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三千里运河要津 两千年孕育复兴

发布时间: 2022-04-26 16:13:58 | 来源: 淮海晚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平湖渺渺漾天光,泻入溪桥喷玉凉。一片蝉声万杨柳,荷花香里据胡床。”这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描写大运河美景的诗句。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作为沟通中国南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桥梁和纽带,沿岸城市兴衰与之息息相关。

清口枢纽、双金闸、洪泽湖大堤淮阴段……丰富的运河遗产,璀璨的文化珍宝,诉说着淮阴千年的历史。大运河淮阴段,沿线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区和缓冲区面积超过1万公顷,约占整个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14%。2000多年来,大运河淮阴段随运河饱经风霜、再度辉煌。

●运河开凿兴城市

在漫长岁月里,京杭大运河历经4次改道才形成了今天的模样,但淮阴段一直是大运河的中心和枢纽。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沟通江、淮,然后经由泗水北上争霸,泗口成为其首先控制的咽喉。”淮阴区政协文史委主任徐业龙说。后历经数百年发展,淮阴(今马头镇甘罗城)成为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并与淮泗交汇处的泗口镇、邗沟入淮末口的北辰镇,共同构成了淮水下游的最大城镇群。“其中淮阴最为繁盛,是淮河下游地区重要的文化、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军事要冲。‘淮阴市’也成了秦汉古籍中所能见到的少数几个‘市’之一。”徐业龙说。

“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因为战火频仍,大运河淮阴段的作用主要还是体现在军事上,但对农业开发也有一定作用。”淮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朱维明说。

公元7世纪初,隋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西至长安、北到涿郡、南达余杭的南北大运河。唐宋两代,汴水、泗水与淮水交界的南北水上交通枢纽地位,保证了淮阴的繁荣,众多名人北上南下经过留宿此地,留下大量的诗词歌赋名篇。淮安在黄河、淮河与长江,以至钱塘江间水运枢纽地位得到加强,淮阴、楚州、泗州等城市居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运河治理忧人心

淮安,意为淮水安澜。淮安的清晏园、镇淮楼都寄托着千百年来淮安人民对淮水安澜的期盼。

在漫长的岁月里,大运河与淮河在清口曾平稳交汇,漕运通畅,南宋绍熙五年黄河决口却改变了这一状况,也改变了漕运以及淮阴的历史。徐业龙介绍,决口的黄河裹挟着泥沙奔腾而下,夺泗水水道直扑清口而来,入清口后夺淮河水道入海,形成黄河夺淮局面。至明初,黄河夺淮大势已定,淮安清口以下黄淮合流,水患频繁,时常危及漕运安全。自此,浩大的治水工程在黄、淮、运交汇之处的清口拉开序幕。

为保证漕运畅通,明清两朝自潘季驯大修高家堰、修建洪泽湖大堤开始,在以马头镇为中心、北至杨庄、南至武家墩、西到吴集一带,与多泥沙的黄河展开了270余年的较量。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四年(1576年),河决崔镇,清口淤塞,高堰堤大坏,潘季驯筑堤修浚。明万历年间,清口水利枢纽的格局基本形成。由于潘季驯对黄、淮、运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治理,使得大运河淮阴段相对稳定了一个时期。

●运河故事谱新篇

“大运河淮阴段的开挖、修筑、完善、疏浚和通航的历史不仅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做好运河保护文章、留住文化根脉,具有重大意义。”徐业龙说。

如今的大运河淮阴段,经过不断推进河道修复、河道综合整治、景观绿化等工程,处处洋溢着生机。对大运河淮阴段的保护除了建设保护工程、聘请专门的看护人员,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树立保护意识。目前,运河沿岸群众已形成自发的保护意识,来往游客也对千年运河古遗存心存敬畏,倍加爱护。

做好利用的文章,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基本方针,把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让大运河继续为人民造福。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李德楠认为,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很有意义,推进大运河保护与利用有益于淮安城市复兴。

如今,淮安如火如荼地推进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大运河百里画廊淮阴段从五河口至与洪泽区交界的侯二门,全长约23公里。全段以规划编制为先导,以特色打造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创新打造“一带两区三园一集群”,统筹推进区域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目前,位于淮阴区马头镇京杭大运河南侧的“华章·大角牧风”特色田园综合体项目有序推进。该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占地约1.3万亩,致力打造集农业、旅游、研学、文化、商娱、康体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现代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叫响大运河百里画廊淮阴段特色品牌,淮阴正应“运”而起。


推荐阅读
“一区一图则”,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获批发布 浙东运河萧山老城厢段(张海滨摄)滨江区——一河一园·诗意西兴滨江区主要涉及西兴运河(浙东运河),文化公园的建设将重点围绕浙东诗路启程核心展示园以及越王城特色展示点展开。三白潭湿地(引自“余杭发布”)临平区——三河两园·水乡古镇临平区涉及杭州塘、上塘河、运河二通道三条河道,文化公园的建设将重点围绕塘栖江南运河名镇、上塘古韵寻踪两个核心展示园及超山等特色展示点展开。河道总长度达261千米,流经拱墅区、上城区、临平区、余杭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等七个运河沿线中心城区。
三千里运河要津 两千年孕育复兴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李德楠认为,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很有意义,推进大运河保护与利用有益于淮安城市复兴。清口枢纽、双金闸、洪泽湖大堤淮阴段……丰富的运河遗产,璀璨的文化珍宝,诉说着淮阴千年的历史。淮安在黄河、淮河与长江,以至钱塘江间水运枢纽地位得到加强,淮阴、楚州、泗州等城市居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留住千年运河的美丽与乡愁 对大第九村大运河民俗文化展馆进行全面修缮,邀请县域内文艺工作者对运河沿线民俗、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发掘、搜集,并撰写成集,延续运河文脉。垃圾、柴草、破建、丑建、违建、旧建荡然无存,白墙灰瓦、徽派装饰,老堤换新颜,风景美如画。运河沿线的3位“兵支书”与其他街村书记一同带领党员,勇担当、做表率、办实事、开新局,投身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西街党支部书记孙红旗把自家的祖宅拿出来为群众建游园小广场,带病做好迁坟工作,改善河堤环境。
江苏淮阴:绘就运河“新画卷” 下好产业“联动棋” 大运河百里画廊淮阴段围绕清口枢纽核、水工文化片、城河共生带、水美乡村带、生态郊野带的“一核、一片、三带”总体布局,全面打造淮阴文化长廊、生态绿廊、经济走廊。淮阴区立足“世界遗产区、中国网红地”定位,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发掘、保护和展示工程,推进清口枢纽文化公园和高家堰治水文化馆建设,展示古人治水智慧及水工文化。激活历史遗产,讲好运河故事清口枢纽、双金闸、洪泽湖大堤淮阴段……大运河淮阴段沿线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区和缓冲区面积超过1万公顷,约占整个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14%。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