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流淌的大运河,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资源。如今,一场以“运河清风”为标识的廉洁文化赛事,正从大运河原点城市扬州走向全国。
6月19日,由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江苏省纪委监委、扬州市纪委监委、扬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扬州“运河清风”微电影大赛迎来“丰收季”——大赛颁奖活动开启线上首播,119部优秀作品获奖。
千部作品,绘就以廉洁文化建设助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图鉴
本届大赛累计收到1605部微电影、微视频参赛作品,来自23个省(区、市),大运河沿线城市报送作品625部。
赛事为什么拥有高人气和全国影响力?这背后,是各主办承办单位精心谋划,合力推动运河文化、廉洁文化与光影艺术相融合,在5G时代丰富表达形式、开拓传播路径的创新举措。
本届大赛集聚了一大批优秀的廉洁微电影、微视频作品,这些作品以宏阔的视角、精巧的构思、生动的叙事,灵动呈现了运河文化的历史底蕴、时代价值和当代形象。“运河清风”廉洁文化品牌以其独特鲜明的辨识度和强大的号召力,成为推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传播与发展廉洁文化的重要力量,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探索了有益路径。
光影下的运河多姿多彩,镜头里的廉洁故事触动人心
当一罐黄豆“哗啦”一声倾撒案头时,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更带来心灵的触动。由河南省虞城县纪委监委创作的参赛作品《掷豆自省》获得大赛微电影类一等奖和最佳导演奖。影片讲述了宋朝廉吏赵概每天反省当天所做之事是善事还是错事,善事便在罐子里放入黄豆,错事则放入黑豆的故事。“我们图的并不是获奖,目的只有一个,将古代廉吏的风采尽可能多地传递给身边的党员干部。”出品人、虞城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刘法启说。
由扬州市交通运输局创作的微电影类一等奖作品《河口》,讲述了扬州贤吏阮元后人在大运河整治工程中的故事,影片充分运用扬州元素融串剧情,表现了扬州人身上的清风正气和传承关系。
北京市通州区纪委监委报送的《密符扇:大运河上的清廉密码》获得大赛微视频类一等奖。出品人、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代主任吴斌介绍,“军粮经纪密符扇”体现了古人为防弊而生发的智慧。他表示:“期待让大运河承载的廉洁文化焕发新活力、迸发新光彩、助力新发展,共同唱响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运河清风’。”
“电影的诞生为我们的生活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窗口。今天的电影更专业、更普及,也更大众。这届‘运河清风’微电影大赛的许多参赛作品通过镜头讲述平凡人的故事,或褒奖、或警示、或启迪,让更多的人看到新时代的运河文化,看到廉政建设的丰硕成果。”大赛复评委员会主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导演王智说。
“通过这些作品,让大家了解到运河的故事、运河的文化,特别是跟运河有关的廉洁文化。”本届大赛终评委、中国电影集团艺术委员会主任江平为大赛作点评。他认为,好的作品能够时刻给人以警示,正是这些作品,让人深深感受到廉洁的重要性,感受到运河文化的厚重。
不断注入新时代内涵,铸就引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指示精神,为本届‘运河清风’微电影大赛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为本次颁奖活动专门发来贺信。
江苏省纪委监委在贺信中表示,深入发掘利用大运河廉洁文化资源,举办“运河清风”微电影大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要指示精神的扎实举措,是汲取大运河文化丰厚滋养、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抓手。
廉洁文化建设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期盼,更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运用光影艺术和镜头语言,是讲好新时代廉洁故事的新表达、新探索。
短则3分钟、长则30分钟,微电影、微视频虽然形式“微小”,传递的却是底蕴深厚、意义深远的廉洁文化。如今,中国·扬州“运河清风”微电影大赛已成为推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传播与发展廉洁文化的重要力量,成为引领全国廉洁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作为大赛主办方之一,我们将不断深化拓展活动内涵,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努力营造和弘扬崇尚廉洁的良好社会风尚,为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让好作品传播得更广更远,大赛获奖作品将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电影频道、中组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直播频道等平台上进行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