运河与长江水运的重要航运枢纽之后,2007年船舶通过量达到1.15亿吨,货物通过量6900多万吨。现在,江苏正在实施苏南运河四级航道升三级航道工程,江南运河正向着现代化、生态化、信息化、航运高速化迈进。

如何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成为兼顾发展和保护的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大运河是“挖”出来的,

又是永远“挖”不停的

镇江古运河畔,90余处文化遗产星罗棋布。其中包括江河交汇处、宋元粮仓遗址、昭关石塔、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冷遹旧居、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练湖闸等20余处市、县文保单位。

大运河镇江段也是水利工程技术的典范。镇江至丹阳段穿越丘陵地带,又有江水泥沙淤积,无论开河之艰辛,还是疏浚之频繁,其他河段都无法比拟。因此该河段被称为江南运河的“屋脊”。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运河是“挖”出来的,又是永远“挖”不停的。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士林作了《江南运河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的演讲,在他看来,镇江的运河文化还有大量的文章可以做。他打过一个比方,固城湖的螃蟹,价格就是卖不过阳澄湖的,这里面有多大的质量差异?不一定,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它的价格差异。

大运河流淌着的不仅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更重要的是流淌着绵延不绝的文脉。

历史赋予大运河以丰厚的遗存与时间的景深,镇江的大运河段,完整地分布码头、船闸、桥梁、堤坝等水工设施,运河沿岸的衙署、粮仓、会馆、庙宇和驿站等相关设施,全景地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长廊。从一个更长的历史视角看,农耕时代的漕粮盐运、工业时代的煤炭物资、信息时代的ETC过闸系统,历代的文明成果沉淀在镇江的千年运河中。

就像眼前缓缓流淌的大运河水,看似与世无争,却承载了年货运量1亿吨,相当于沪宁线铁路单线货运量的4倍。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运河的文化富矿,镇江还是要永远“挖”下去。

大运河是镇江的,

又不光是镇江的

有学者提出,大运河在江苏不是“一条线”,而是“一张网”,它通过沿线的各种河流湖泊,沟通了江苏大地。现在,是全域赋能的时候了。

波光粼粼的大运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如何从流淌着的文化遗产中挖掘活生生的历史?如何以新的视角传承运河千年文脉?这些已然成为大运河文化传承中镇江人需要思考并回答的时代话题。

镇江市委书记、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马明龙今年五月份疫情过后就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部署要求,紧扣“江河交汇山水名城”的城市定位,围绕“江河交汇津渡文化示范区、古今水利航运科技文化体验区”的目标定位,积极构建“三园两带十六点”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格局,全力打造特色、走在前列。会上,镇江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徐曙海作出详尽的工作部署。

马明龙指出,去年以来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规划编制初步完成,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协调机制逐步建立。马明龙强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真正搞清楚“缺在哪里、差在哪里、弱在哪里”。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当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三好生”,是镇江奋力争先的目标。

 

推荐阅读
精心打造苏州“运河十景” 让文化名片活起来火起来​ 苏报讯(记者赵焱)昨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许昆林专题调研大运河文化带和水环境建设工作,沿大运河苏州段由北向南,乘船考察了两岸风貌和稻香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横塘驿站、宝带桥等五个规划建设中的苏州“运河十景”景点。在调研中,许昆林强调,苏州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要突出文脉传承,大力抓好运河文化发掘、遗产保护等工作,精心打造40公里苏州核心段,持续打响“江南文化”品牌,促进文旅产业加快发展。他指出,要在做好宝带桥本体提升的基础上,精心推进蠡墅老街等周围片区的开发利用,打好文化牌、提升影响力,将宝带桥区域打造成为大运河苏州段的标志性打卡地。
未来京杭大运河将添“双龙腾飞”新景观 记者昨天在万福快速路施工现场采访时看到,经过施工人员的奋战,万福快速路建设重点节点工程跨京杭运河大桥,完成两侧钢桁架吊装,开始吊装中央部位钢桁架,万福快速路跨京杭运河大桥上部钢结构施工迎来新阶段。跨京杭运河大桥为扬州万福快速路项目的节点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224米,设计时速为80公里,为连续下承式钢桁架拱桥。”中交二航局万福快速路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为确保首节钢桁架吊装工作有序开展,项目部成立了专项施工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召开筹备会并进行吊装试验。
镇江:当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三好生” 现在,江苏正在实施苏南运河四级航道升三级航道工程,江南运河正向着现代化、生态化、信息化、航运高速化迈进。2007年,市交通部门启动苏南运河镇江段四级航道改三级航道建设工程,对镇江段运河实施分期、分河道整治建设。镇江市委书记、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马明龙今年五月份疫情过后就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部署要求,紧扣“江河交汇山水名城”的城市定位,围绕“江河交汇津渡文化示范区、古今水利航运科技文化体验区”的目标定位,积极构建“三园两带十六点”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格局,全力打造特色、走在前列。
千年运河焕发崭新活力 河道生态美观、文化遗产美丽、人民生活美好、文明交流美妙,这是沿线群众对大运河的期待,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新发展理念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图景冬意渐浓,江苏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里,满载着游客的“水上巴士”来回穿梭。河道生态美观、文化遗产美丽、人民生活美好、文明交流美妙,这是沿线群众对大运河的期待,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新发展理念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图景。不久前,在扬州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