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大运河京冀段月底通航香河准备好了!

发布时间: 2022-06-16 16:59:37 | 来源: 新华网北京频道_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6月的大运河香河段中心码头和运河小岛风光旖旎,美丽如画。(赵祥茹摄)

京杭大运河河北省廊坊香河段21.7公里河道旅游通航一年之际,迎来了北京段与河北段旅游通航倒计时,京冀北运河旅游航道将于本月底互联互通。大运河“京畿首驿”香河县准备就绪。

6月的香河,风光旖旎,在水清岸绿的香河中心码头,6艘干净整洁、古朴优雅的游船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盛装待发。大运河在香河县绕了一柄寓意吉祥美好的“如意”形状,在这柄“如意”上,由北向南依次镶嵌着珍珠般的鲁家务码头、中心码头、王家摆码头、安运码头、金门闸码头,这些记录着大运河往日繁华的码头修葺一新,静候八方来宾。

乘坐游船由北向南,一条碧水连起运河春色、河湾湿地、河务印象、半岛寻芳、如意荷香、悠然水岸、芳甸闻歌、烟波钓徒、河畔船趣、金门古韵十大景区,令人流连忘返。

据介绍,大运河香河段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两岸3000多亩运河生态景观带上,蜿蜒着一条丰水厚绿、鸥鹭翔集的生态廊道。

香河县还结合水上航线,打造了运河沿岸陆上精品旅游线路。以京哈高速香河北出口为中心,向北直达蒋辛屯潮白河精品旅游片区,向南直通城区和以中心码头为核心的大运河文化公园。

与此同时,香河县展开了“焕彩运河”亮灯工程。提升以两桥一闸一坝(王家摆桥、安运桥、曹店船闸、橡胶坝)为核心,码头、船闸、滨河绿道为辅助的夜景亮化层次,让运河夜游展现流光溢彩的迷人风采;在运河沿岸谋划了民俗风情小镇建设,小镇将突出弘扬运河文化,集中打造民俗体验、文化创意、加工仓储三大板块,以及古渡春荫、渡口遗址公园等精品节点,再现千年运河盛景。

今年2月,香河县与通州区就京冀北运河旅游通航后游船运营、联合执法、安检防疫等工作进行对接,拟定3条游船航线:第一条是通州二号码头至香河中心码头(长航线),途经甘棠闸、榆林庄闸和杨洼闸,全程40公里,行程4小时(单程);第二条是通州柳荫码头至香河中心码头,途经甘棠闸、榆林庄闸和杨洼闸,全程32公里,行程3.5小时(单程);第三条是通州和合驿码头至香河中心码头,途经杨洼闸,全程6公里,行程45分钟(单程)。

大运河香河段的王家摆桥、安运桥和运河堤防工程是打通通航“瓶颈”的锁钥工程。王家摆大桥是大运河入香河境后通过的第一座桥梁。原为2010年改建的两联八孔钢筋混凝土桥,去年3月,为满足运河旅游通航和安石路西延规划要求将原桥拆除。正在建设的这座大桥设计以“如意”形的浪花为构思元素,将大运河奔流涌动之态与“如意”的古典华美相融合,散发着独特的运河文化风采。目前大桥建设已完成过半,建设单位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班加点施工,争取早日具备通车条件。




推荐阅读
淮安百里画廊绘就运河新画卷 建设中国水工科技馆、打造板闸遗址公园、提升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时期,淮安正积极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公园建设,聚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质、时代特征的“运河之都百里画廊”品牌和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提升项目山阳湖段千舟过闸传承中华水工文化在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山阳湖景区,全国首个以“水工”为主题的科技馆——中国水工科技馆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据淮安市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中国水工科技馆项目一期工程,板闸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已全面启动。
大运河京冀段月底通航香河准备好了! 与此同时,香河县展开了“焕彩运河”亮灯工程。在运河沿岸谋划了民俗风情小镇建设,小镇将突出弘扬运河文化,集中打造民俗体验、文化创意、加工仓储三大板块,以及古渡春荫、渡口遗址公园等精品节点,再现千年运河盛景。6月的大运河香河段中心码头和运河小岛风光旖旎,美丽如画。
杭州京杭大运河三大景区改造全部完工 文艺老街焕新回归 今年3月,大运河(杭州段)水岸互动文旅融合提升工程开启,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小河、大兜路、桥西三条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日前,小河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完工,此前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提升工程已相继完成。这意味着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三条老街区提升改造工程集体收官,富有江南特色的运河老街焕新回归。
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郑州站开启 6月18日,郑州图书馆将举办“阅读大运河”主题讲座,邀请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重要参与人、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阎铁成为大家讲解中国大运河郑州段的古今沧桑巨变。本站活动在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组委会和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支持下,由郑州图书馆承办。6月15日,“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郑州站”活动启动仪式在郑州图书馆举行。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