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一区一图则”,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获批发布

发布时间: 2022-04-27 14:00:37 | 来源: 杭州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让大运河杭州段成为中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一处“高地”“窗口中的窗口”,杭州有了清晰的建设“蓝图”。

日前,记者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历经数年“精耕细绘”,《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下简称《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复。“《规划》的出炉,进一步明确了杭州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空间范围、资源特色、重点项目及管控要求……将加速我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步伐。”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翻开《规划》,除纳入世界遗产范围的“杭州塘、上塘河、中河、龙山河、西兴运河”等河道之外,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还涉及“余杭塘河、西塘河、东苕溪”等历史运河主河道,以及“运河三堡段、杭甬运河、运河二通道”等现状运河主河道。河道总长度达261千米,流经拱墅区、上城区、临平区、余杭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等七个运河沿线中心城区。

根据《规划》,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将依托十一条骨架河道,串联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等四类功能空间,形成“山水群落、河岸双带、核心十园、特色百景”规划结构。

“在河道经过的重要运河文化资源集聚区域,《规划》精心布点了10个核心展示园,作为参观游览和文化体验的主体区,其中拱墅3个,上城2个,临平2个,萧山、滨江、余杭各1个。”《规划》编制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园包括拱宸桥运河文化群落核心展示园、塘栖江南运河名镇核心展示园、上塘古韵寻踪核心展示园、浙东诗路启程核心展示园、浙东官河复兴核心展示园、皇城宋韵核心展示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核心展示园、运河西部水乡粮仓核心展示园、江河汇现代运河核心展示园、武林运河繁华商旅核心展示园等。

市规划资源局负责人指出,此次《规划》实现“一区一图则”,对各河段文化地标、特色山水景观、题名景观,以及蓝绿空间、交通及慢行系统等均进行了优化引导,“确保各城区拿到图则,就知道市级层面规划对各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及管理的要求,了解大运河公园该怎么建、怎么管”;同时,《规划》进一步细致梳理了河道周边历史与现当代运河文化资源,“像运河大剧院、运河文化艺术中心等新时代建筑,也都新增纳入运河文化资源,体现杭州大运河城河相依、活态传承的特点。”

记者了解到,201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基础上,规划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当前,大运河沿线省市均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我市由运河集团和余杭区牵头的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等6大工程已纳入国家级标志性项目,临平、萧山等各地也已积极启动项目建设,确保2023年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塘栖—三堡示范段落精彩亮相,塘栖、拱宸桥、大运河遗产公园等示范重点版块基本建设完成;2025年,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运河文化活动;2035年杭州段成为中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样板。

“大运河杭州段既是大运河沿线二十七个城市中唯一兼具京杭运河、隋唐运河、浙东运河三类运河的段落区域,同时也是千年延续的南部漕运枢纽,这使得杭州段实现打造吴越、宋韵文化高地的同时,有机会成为展示中华文明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的重要窗口中的‘窗口’。”市规划资源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规划》为引领,更好地推进杭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加快建设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将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窗中之窗”,持续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名片。

杭州各区重点规划内容

拱墅区——五河三园·京杭南端

拱墅区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中涉及“杭州塘、上塘河、中河、西塘河、余杭塘河”五条河道,文化公园的建设将重点围绕拱宸桥运河文化群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武林运河繁华商旅三个核心展示园,及半山、祥符桥、欢喜永宁桥等特色展示点展开。展示主题既包含京杭运河南端的文化地标,运河漕运的税收文化、粮仓文化,杭州丝绸之府的丝绸生产、加工、商贸的见证,近现代运河工业文化进程的见证,又包含现代运河文旅融合发展,运河文化国际交流,数字再现创新展示运河文化等。在此将体验到国际品质与千年运河的有机融合,滨水联动与水岸共赏的世界级城市滨水公共空间。

京杭运河拱宸桥段(引自“拱墅发布”)

余杭区——四河一园·湿地古城

余杭区涉及杭州塘、西塘河、东苕溪、余杭塘河四条河道,文化公园的建设将重点围绕运河西部水乡粮仓核心展示园和三白潭湿地及东塘湿地、余杭古城、西溪闲林湿地等多处特色展示点展开。展示主题包含大运河漕运粮仓文化,历代仓储技艺创新精神,以及运河水乡田园风貌展示体验。

三白潭湿地(引自“余杭发布”)

临平区——三河两园·水乡古镇

临平区涉及杭州塘、上塘河、运河二通道三条河道,文化公园的建设将重点围绕塘栖江南运河名镇、上塘古韵寻踪两个核心展示园及超山等特色展示点展开。展示主题既包含望山见水的运河古镇风貌、风俗浓厚的水乡风情体验、桑蚕丝织创新传承,又有运河千年古韵文化,运河非物质文化及艺术,南宋运河的外事馆驿文化等。

塘栖古镇(引自“临平发布”)

上城区——四河两园·皇城宋韵

上城区涉及中河、龙山河、运河三堡段、上塘河四条河道,文化公园的建设将重点围绕皇城宋韵、江河汇现代运河两个核心展示园,以及闸口白塔等特色展示点展开。展示主题包含宋韵文化、南宋市井文化、德寿宫皇城宫苑、中外多元文化交融展示,以及三堡船闸,海塘文化,江河汇现代运河文化等。

凤山水城门(引自“上城发布”)

萧山区——两河一园·浙东首邑

萧山区主要涉及西兴运河(浙东运河)和杭甬运河(包括浦阳江和西小江),文化公园的建设将重点围绕浙东官河复兴核心展示园,以及浙东古纤道及萧绍海塘、衙前名镇、义桥老街、新坝船闸、越王城等多处特色展示点展开。展示主题包含浙东古运河源头,海上丝绸之路内河起点,萧山运河古城地域文化,历史水运与现代铁路、公路运输交汇转运交通枢纽等。

浙东运河萧山老城厢段(张海滨摄)

滨江区——一河一园·诗意西兴

滨江区主要涉及西兴运河(浙东运河),文化公园的建设将重点围绕浙东诗路启程核心展示园以及越王城特色展示点展开。展示主题包含浙东运河诗路人文风貌、西兴过塘行商贸驿站文化、钱塘-运河水利航运科技文化等。

西兴过塘行码头(引自“滨江发布”)

西湖区——一河一点·塘河人家

西湖区主要涉及余杭塘河、宦塘河等运河河道,以及西溪湿地等历史上的运河重要水源。文化公园的建设将围绕余杭塘河沿线及三墩五里塘历史地段特色展示点展开。展示主题包含水墩相依、圩田孤丘的独特地貌景观,以及集“农耕-农产品加工-水运-商贸-仓储”于一体的运河城镇传承典范。

余杭塘河(叶家迪摄)

注:文中规划图纸均来源于《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


推荐阅读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快见成效 康彦民先后来到园博园、非遗展示中心、工人文化宫、大化工业遗存提升改造、非遗服务中心、南川楼片区一期文化街区、王希鲁闸所、海河路运河桥、运河公园、百狮园等项目现场,实地检查项目进度、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河道清理、桥梁建设、造林绿化等情况,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现场研究解决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本报讯(记者郭彬孙健)4月26日,市委书记康彦民就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建设到中心城区调研检查。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围绕既定目标任务,抢抓工期、加快进度、严控质量、确保安全,坚决如期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一区一图则”,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获批发布 浙东运河萧山老城厢段(张海滨摄)滨江区——一河一园·诗意西兴滨江区主要涉及西兴运河(浙东运河),文化公园的建设将重点围绕浙东诗路启程核心展示园以及越王城特色展示点展开。三白潭湿地(引自“余杭发布”)临平区——三河两园·水乡古镇临平区涉及杭州塘、上塘河、运河二通道三条河道,文化公园的建设将重点围绕塘栖江南运河名镇、上塘古韵寻踪两个核心展示园及超山等特色展示点展开。河道总长度达261千米,流经拱墅区、上城区、临平区、余杭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等七个运河沿线中心城区。
三千里运河要津 两千年孕育复兴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李德楠认为,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很有意义,推进大运河保护与利用有益于淮安城市复兴。清口枢纽、双金闸、洪泽湖大堤淮阴段……丰富的运河遗产,璀璨的文化珍宝,诉说着淮阴千年的历史。淮安在黄河、淮河与长江,以至钱塘江间水运枢纽地位得到加强,淮阴、楚州、泗州等城市居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留住千年运河的美丽与乡愁 对大第九村大运河民俗文化展馆进行全面修缮,邀请县域内文艺工作者对运河沿线民俗、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发掘、搜集,并撰写成集,延续运河文脉。垃圾、柴草、破建、丑建、违建、旧建荡然无存,白墙灰瓦、徽派装饰,老堤换新颜,风景美如画。运河沿线的3位“兵支书”与其他街村书记一同带领党员,勇担当、做表率、办实事、开新局,投身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西街党支部书记孙红旗把自家的祖宅拿出来为群众建游园小广场,带病做好迁坟工作,改善河堤环境。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