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续写千年华章 大运河文化焕发新彩

发布时间: 2021-10-13 16:48:07 | 来源: 光明网 | 作者: 张慕琛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大运河作为先人的智慧结晶,包含了很多治水、漕运、水利开发工程设施。我们的祖先创造性解决了开源、蓄水、地形、洪沙等诸多水利难题,高超的治水智慧、水利工艺,直至今日都让人赞叹不已。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北京地区运河开凿承载悠久历史

大运河是我国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京杭大运河(春秋至清)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整体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北京与大运河关系十分密切,在三千多年的建城发展历史中,由于其重要的历史、地理、军事、政治地位,在我国古代漕运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隋唐时期永济渠的开凿开启了由水道运粮至北京的历史。金代开凿了以北京为漕运中心的人工运河。元代通惠河水源工程和航道工程的实施,使北京地区的水利工程技术水平达到历史最高点,运河进入最为繁荣兴盛的时期。明、清两代基本沿用了元代的运河线路,到清末随着现代铁路兴起,漕运终止。

带着历史和文化积淀,大运河流淌进新时代

近年来,北京市建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进实施机制,印发《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等重要文件,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中长期目标进行了安排,涉及文物、生态、旅游、景观、协同等多个方面。

截至目前,北京市文物局针对白浮泉遗址、“三庙一塔”、万寿寺开展保护修缮成果显著。白浮泉遗址作为大运河北源头。目前,北京市文物局已启动白浮泉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开展遗址范围内都龙王庙等修缮工作,并加强落实文物巡查工作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盘活文化遗产。“三庙一塔”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已全面完工,完成建筑立面粉饰1551.02㎡、围墙围栏粉刷1373.87㎡、绿化用地整理5180.2㎡,其他4670㎡、地面铺装硬化740.03㎡、利用拆违后空地建成居民休闲活动区1处。“三庙一塔”景区文物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于2020年10月工程正式启动,于2021年2月19日入场实施,目前项目主体已完工,通过阶段性验收,正在进行收尾工作。该工程的修缮范围为三教庙用地红线范围内,包括文庙、佑胜教寺、燃灯塔、紫清宫及院落,总占地面积 15978.79 ㎡,总建筑面积2965.04㎡,总投入4000万元,使用北京市文物及历史文化保护区专项资金。万寿寺文物保护第一个阶段完成修缮建筑面积约9297平米;第二阶段拟修缮建筑总面积1392平米,院落铺装面积7129平米。目前完成了9个殿座的大木构件更换修补、苫背墙体砌筑,7个殿座的瓦,完成量达工程总量的90%。

让“千年运河”历史和文物诉说他们的故事

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大运河遗产活起来,以大运河为骨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序展开,大运河文化空间将更好造福于民。新的运河文化地标正拔地而起,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城市副中心剧院及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2年全部竣工。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是以大运河作为国家治理的标志物,从国家首都的视角挖掘大运河文化精髓,建构全国性大运河历史文化展示平台,并纳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之中。截止2021年8月,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已完成混凝土结构施工,主体结构全部封顶,正在有序推进二次结构工程。预计2021年10月前完成大部分二次结构工程、部分幕墙工程。

北京市文物局考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专门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并编制《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五年规划,除文物修缮外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文化场馆建设、水利水务工程建设等系统内容建设。重要的文化及文物工程的实施需要以对外开放为目的,文物本身承载着历史价值,公众通过参观文物及相关文化场所,是一种对于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未来,大运河文化带将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全国文化中心、世界文化名城的示范工程,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心工程,成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千年运河”中华文明金名片的标志工程。


推荐阅读
河为线 城为珠 线串珠 珠带面 魅力运河迎来“高光”时刻 从这些新鲜“出炉”的文旅项目中不难发现,沧州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同发展全域旅游结合起来,集成运河沿线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资源,让古老的运河更具生机与活力,也为沧州大运河旅游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吴桥运河码头为擦亮“杂技之乡”的金字招牌,吴桥县充分利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承办市级旅发大会、杂技节吴桥分会场、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及打造国家5A级景区的历史机遇,把杂技文化、大运河文化元素贯穿于旅游产业发展全过程,推进杂技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提升产业延伸壮大的拉动力,目前已建成文旅项目8个,总投资约11.8亿元。大运河非遗文化公园作为落户沧州的首个国家级大运河项目,以“千里通波,大美运河”为主题,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打造“大运河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
一起来看大运河文化带文博领域建设成果 文物保护和利用方面昌平区大运河白浮泉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勘探总面积1.03万平方米。考古成果方面近年来,北京市文物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组织在大运河沿线开展考古工作,对白浮泉、万寿寺、玉河通惠河、西板桥、清固伦和敬公主园寝、路县故城、大运河故道、小圣庙、善人桥等文化遗产的考古取得了重要成果。2018年对昌平区白浮泉遗址周边、戏台、都龙王庙等处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考古勘探面积12000平方米,发掘面积243平方米。
续写千年华章 大运河文化焕发新彩 北京市文物局考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专门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并编制《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五年规划,除文物修缮外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文化场馆建设、水利水务工程建设等系统内容建设。目前,北京市文物局已启动白浮泉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开展遗址范围内都龙王庙等修缮工作,并加强落实文物巡查工作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盘活文化遗产。带着历史和文化积淀,大运河流淌进新时代近年来,北京市建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进实施机制,印发《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等重要文件,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中长期目标进行了安排,涉及文物、生态、旅游、景观、协同等多个方面。
魅力运河 文武沧州 2021年沧州市旅发大会重点推出了吴桥国际杂技旅游片区,包括吴桥杂技旅游片区5A创建项目和吴桥杂技山水田园综合体,其中吴桥杂技旅游片区5A创建项目,涵盖了球幕影院、运河人家美食街、运河公园等景点。2021年沧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10月8日-10日,在泊头市、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青县、沧县、运河区、新华区举办。为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高标准提升大运河沿线生态,沧州市沧县启动了捷地减河文化生态提升改造项目,展示沧县丰富的河工文化、传统文化,不断擦亮运河文化品牌。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