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展示京杭大运河济宁段建设开通以来不同时期的光辉历程,阐述大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描绘大运河在新时代展现的新成就,济宁市委宣传部与中国山东网合作,重磅推出《济宁好“运”来》运河文化口袋书。今天上午,《济宁好“运”来》正式发布。
水,不仅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更是一座城市的命脉。济宁处于整条京杭大运河的中段,是运河流经最长的城市,素有“运河水脊”“运河之都”之称,这里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厚,是大运河沿线8省(市)35个城市大运河保护申遗工作的重点区段。新时代的济宁大运河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具有港航物流、旅游观光等多种带动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用“济宁好‘运’来”作为书名,既体现了大运河的时代价值,也赋予一种美好的寓意。
采访调研探究大运河济宁段文化底蕴
记者了解到,该书采用生动鲜活、图文并茂的文学风格,趣味性探究大运河济宁段沿线地区的历史渊源、民俗风情、著名景点、衣食住行等相关内容,原汁原味选配手绘运河文化精品,以折页、插图等多种形式展现诚信、仁义、包容、开放、多元的济宁运河文化特质,带领读者游读运河之都,穿越时空探索济宁流动的文化基因,感悟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
主创团队历经三个多月,奔赴微山、梁山、任城、汶上等县市区进行采访调研,核实数据。全书共撰写24万文字,六个篇章,分别是“奔流千年,可知济宁运河的开水之源”“古镇古街古庙,游不尽的运河风光”“从南阳到南旺,运河文化知多少”“一条大河,美食飘香”“运河名人,历史传扬”“黄金水道,一河多能”。内容涵盖历史渊源、沿途风光、非遗文化、港航发展等内容。
图文并茂电子长卷展现运河“百科全图”
经过缜密筹划,《济宁好“运”来》运河文化口袋书的编辑制作划分内容策划、专家座谈、书号申请、内容撰写、插图选配、拍摄采访、后期编审和出版印刷等多个阶段,从2021年6月份的策划实施,到2022年7月份口袋书印刷装订,历时12个月编撰完成。
口袋书编撰期间,邀请了书画名家马彪先生、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熙惟先生、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贾庆超先生、济宁市博物馆原馆长朱承山先生、济宁作家协会主席张建鲁先生、山东省涉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学会会员刘健康先生,以及文保部门、文旅部门、航运部门和相关县市区宣传部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张熙惟、朱承山、刘健康等专家共同探讨了图书的架构设置、内容定位。
马彪先生是民间运河文化专家,多次被京杭运河沿岸的城市邀请参加论坛活动,他利用十多年的时间徒步京杭运河全线,深度调研、探索运河文化,创作了百米长卷《古运盛世图》,绘画了1000多幅运河题材的作品,内容涵盖风俗风貌、人文地理、闸坝建设等沿岸文化,汇集内容多,区域跨度长,是难得的一套运河文化“百科全图”。全书精选了马彪先生创作的《济宁古八景》《微湖帆影》《运河遗韵》等50余幅以济宁运河文化为绘画元素的精品力作。口袋书封底印有二维码,扫码可以观看马彪先生手绘百米长卷《古运盛世图》电子版全卷。
据悉,《济宁好“运”来》运河文化口袋书是继《济宁,甏是味儿》《曲阜,一见“儒”故》文化口袋书之后济宁市与中国山东网合作出版的又一外宣力作。大运河贯通南北、联通古今,促进了流域内儒家文化精髓与南北城市文明的极大融合,推进了中华文化的融合创新,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廊,蕴含着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文化基因,展现出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巨大文化价值。编撰文献,正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基因,激发文化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和延伸运河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