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北京已创作推出118部大运河题材文艺作品

发布时间: 2021-10-11 14:18:38 | 来源: 中新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9日晚,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在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森林公园漕运码头开幕。记者在开幕式现场获悉,近年来,北京创作推出大运河题材文艺作品118部,作品时间跨度横贯古今,展示出大运河文化的历史文脉、风土人情和掌故传说。

重点资助运河题材作品

今年的运河文化节主题为“游运河,行大运”,通过提炼大运河北京段多样态文化特色,整合沿线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资源,举办形式丰富的“游运河”文化活动,让公众感受运河深厚的文化魅力和崭新面貌,享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进而展现运河在促进国内和国际间文化交流、繁荣经济、推动国运民昌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王杰群介绍,北京市非常重视大运河题材文艺创作,注重大运河题材文艺作品的项目储备,在选题规划上,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底蕴、首都文化内涵,全门类打通题材界限,实现创作联动;在艺术创作上,加大对大运河题材重点文艺作品的创作指导,对有潜力的作品进行跟踪督进,助力作品精细打磨、修改完善和加工提高;在资金扶持上,通过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文化艺术基金、影视出版创作基金、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等对运河题材作品进行重点资助。

近年来,北京创作推出大运河题材文艺作品118部,其中舞台剧31部、影视剧23部、图书57部、其他艺术门类7部,展示出大运河文化的历史文脉、风土人情和掌故传说。

不同艺术角度展现运河之美

开幕式上,王杰群重点介绍了16部大运河题材文艺作品,其中已完成的有8部。

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由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联合制作。作品以交响乐和京剧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舞台形式立体展示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历史遗迹和人文风貌。

民族交响诗《大运河》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民族乐团创排,以“水”的审美意向作为核心,以地理位置为线索,通过恢弘、细腻与淳厚的民族交响诗,展现运河文化的波澜壮阔与润物无声。

舞剧《曹雪芹》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出品。该剧紧紧抓住“曹红文化”这个区域重要文化品牌和特色符号,让《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穿越历史时空与当下时代对话,获2020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扶持。

由北京市昌平区委宣传部、昌平区文旅局、北京宇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评剧《守敬龙泉》,以著名水利学家郭守敬寻找京杭大运河源头白浮泉,并修建通惠河为内容,歌颂劳动人民的民族智慧以及无私奉献的大国工匠精神。

此外,第二季《国粹+》——“水路·戏路”大运河年度戏曲精品大汇、动画片《大运河奇缘》、长篇小说《漕运三部曲》以及《京杭大运河光影实录》(5册),分别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视角展现运河之美,吸引受众走近运河、了解运河。

开幕式上还介绍了评剧《蒲柳人家》、河北梆子《花雅运河》、电视剧《京杭大运河》《大运河文化辞典:全八卷》、电视剧《运通天下》、电视动画片《功夫梨园》、动画片《大运河奇缘2》、北运河历史文化长卷等8部正在创作推进的作品。

据悉,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主办,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通州区委区政府、北京市委网信办、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文旅局、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文联承办,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物报社、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各区委宣传部和文旅局协办。(完)


推荐阅读
河为线 城为珠 线串珠 珠带面 魅力运河迎来“高光”时刻 从这些新鲜“出炉”的文旅项目中不难发现,沧州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同发展全域旅游结合起来,集成运河沿线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资源,让古老的运河更具生机与活力,也为沧州大运河旅游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吴桥运河码头为擦亮“杂技之乡”的金字招牌,吴桥县充分利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承办市级旅发大会、杂技节吴桥分会场、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及打造国家5A级景区的历史机遇,把杂技文化、大运河文化元素贯穿于旅游产业发展全过程,推进杂技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提升产业延伸壮大的拉动力,目前已建成文旅项目8个,总投资约11.8亿元。大运河非遗文化公园作为落户沧州的首个国家级大运河项目,以“千里通波,大美运河”为主题,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打造“大运河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
一起来看大运河文化带文博领域建设成果 文物保护和利用方面昌平区大运河白浮泉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勘探总面积1.03万平方米。考古成果方面近年来,北京市文物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组织在大运河沿线开展考古工作,对白浮泉、万寿寺、玉河通惠河、西板桥、清固伦和敬公主园寝、路县故城、大运河故道、小圣庙、善人桥等文化遗产的考古取得了重要成果。2018年对昌平区白浮泉遗址周边、戏台、都龙王庙等处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考古勘探面积12000平方米,发掘面积243平方米。
北京:到2025年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培育大运河主题精品旅游产品,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将修复大运河生态环境,建设观水、近水的滨水休闲空间,整体打造水城共生、人水和谐的大运河生态文化景观长廊。《规划》提出,增进大运河两岸民生福祉,建设民生之河。
续写千年华章 大运河文化焕发新彩 北京市文物局考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专门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并编制《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五年规划,除文物修缮外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文化场馆建设、水利水务工程建设等系统内容建设。目前,北京市文物局已启动白浮泉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开展遗址范围内都龙王庙等修缮工作,并加强落实文物巡查工作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盘活文化遗产。带着历史和文化积淀,大运河流淌进新时代近年来,北京市建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进实施机制,印发《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等重要文件,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中长期目标进行了安排,涉及文物、生态、旅游、景观、协同等多个方面。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