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蜿蜒千里,往来船舶如梭。近日,在京杭运河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宽敞的泊位上,船民轻轻点击手机,就“唤来”水上垃圾接收船舶。一旁航道新建的公园内不时传来儿童嬉闹的笑声,六圩灯塔一闪一闪的灯光仿佛在诉说着运河的变化。
作为京杭运河扬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的一期工程,京杭运河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经过整治,已从制约航运发展的“瓶颈”华丽转身为快捷、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廊道。
疏浚航道改善通航待泊条件
“船行老虎口,船民腿发抖。”这是船民们口耳相传的俗语,而“老虎口”所在的位置,就在京杭运河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项目所在的六圩段。
“这里水域情况有多复杂?9股水流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水域叠加!”京杭运河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整治项目办安全科科长王爱民介绍,受洄流、运河水流、长江主流汇合影响,这里的水流呈现无规则流态,是长江有名的“老虎口”,险情事故数量曾占到长江干线总数的近十分之一。同时,该地单日进出河口船舶断面流量超过600艘,是全国内河船舶流量密度最大的水域。
对此,整治工程通过疏浚航道、新建船舶停泊区、改建碍航桥梁等工程措施,提升航段通航和待泊能力,进一步优化河口通航安全条件。随着项目全面完成,京杭运河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的通航等级从三级提升到了二级。
“从前这里是‘鬼见愁’航段,我们规划航行线路上都尽量避开走。如今,这里航道畅通了、安全了,船舶停靠泊位也增多了,船到这里我们再也不提心吊胆,反而是舒心、安心。”正在泊位停靠等待过闸的安徽船民张宝民介绍。
手机预约船舶垃圾“上门”收取
将船舶稳稳的开进停靠泊位,船民老王熟练地打开“船E行”App,点击垃圾回收预约,不一会儿,一辆小型船舶缓缓驶来,收走了他们积攒了1天的生活垃圾和船舶污水。这艘小型船舶名叫“苏扬运洁01”轮,是专门服务扬州主城区28.5公里水域的水上流动垃圾船。
按照相关规定,船员必须将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油统一收集,做到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在别的地方,我们要将垃圾放置在码头处,并等待专门的设备前来接收污水。这一来一去再加上等待,浪费了我们跑船的时间。”老王说,在扬州就没有这样的烦恼,“我们只要在手机上点击垃圾回收预约,就有专门的船舶‘上门’收垃圾,非常方便。”
京杭运河扬州段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源头,常年有13个省市的船舶航行其中,年均船舶通过量28万艘次、货物运输量逾3亿吨,极易产生船舶污染物,船舶污染物转移上岸也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启动了扬州水上流动垃圾船的运行,将它作为船舶污染物接收体系的重要补充。”扬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孙宏良介绍,仅今年以来,就已接收船舶生活垃圾25.8吨、生活污水163立方米、含油污水25.3立方米,同步推动江都区在京杭运河、芒稻河运行2艘船舶污染接收船,有效保护大运河“岸绿水清”。
2024年建成扬州段绿色航运示范区
据悉,扬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在高标准建设邵伯船闸施桥船至长江口门先导段工程的同时,积极向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争取,将剩余98公里的宝应至江都段整治纳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基本建设项目。
目前,扬州港航部门正牵头统筹剩余段建设工作,与运河沿线有关县(市、区)政府密切配合,共同将京杭运河扬州段打造成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味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以彰显扬州在运河航道建设上的领先地位。预计到2024年,扬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将全面完成。“通过扬州段绿色现代航运工程建设,将实现运河航运全线全面‘转型提升’,为江苏省乃至运河全线作出示范。”扬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