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运河寻踪处 东城风光好

发布时间: 2021-11-05 16:06:38 | 来源: 东城区融媒体中心 | 作者: 王慧雯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大通桥上望漕粮”的盛景,在城市更新改造中重现;蜿蜒流淌的玉河,流进了胡同人家的生活;旧时的皇家粮仓,重新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探访1

追忆漕运盛景打通运河文脉

深秋的午后,迎着温暖的阳光,沿着东二环一路向北,在通惠河与东二环护城河交汇之处,水绿掩映之中的大通滨河公园显现在眼前。

步入这处总面积8.9公顷的带状公园,耳旁的喧嚣瞬间消失。沿着长约3.3公里的健身步道向前,两旁马褂木、七叶树等园林植物错落有致。公园内,活力青年正在篮球场挥洒汗水;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强身健体;孩子们追逐嬉戏,和伙伴一起探索公园里更多的“秘密”。

很难想象,曾经这里环境脏乱、房屋破旧。为彻底改变地区环境面貌,2016年,东城区将这里列为棚改重点项目,实施全面整治、绿化美化。历时近四年的整治提升,如今,这里成为自然野趣与历史文化相融的城市森林公园,变身优美的“进京第一窗”。

与其他公园相比,大通滨河公园的位置重要而特殊——它坐落在明清时东便门与大通桥所在地。据史料记载,元代,为了解决南方大运河通往大都城的漕运,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疏通了大都城至通州的通惠河。明朝以后,北城南移、东城东扩,这附近建起了东便门,从通惠河过来的漕运货物不能直接坐船进城,就在东便门外修建了大通桥码头,货物从这儿下船,因此成为大运河漕运的北端终点。

如今,大通桥已无迹可寻了,但这段重要的漕运历史却不能忘记。

北京园林学会特聘专家刘巍介绍:“在明清两代,这里是非常繁忙的漕运码头,故有‘大通桥上望漕粮’一说,大通滨河公园名字中的‘大通’也由此而来。”

公园的前身是西忠实里棚户区,此前曾是通惠河生态走廊的一个断点。2015年,西忠实里启动腾退,成为东城区首个实行征收政策的平房区棚改项目。

在西忠实里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工人们发现有位老太太家的平房,墙砖似乎和别人家不太一样。专家立刻前来考证,这才发现,她家用的竟然是当年明城墙的城墙砖,和明城墙遗址公园里剩下的老城墙砖一模一样。应该是当年附近居民拾回东便门城楼旁的老城墙砖,盖起了自家的平房。大通滨河公园设计师张立真说:“这么珍贵的老城墙砖不能浪费啊,我们就把这些老墙砖再次加以利用,砌成了公园内一段景观墙。”

不仅如此,在大通滨河公园建设过程中,东城区特意在大通桥原址区域设置名为“大通追忆”的文化展示区。展示区内,一段汉白玉栏杆石桥从河边探出,桥中央是石雕的滔滔河水,水面上散落着一块块大青石。石头上刻着隋唐时期大运河、金中都水系、元大都水系、繁忙漕运等画卷,再现了“大通桥上望漕粮”的历史景观,让人们在昔日的繁华漕运之地追忆过往,感受历史的文脉。

刘巍说:“大通滨河公园的建成将生态走廊有效连接起来,从更长远的视野来看,也连接了中心城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网和生态脉络。同时,公园建在大通桥遗址附近,正处漕运重要节点之上,更是承上启下,打通了大运河的千年文脉。”

探访2

重走玉河古道领略“水穿街巷”

位于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中段的玉河,也与大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不久前,68岁的朱天纯特意组织老同学,一起回到玉河地区,找寻儿时的记忆。

在午后暖阳的映照下,微风拂过碧色的玉河河道,水面泛起了涟漪,芦苇随风轻轻摇曳;河岸上,白玉的石桥、木质的围栏、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仿佛时光流转,古时大运河的历历景象尽收眼前。

朱天纯惊喜地发现,位于东不压桥胡同的玉河遗址博物馆内,新增了一处春风书院,院内有玉河庵山门遗址的夹杆石和玉河庵碑,以及雕刻着漕运码头盛景的壁画,传递着700多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如今,玉河地区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朱天纯出生在玉河南段旁的东吉祥胡同。对于上个世纪的玉河,他回忆道:“在我小的时候,桥底下没有水,玉河已经覆盖成暗河。对于这段河道的记忆,也就是零星的一些地名:后门桥、东不压桥、东板桥等等,还能让人们知道曾经有一条河在这里经过。”

玉河是元代通惠河在大都城的一部分,什刹海至前三门的河段,也被称为“御河”。700多年前,郭守敬修通了这条河道,让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得以延伸到皇城。明代之前,这里曾是漕运进京的通道。尔后,这条穿越了元、明、清三代的古老河道,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衰败,被深埋在层层叠叠的民房之下,玉河从此消失。

2006年,随着“北京玉河历史文化恢复工程”的启动,玉河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2014年,京杭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同年,玉河故道二期保护工程启动。2017年,随着二期工程完成,700余岁的玉河整体亮相。

“北京玉河历史文化恢复工程”实施方、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姚文国介绍:“工程从平安大街到北河沿大街,全长600余米。按照整体修缮设计,在历史古河道遗存范围建成了景观公园。在公园的观水平台建设时,充分考量了既要让观景者能够尽量亲近水道,感受身处玉河之中的意境,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又要保证安全,所以有了观水平台上兼具扶手功能的大运河风情浮雕画,让过去和现在的河畔风光同时展现在游览者眼前。”

在玉河的景观平台上,5处铜色浮雕连成长卷,白浮泉、张家湾、杨柳青、南阳修船厂、微山湖……一幅“京杭大运河风情图”浓缩了1700多公里的大运河河岸繁华热闹风光。现在的景观公园,已经与玉河古道融为一体,成为“水穿街巷”美景中的一抹亮色。

在玉河缓缓流经的老胡同里,城市的更新改造也在有序进行。

近年来,为统筹推进老城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东城区以南锣鼓巷地区雨儿、帽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为试点,探索老城保护复兴的新路径。特别是东城区探索推进的胡同“共生院”模式,为老城保护打开了一条新思路。

如今,在这些胡同里,月白灰墙、如意门楼下,随处可见园林小景;清水脊、硬山墙旁,现代化厨卫浴舒适方便;垂花门、影壁墙内,居民在“小院议事厅”协商共治美丽家园……这既是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也是城市更新改造和历史风貌保护互利共赢的一种探索。

探访3

寻访皇家粮仓“运”味久久相传

玉河往东3公里处,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南新仓,因作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粮仓,而闻名于世。

南新仓俗称东门仓,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元代北太仓旧基上起建而成。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日用百货公司仓库。2004年7月,根据北京一商集团的改革规划,由百货公司改制组建的北京南新仓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从此,老仓不再是存放的代名词,以“南新仓文化休闲街”的身份迎接着八方来客。

经过精心打造的南新仓文化休闲街,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长千余米的步行街两旁,分布着30余家商户,为游客提供美食、休闲、演出、艺术等多重文化体验。在艺术画廊、音乐中心、影视俱乐部、小剧场里感受视觉与听觉的极致体验;在大董烤鸭店、天下盐川菜、红京鱼等特色风味餐厅里来一场美食盛宴……南新仓在历史变迁中走出了一条“新的在旧的中,时尚在历史中”的新路径。

民间谈起北京作为京城的标志,有“五坛八庙十三仓”之称,意思是拥有了这些设施,就具有一国之都的规模。其中“十三仓”包括禄米、南新、旧太、海运、北新、富新、兴平、太平、储济、本裕、丰益十一仓,加上通州的中仓、西仓,总计十三仓,统称为“京通十三仓”。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维系元、明、清三朝皇城子民粮食命脉,蔚为壮观的“十三仓”,那成百上千座廒库现在在哪儿?今年66岁的孙永红是个“老仓迷”,怀着对东城文化的热爱,退休后的孙永红带着心中的疑问,凭借三份地图:明万历年东城图、清乾隆东城图、1950年北京街道详图,开启了寻访老仓之路。

在禄米仓胡同73号院的最深处,孙永红见到过两座大廒和一座小廒:两座大廒并列坐北朝南;小廒则个头小、仓间小,没有气窗。隔壁71号院东北角楼群中敞亮亮一排老仓,也曾让她激动不已:“这些老仓都很斑驳、沧桑,却又都很有气势,沉默中透着厚重与威严。”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原北京军区总医院)东南角密密的建筑中,孙永红找到过旧太仓的一座老仓。“史料说仓房墙壁有护墙板,前有罩门。这座坐南朝北的老仓,就有罩门,很像是四合院的垂花门,只是要小好几号。”

据记载,旧太仓在清代被分成了富新仓、兴平仓、南新仓和旧太仓四座仓。2019年,在东城区“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中,医院西门北侧富新仓的仓廒外墙开始启动修缮。由于历史原因,这道墙曾被水泥砂浆遮住。历经一个半月的修缮,本着修旧如故的原则,仓廒外墙再度将“容颜”展现于世人眼前。

“太漂亮了!太有气势了!”孙永红不禁感叹道:“历经六百余年风雨,这些仓廒能保存下来是多么的不易。”

千年运河源远流长,滋养着文明的肌体。在东城这片文化沃土上,激活传统与现实,续接过去与未来,运河千年文脉永续流淌。


推荐阅读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大会11月6日于台儿庄召开 11月3日下午,2021台儿庄区文旅产业升级发展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大会新闻发布会在枣庄市台儿庄区市民中心召开。文化旅游业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台儿庄城市转型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枣庄市台儿庄区围绕“中华运河文化传承核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遗产”三大定位,充分发挥台儿庄古城溢出效应,着力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由台儿庄古城游向全域游转变的发展之路。
埃及苏伊士运河将提高船舶通行费 声明说,苏伊士运河的船舶通行费将于2022年2月提高6%,液化天然气船和邮轮除外。不对液化天然气船和邮轮的通行费进行调整,主要是考虑到近期液化天然气船的海运贸易量和新冠疫情对旅游业造成的重创。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4日发表声明说,将于2022年2月提高苏伊士运河的船舶通行费。
从南船北马到水陆空联运 淮安如何赓续千年荣光 地处南北要冲和水运要塞,淮安也是当之无愧的南北交通枢纽、水陆襟喉要地,明清两朝漕运总督府和河道总督府均驻节于此,可见其地位。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淮安被列为京津冀至长三角主轴上的重要节点之一,与徐州、连云港作为组合枢纽被明确为80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淮安港被列为36个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之一。重塑“运河之都”的繁华盛景淮安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也得到国家规划层面的支撑。
《大运河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出版 据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大运河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是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在文脉梳理与价值阐释方面的重要成果,对国内外运河遗产保护实践进行了详实的综述,对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体系研究、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理论、大运河遗产保护设计方法、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大运河展示利用方法、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拓展、大运河涉建项目文物影响评估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我国大运河保护理论与方法展开系统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